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12月底,本文作者劉穎在寒冷的冬日里為讀者獻上一道暖暖的“熱湯”——《帶上媽媽去看世界》,該書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發(fā)行。這是一部“溫暖”的作品,講述了一對母女跨越十年的環(huán)球旅行,同時也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生命歷程,更是一場彌足珍貴的愛的修行。這部作品溫暖了那些歷經磨難的家庭,溫暖了我們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也溫暖了世界上視付出重于獲得的人們。
2005年,醫(yī)生斷言媽媽的生命只剩下屈指可數(shù)的幾年。
怎么辦?是遵醫(yī)囑在家休養(yǎng),惶恐而卑微地乞求命運之神的憐憫,讓病情惡化的腳步來得慢一些;還是鼓勵媽媽勇敢主宰自己的生活,在為數(shù)不多的歲月中盡情去做她喜歡的事情?
這并不是一道容易的選擇題,一家人權衡再三后還是選擇了后者,那就是,把病情診斷書塞進抽屜,把漂亮衣服打包進旅行箱,我?guī)掀饺绽镒類劭础靶迈r事兒”的媽媽,母女倆自封“環(huán)球二人組”,結伴去看世界的精彩。
有人問,你們這么做又有什么用?無法逆轉的病情不是還在那里虎視眈眈地威脅著媽媽的生命嗎?何必要冒這么大的風險?我知道,這種做法并非明智,甚至算得上瘋狂,但是,看到媽媽那張數(shù)月來愁眉不展的臉終于露出久違的笑容,一家人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我心底還存著一個小小的幻想,也許,旅行能驅散媽媽身上的惡疾,就當我是在期待奇跡的發(fā)生吧!
靠近你,溫暖我
原本盼著旅行能讓奇跡發(fā)生在媽媽身上,沒想到,剛剛啟程,我卻先于媽媽經歷了一場用愛創(chuàng)造的奇跡。
豪情萬丈地拉著媽媽奔赴英倫,一下飛機卻被連日來為旅行做準備的勞累擊倒,不得已來到倫敦郊區(qū)一家醫(yī)院就診。急診室醫(yī)生極度短缺,媽媽不得不躬身抱著我度過漫長的等待。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睡了近兩個小時后,所有的癥狀竟然全部奇跡般地消失了。直到回國后,我們才從做醫(yī)生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事情的原委。當時,我在英國突發(fā)急性低血鉀癥,睡著后吸入的氧氣減少,血液中鉀的濃度漸漸恢復正常值,才讓我不知不覺地痊愈。原來,奇跡并非不請自來,而是來自媽媽溫暖的懷抱,也來自實實在在的愛。
旅途中的一路風雨,不僅拉近了我和媽媽的距離,也讓我們的心貼得更緊。痊愈后沒幾天,我和媽媽搭乘火車返回倫敦,在國王十字街火車站卻遭遇了一位誣陷我逃票的檢票員。為了化解我的滿腹委屈和憤怒,媽媽勸我“別把人都想得那么壞。”我這才意識到,今天的我在想法上竟然已經和媽媽有了那么大的差距,小時候父母教導我們的寬以待人早已被長大成人的我丟到了一邊,取而代之的則是先入為主的敵意。此后的旅途中,我開始試著按照媽媽的思路去理解這個世界,每到此時,都會感覺天地從沒那么寬廣。
從“心”看世界
旅行中,媽媽總愿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揣度他人,也總能用一顆最美好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媽媽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垃圾筒旁邊的兩袋面包,竟然揣度出是好心人專門為無家可歸者留下的食物。此刻,站在媽媽身旁的我卻陷入了深深的反省,為什么媽媽總能從平凡無奇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驚人的“美景”,而我卻什么都看不到?如果我既沒有一顆好奇心去發(fā)現(xiàn),也缺乏一顆平常心去體驗,更少了同情心去體恤,那么,如此不用心的我,又怎么可能看到“美景”呢?要不是媽媽,我會錯過垃圾筒旁邊的那兩袋面包,錯過當?shù)厝说囊环萆埔猓插e過了解加拿大的一次機會。
旅途中,正因為有了媽媽的指引,我才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我們可以從倫敦街頭的硬幣看到用心良苦的體貼,從挪威公路邊的挖土車領略予人方便的美好,從洛杉磯午夜的噴水器看到與人為善的愛心,從荷蘭人窗臺上的一盆花感受天下一家的情懷……
不過,可千萬不要以為媽媽只能看懂街頭巷尾的美景,對于那些擺在博物館里的稀世珍品,她照樣能說出自己的道道兒來。在荷蘭,她站在庫勒幕勒美術館內懸掛的《星空下的絲柏路》前,讀懂了梵高內心中最陽光的一面;在西班牙,她走進“像個大森林一樣的”圣家教堂內,領悟了高迪最引以為傲的建筑理念……
我常常想,小時候,媽媽拉著我的小手走出家門,教我用眼睛認識小花小草;二十多年過去了,媽媽已經滿是皺紋的雙手拉著我的大手走出國門,竟然又是她在教我該如何用心感受這個世界!也許,是因為她的心更簡單、更純凈,或者說,她始終懷有一顆初心吧!
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和媽媽在一起的旅行越是快樂的,我們母女間相處得越是融洽,我越是會擔心,怕病魔會在某一天突然把媽媽從我身邊搶走。但是,媽媽看起來倒不像我這么擔心,反而像個孩子般縱情享受旅行的快樂,像是要把這幾十年來錯過的時間和精彩都補回來,又或許,她是在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來度過!
在澳大利亞的一座主題公園內,年逾70的媽媽不顧我的百般阻撓,硬要嘗試速度飛快的軌道小火車。下車后,臉色慘白的媽媽許久說不出話來,誰想到,剛剛緩過神兒來,她說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個好玩兒!”
不知道為什么,只要是和媽媽一起旅行,哪怕是最常規(guī)的旅行線路也能搖身一變?yōu)轶@心動魄的歷險記:我們曾經在墨西哥小鎮(zhèn)和商販“斗智斗勇”,在圣彼得堡的小超市遭遇“夜半驚魂”,和西班牙的“黑車”司機上演了一場“生死較量”,在莫斯科和俄羅斯大媽玩兒“躲貓貓兒”,在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車道上“摸爬滾打”……
每到一地,我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媽媽有多愛那些新奇有趣的體驗,有多愛生活在這個多彩世界的每一天,她像是夜空中綻放的朵朵煙花,傾其所有,只為絢爛到極致、痛快到極致!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一年一度的旅行,不僅讓媽媽完成了看世界的心愿,也幫助她實現(xiàn)了更加美好的自己。一路上,她看到了世界上有那么多年齡和她相仿的女人,她們就算出門買菜也要打扮得像個女王,就算扶著助行器緩緩挪動也要穿上一雙高跟鞋,就算無人欣賞也總在嘴角掛上一抹動人的微笑。媽媽把這些默默記在心里,變成了生活中的目標,每一天努力一點點兒,每一天讓自己美麗一點點兒!
媽媽是那么那么的努力,那份努力有時候甚至會讓我心疼,那份努力也讓我漸漸明白了旅行的真正意義。還記得第一次辦理美國簽證時,媽媽提前很久做準備,希望能由她自己回答簽證官的問題,而不是依賴我拿到那張簽證。但是,就在面簽當天,我怕媽媽在簽證官面前說錯話,臨時給她下了“封口令”。當我和簽證官一問一答時,媽媽小心翼翼地站在一邊,嘴唇緊閉。這一幕,讓我突然間想起了一段兒時往事,那時,為了讓在人前不敢說話的我膽大些,媽媽用心良苦地經常塞給我零錢,就為了我能哪怕說出一句“阿姨,我買一根冰棍”。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膽怯的小女孩已經成長為可以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的媒體從業(yè)者,而那個曾經千方百計嘗試讓女兒在陌生人面前張口說話的媽媽,卻在一個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被長大成人的女兒嚇得不敢張口。想到這兒,我覺得自己簡直是一個混蛋!
當簽證官繼續(xù)詢問下一個問題時,我示意由媽媽來回答,看著她緊張又開心地認真作答,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能不能拿到一張美國簽證其實并不重要,媽媽的快樂才最重要!這不也是當初決定帶上媽媽出國旅行的原因嗎?我在心里對媽媽說:以后無論再做什么事,我都會把您的快樂放在第一位,如果您不快樂,我會心疼!
有時天晴有時雨
旅途中,我和媽媽不僅領略了數(shù)不清的美景,還認識了不少有意思的人。像是澳大利亞的導游小孫,平時愛喝咖啡卻又嗜睡如命,可一到了當?shù)氐募t燈區(qū),那幅手舞足蹈的樣子簡直像在身上裝了螺旋槳;還有“法意瑞”的領隊“肥肥”,總是一心想把凡事都做得妥妥貼貼,為了送女兒出國念書辛苦工作,卻絕不會在團員們身上“揩油”;當然也少不了刻薄鬼“大臉”,那是位50多歲的北京大姐,稍不如意就會端起一挺刻薄的機關槍掃射,目標可能是任何一位她看不順眼的團友。
讓我們母女印象最深的還是一位羅馬尼亞籍司機大叔。當我和媽媽不想跟著團友們去景點扎堆參觀時,他帶我們來到了一處懸崖邊,從那里望下去,一座美麗的城市靜靜地躺在我們腳下,那份動人心魄的感受就像是從太空中俯瞰蔚藍色的地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司機都會如此善良體貼,美國洛杉磯的公交車司機就曾經幾次讓我們下錯車,吃盡苦頭。也許,旅行就是這樣吧,有時候你就是會碰上事事不順的倒霉日子,但是,還會有很多好日子,在前面的路上等著你!
人生就像旅行,一路上,有時天晴有時雨,你別無選擇,只能風雨無阻的走下去。從2005年到2014年,當初全家人無奈之下做出的一個決定竟然真的變成了綿延十年的環(huán)球旅行。感謝旅行,讓年逾70的媽媽收獲了一份遲到的美麗人生,讓早已成年的我再次找準生活的方向,讓年齡整整相差30歲的母女成為旅途中的最佳拍檔,更是讓當初無法逆轉的惡疾成為今天醫(yī)生口中的“醫(yī)學奇跡”。
當我和媽媽的旅行邁入第十年,我決定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我們的經歷。聽憑記憶像海浪一樣席卷而來,任由喜怒哀樂在心中粉墨登場,伴著鍵盤的敲擊聲,我寫出了這本不太快樂的書,講著很多快樂的故事,藏著一些不快樂的心情,卻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你能從中找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