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趙靜,李可峰,董貴俊,許靜靜
(山東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痛經是指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后或經期其下腹和腰部出現脹痛和墜痛,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惡心、嘔吐、四肢冰冷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痛經的發(fā)病率約為33.19%。本次研究選取2014 年1~12 月在山東體育學院體檢的50 例痛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設置為觀察組,進行瑜伽鍛煉,另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50 例痛經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進行健身走鍛煉,通過對比2 種運動鍛煉方法的治療效果,以探討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治療痛經的臨床治療效果,為痛經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14 年1~12 月在山東體育學院體檢的50 例痛經患者作為訓練對象,將其設置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50 例痛經患者作為對照,將其設置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為未婚女性,均符合痛經的診斷標準,其經期及經期前后腰腹部均出現明顯的痙攣性疼痛,經B 超檢 查,其盆腔內均未出現器質性的病變。排除由盆腔內的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引發(fā)的痛經患者。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對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并自愿選擇治療方法,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中,患者的年齡在17~2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2.46±2.03)歲;患病時間在1~4 個月內,平均為(2.42±0.87)個月。觀察組中,患者的年齡在17~26 歲,平均年齡為(22.52±2.11)歲;患病時間在1~4 個月內,平均為(2.37±0.83)個月。
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在平均年齡、體重、患病時間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觀察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 治療,運動鍛煉以瑜伽為主。瑜伽鍛煉方案由專業(yè)的瑜伽教師制訂,主要動作包括魚式、貓式、青蛙式、蛇式、猴式、蝴蝶式、兔式、上弓式等。每次練習30min,每天練習1 次。在經期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減少一些動作幅度大的瑜伽動作。
對照組患者未進行有針對性的運動鍛 煉治療,僅進行適當的健身走鍛煉。每天晚餐后進行健身走鍛煉,每次20min,每分鐘行走125~145 步。結束后進行放松的散步。
治療4 個月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采用VAS 評分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VAS 滿分為1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
觀察患者痛經癥狀的改善情況,可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即患者的疼痛癥狀消失,2 個月后月經情況恢復正常;有效,即患者的疼痛得到緩解,疼痛時間變短,疼痛程度減輕;無效,即患者的疼痛未得到緩解。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表1 治療前、后VAS 評分對比
表1 治療前、后VAS 評分對比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VAS 評分7.85±0.71 2.97±0.45*7.84±0.72 1.19±0.23*△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
表2 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基本資料和各項研究數據錄入到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使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使用(±s)表示。當P 值小于0.05 時,則可以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當P值大于0.05 時,則可以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且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明顯更為顯著(P<0.05)。詳情見表1。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8%,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的臨床效果明顯更為顯著(P<0.05)。詳情見表2。
痛經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痛經患者在經期及經期前后往往會出現腰腹部疼痛,以脹痛、墜痛、酸痛為主,嚴重者會累及外陰、大腿內側以及腰骶部,甚至會發(fā)生暈厥。按照痛經對工作、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及其疼痛程度是否在耐受范圍內,臨床上將痛經分為輕度痛經、中度痛經以及重度痛經,輕度痛經患者可正常進行學習和工作,其疼痛較為輕微,幾乎不需要使用止痛藥物;中度痛經患者其疼痛對工作和睡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用止痛藥進行鎮(zhèn)痛后可正常工作和休息;重度痛經患者其疼痛超出患者的耐受范圍,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患者夜不能寐,需臥床并使用強效止痛藥進行鎮(zhèn)痛。在臨床上痛經又可分為原發(fā)性痛經和 繼發(fā)性痛經,原發(fā)性痛經多發(fā)于未婚女 性,其盆腔內未發(fā)現明顯的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繼發(fā)性痛經主要由盆腔內的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引發(fā)。我國女性的痛經發(fā)病率約為33.19%,其中36.06%的痛經發(fā)生于未婚女性,屬于原發(fā)性痛經;13.55%的痛經屬于重度痛經,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臨床上應對痛經予以重視,積極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治療痛經,對減輕廣大女性的身心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臨床上,治療痛經多采取藥物治療、針灸治療、飲食療法等。但藥物治療痛經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陰道流血;針灸治療起效慢,患者往往無法堅持進行治療;飲食療法盡管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其治療效果會因患者的個體差異而受到影響,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有學者提出,可在專業(yè)化的運動方案下督促痛經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能夠有效緩解疼痛。
運動鍛煉治療痛經的生物學機制為:(1)運動鍛煉能夠有效擴大人體中的血容量,提高膠體滲透壓,有效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增加子宮處動脈的血流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子宮的缺血情況,從而加快子宮的收縮,緩解疼痛。(2)運動鍛煉能夠有效增強患者骨盆處韌帶的力量,改善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功能,減輕子宮周圍神經受到的壓迫,使宮內經血能夠更加順利且徹底地排出體外。(3)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其感受到的疼痛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關聯,在不良情緒下,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較高,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較為劇烈。運動鍛煉能夠使患者適當地放松心情,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進而降低機體對疼痛的敏感度。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未進行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觀察組采取瑜伽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這說明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治療痛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8%,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P<0.05)。這說明對痛經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這主要是因為瑜伽鍛煉方案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制定的,較健身走鍛煉更具有針對性和特異 性,且瑜伽鍛煉更加系統(tǒng)化,有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機體內結構。
綜上所述,對痛經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治療,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有效改善痛經癥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1 ] 戴天嬌.運動鍛煉治療痛經的生物學分析與建議[ J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2):661-663.
[ 2 ] 陳日益.適度小運動緩解痛經[ J ].中外女性健康(上半月),2014,5(2):36-37.
[ 3 ] 張秀書.原發(fā)性痛經與運動關系的調查分析[ 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7(18):18-20.
[ 4 ] 官永 玉,周翠林,張艷清等.136 例女大學生痛經的綜合干預效果[ J ].中國校醫(yī),2012,26(3):184-185.
[ 5 ] 尹航,尹恒,蔣川等.運動對原發(fā)性痛經的影響[ 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0,27 (6):63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