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寧
在英語辭典里,“ABC”作為一個單詞,有“基本(基礎)知識”的意思。Corwin出版社新近出版的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About叢書,即是這樣一套面向一線教師傳播教育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叢書。
叢書涉及學生學習行為背后的心理過程(《學習是怎么發(fā)生的?》)、不同群體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的差異在哪里?》)、特殊學生的學習需要(《特殊孩子的需要你了解嗎?》)、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及策略(《如何設計有意義的學習?》)、教學媒體技術的運用(《你的媒體武器裝備好了嗎?》)、教學策略的選擇與使用(《如何策略地教學?》)、學生課堂行為的管理(《那些“開小差”的學生怎么辦?》)、教學評價(《你怎么知道學生會了?》),以及教師在政策環(huán)境中的角色地位(《教師意味著什么?》)等九個話題。教育科學出版社在翻譯引進這套書的過程中,將叢書定為“初任教師·教學ABC”,從而更加聚焦讀者對象,將之定位為給初任教師、師范生閱讀的專業(yè)發(fā)展培訓用書。
“初任教師·教學ABC”叢書,有兩大鮮明的特點。一是圍繞教育教學的基本概念做文章,引導教師對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常見詞匯(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理解與認識。例如,“Alignment”一詞,在原著中所指就很明確,它是指國家(州)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與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以及在各類評價中所考核的內容要保持一致。翻譯引進時,我們將該詞確定為“教育內容的一致性”。這既是一個所指清晰的概念,也是一個美國教育同行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認識這一概念,對落實我們新課改的理念及國家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學科課程目標,是極有啟發(fā)和幫助的。此外,為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叢書涉及的關鍵概念,作者還獨具匠心地編制了相應的表格及前后測題目,這種設計思路,很值得國內的教師培訓者與一線教師借鑒學習。
叢書的另一大特點在于,作者并非就概念談概念,而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如何以這些所指清晰的概念為基礎,探討解決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的方法、策略上面。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套叢書中包含大量實用的教學建議、方法和策略。而幾乎每一條教學建議、推薦的方法與策略,都是建立在近十年來美國教育研究(特別是腦科學與學習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作者本人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這樣的建議、方法與策略,老師們既可以拿來即用,又可在其基礎上改變創(chuàng)新,以適應自身教學實踐的需要。為了方便讀者記錄閱讀時的所思所想,增強叢書與讀者的互動,出版社還在每冊書的大部分單數(shù)頁下方,留下了空白,這一小小的設計,或許也能為大家的閱讀增添一些樂趣。
當今社會,各國都在不斷追求教育質量的提升,這其中,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程度可謂關鍵。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現(xiàn)有待多方面的努力。理論研究者,需要真切地關注一線教學實踐,研究真問題,關注研究成果的現(xiàn)實轉化能力;一線教師,則需改變以往對待理論學習的態(tài)度—要么覺得其高深莫測、敬而遠之,要么覺得其無甚價值,不屑一顧。就像叢書作者泰勒斯通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如同要想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成功,必須教授其考試涉及的各個概念一樣,教育教學如想有效,也必須對常見的概念、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清晰的了解。在自覺提升理論素養(yǎng)的同時,努力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運用已有研究成果,改變以往只從個體經(jīng)驗與思維出發(fā)、籠統(tǒng)模糊地把握教育規(guī)律的習慣意識,更加注重教學實踐的科學性。惟其如此,教師才能站在更為堅實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我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如同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一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也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翻譯引進這套叢書,就是希望一線教師能夠借此了解國外研究教學問題的思路、方式,從細節(jié)著手,從ABC做起,在虛心向外求教的同時,抓緊研究、解決好自己的真問題。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