馬艷輝(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呼吸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
馬艷輝
(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呼吸科,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 探討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在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包括一般護理、心理護理、氧療護理、飲食護理及呼吸道護理等方法。結(jié)果 患者45例經(jīng)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滿意度高。結(jié)論 在積極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對于提高療效、有效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護理體會
肺源性心臟?。–or pulmonale)簡稱為肺心病,是指由于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由于肺血管病變導致肺血管內(nèi)阻力增加,進而引起肺動脈高壓,右心室結(jié)構(gòu)和功能發(fā)生改變的一種疾?。?]。肺心病在我國北方十分常見,據(jù)有關(guān)研究報道,約有80%~90%肺心病患者的原發(fā)基礎(chǔ)疾病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病情逐年加重、合并營養(yǎng)不良、呼吸衰竭、治療較為困難[2]。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屬于臨床中的重癥之一,若不能有效、及時的治療,會引起右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肺性腦病、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及休克等[3],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故而針對此類患者,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并配合綜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現(xiàn)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5例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3.7歲,病程2.5~12年,平均病程6.9年,全部患者均符合肺心病、呼吸衰竭的臨床診斷,有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xiàn),如呼吸道不暢、咳嗽無力、痰液粘稠量多、不易排出,CO2殘余量增多、缺氧,急性呼吸道感染,體循環(huán)淤血、頸靜脈怒張、水腫、尿少、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平衡失調(diào)、意識障礙、煩躁不安、神志恍惚等。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通過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及肺功能、心功能、心電圖、電解質(zhì)、血常規(guī)等有關(guān)理化檢查均明確診斷,診斷成立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包括吸氧、抗感染、改善肺功能及心功能、利尿消腫、糾正水及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失衡、抗凝等。
1.3 護理方法
1.3.1 一般護理:患者入院后,護士應幫助其選擇合適的體位,如坐位、側(cè)臥位或半臥位等;注意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舒適和安靜,做到清潔干凈、濕溫度適宜、光線適度,減少不必要的打擾,告知患者家屬減少探視,以防交叉感染,并可保證患者能夠獲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是重癥患者,觀察其呼吸、心率、脈搏、體溫及血壓等,以及入液量、尿量、體重等定期監(jiān)測并準確記錄,對出現(xiàn)明顯變化或突發(fā)情況者應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最后,應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個人衛(wèi)生,勤換衣物,預防感染,同時護士在執(zhí)行各種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規(guī)程,避免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和病情。
1.3.2 心理護理:由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情重,病程長、并發(fā)癥多、癥狀明顯,需要堅持長期的治療,難治愈等特點,導致患者多存在一些不良心理情緒,如焦慮、抑郁、緊張、煩躁、恐懼等,因此護士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4]。多與患者交流和溝通,掌握其存在的不良心理特點,耐心解釋患者的疑問,多支持、鼓勵和安慰患者,使其感受到關(guān)心和溫暖,保持心態(tài)放松和平和,逐步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同時可請病情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有利于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1.3.3 氧療護理:持續(xù)而嚴重的缺氧是引起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給予合理的氧療對于疾病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護士應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持續(xù)的低流量吸氧,維持給氧濃度在24%~30%,1~2 L/min。注意吸氧濃度不可過高,若過高易引起CO2麻痹及肺性腦?。?]。給氧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保持氣道的通暢,尤應注意患者是否出現(xiàn)躁動、注意力差等肺性腦病的先兆癥狀。
1.3.4 飲食護理:由于患者病情長,食欲減退,患者多存在一定的營養(yǎng)不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不利于病情的恢復。護士應指導患者選擇合理的飲食,以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蛋白質(zhì)和纖維素的食物為主,低鹽、易于消化,可多攝入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持營養(yǎng)均衡豐富[6];若進食困難者,應考慮靜脈營養(yǎng)或鼻飼。
1.3.5 呼吸道護理:患者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呼吸困難,故而排痰無力,因此護士應指導患者適當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的通暢;亦應幫助患者變化體位,為其拍背,促進痰液的及時排出。
患者45例經(jīng)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后,全部的癥狀和體征均明顯減輕,心功能、肺功能明顯改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滿意度高。
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是內(nèi)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重癥之一,病情重、并發(fā)癥多,給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危害。因此需要給予積極的對癥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配合護士給予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包括一般護理、心理護理、氧療護理、飲食護理及呼吸道護理等,對于提高療效,有效控制病情,促進病情的早期康復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91
[2] 趙 華.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階段性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B):126.
[3] 范美英.70例肺心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6):73.
[4] 師淑珍.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100例臨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4,35(90):1991-1992.
[5] 吳海燕.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0):2378-2379.
[6] 王曉平.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營養(yǎng)支持治療[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35-36.
R473
B
ISSN.2095-6681.2015.13.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