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絲綢之路上的彈撥爾研究(四)

2015-01-14 03:01梁秋麗周菁葆
樂器 2015年9期
關(guān)鍵詞:樂師塔爾北疆

文/梁秋麗 周菁葆

印度音樂文化在不同時期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國影響,其中受波斯音樂的影響尤為明顯。公元11世紀左右,印度北部開始受到穆斯林突厥軍隊的頻繁入侵,同時他們也帶來了波斯及阿拉伯音樂和樂器。從公元14世紀起在多位蘇丹王的倡導(dǎo)下,印度北方音樂逐漸擺脫宗教的束縛而變得世俗化,其風(fēng)格與表演方式也隨之發(fā)生明顯變化。公元16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帖木兒后裔在德里建立了著名的莫臥兒帝國,其歷代君主都十分喜愛音樂。在此前后,古典音樂從宮廷和上層社會向民間普及,樂壇人才輩出,有力地推動了古典音樂的世俗化,并確定了北印度最重要的音樂體裁——拉格。

印度的彈布拉(Tanbura),其名稱來自波斯語。外形與西塔爾相近,全長90厘米左右。它的共鳴體是半個蒙有薄木面板的大葫蘆,琴頸既寬又長,有四根主弦,但面板略為隆起,兩個弦軸在正面,兩個弦軸在側(cè)面,沒有品(圖22)。

圖22 印度的彈不拉

印度也有一種叫塞塔爾(Setar)的樂器,但是與波斯的塞塔爾(Setar)不一樣,其共鳴體是圓形,而不是梨形。弦軸正面有兩個,側(cè)面有兩個,沒有固定的品位(圖23)。[19]

圖23 印度的塞塔爾(setar)

六﹑中國維吾爾族的彈撥爾(Tanbour)

中國維吾爾族的彈撥爾(Tanbour),名稱是從波斯語彈不拉(Tanbura)轉(zhuǎn)譯的。雖然當(dāng)代伊朗已經(jīng)不適用彈不拉(Tanbura)樂器,但是中國維吾爾族卻將彈撥爾(Tanbour)作為主要的樂器之一。中國清代《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二)中記載的:“丹不爾刻桐為體,以大匏為槽,……直柄,面平背圓,……鐵弦四,上二軸,左右各一綰之?!显O(shè)二鐵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納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盵20]這種四根弦的“丹不爾”應(yīng)該是中國維吾爾族的彈撥爾(Tanbour)的先族。

從波斯細密畫中得知, 最初的彈不拉(Tanbura)是兩根弦,后來發(fā)展成為三根弦和六根弦。到清代,中國維吾爾族的彈撥爾(Tanbour)則是四根弦。

根據(jù)維吾爾族《樂師史》記載:“主啊,你給鮮花以哲學(xué)的異香,使夜鶯在草坪上縱情歌唱;你以威勢使熱瓦甫、彈撥爾、都塔爾、沙塔爾、卡龍——叮冬嗚響?!盵21]

在第一樂師漢孜爾中說,是漢孜爾創(chuàng)造了彈撥爾。[22]在第七樂師大毛拉奴爾丁阿不都熱合曼中說,他會彈奏彈撥爾。[23]

此《樂師史》于1897年完成,由此可知,19世紀,彈撥爾(Tanbour)樂器已經(jīng)在中國維吾爾族中普遍運用了。目前維吾爾族的彈撥爾(Tanbour)樂器是五根弦,并不同于波斯。應(yīng)該是漢孜爾在四弦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了彈撥爾(Tanbour)樂器,其基本形制與波斯的彈不拉(Tanbura)相似,但演奏方式卻有許多不同。

中國維吾爾族彈撥爾的外形,像一個安了長柄的葫蘆水瓢。它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馬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鳴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為面。琴桿較細而長,頂端為琴頭,平頂無飾、呈方柱形,不設(shè)弦槽,上置T形弦軸。琴桿表面為按弦指板,上纏弦品。張金屬弦。彈撥爾因流傳地域的不同,而有南疆彈撥爾和北疆彈撥爾之分(圖24)。

圖24 中國維吾爾族的彈撥爾(tanbour)

南疆彈撥爾(Tanbour)是流傳最早的彈撥爾,屬于高音樂器,至今它仍然保留著古老的形制,琴身全長130厘米左右。共鳴箱用一整塊桑木先挖制出腹腔,兩側(cè)壁厚3厘米左右,腹底厚約5厘米,面部蒙以桐木板而成,面板厚2~3厘米,上部開有兩個水滴形小音孔。琴桿細長,另用一塊桑木制成。將共鳴箱和琴桿鑲嵌粘接成一整體,琴桿表面待張弦后試音纏品,共纏有16個品位,先用皮筋纏品,后改用絲弦纏品。琴頭上置有五個T形弦軸,左側(cè)有二,正面有三。張五條琴弦,先用黃銅絲為弦,后改為相同直徑的鋼絲弦。兩條外弦一組同音,兩條內(nèi)弦一組同音,中間一弦一音,定弦為:g、g、cl、g、g或g、g、dl、g、g,外弦為主奏弦,用以彈奏主旋律,中弦、內(nèi)弦為共鳴弦,可奏出各種伴奏音域g~g2,有兩個八度。使用牛角撥片彈奏,音量較小,但音色清亮、柔美。流行于南疆喀什、和田、庫車一帶,常用于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

北疆彈撥爾(Tanbour),是18世紀末由著名民間藝人穆哈默德·毛拉等人,將南疆彈撥爾帶到了北疆伊犁,后經(jīng)北疆民間藝人的改革,音色由清亮變?yōu)樨S滿、渾厚,屬于中音樂器。它隨著北疆木卡姆而廣為流傳,并遍及東疆一帶,用核桃木或桑木制成,琴身全長147厘米。共鳴箱較大,除琴桿的指板上纏有18個絲弦品位外,在共鳴箱的面板上也粘有8~10個竹制高音品位。在琴桿周圍和共鳴箱的背部,用貝殼或駝骨鑲嵌出各種裝飾圖案花紋,張五條鋼絲弦,定弦為:G、G、d、G、G。音域G~g2,達三個八度。主奏弦G~d無品位,音域中d~g2之間的半音齊全,是彈奏旋律范圍。演奏時,右手食指綁鋼絲指撥彈奏.音色明亮、渾厚,富有地方特色,是維吾爾族人民在“麥西萊普”上離不開的彈弦樂器。其流行于烏魯木齊、伊犁、鄯善等北疆、東疆各地。

彈撥爾(Tanbour)一般多為坐姿演奏,右腿放在左腿上,左手持琴斜立,琴頭朝向左上方,共鳴箱置于右腿近腹部處。右手腕部接觸墊板,手掌接近琴馬,擊弦點在馬子至上方三厘米之間。在北疆和東疆廣大地區(qū),將鋼絲指撥綁于右手食指第一關(guān)節(jié)處,既可在主奏弦上單向彈奏,又可在弦上往復(fù)彈撥;在南疆則不用鋼絲指撥而采用牛角或塑料撥片彈奏。左手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拇指奏和弦時也偶爾使用,根據(jù)樂曲的需要,可以自由靈活地上下移動、變換把位。演奏技巧豐富多樣,右手有彈、強彈、撥、雙彈、滾彈、琶彈和掃彈等,左手有平按、拉弦、上下滑音、上下顫音、打音、泛音和揉音等。彈撥爾(Tanbour)擅長演奏熱情奔放、節(jié)奏鮮明的民間音樂,曲目十分豐富。

[19]Representations of Music and Dance in the Islamic Tombs of Sindh, Pakistan; ALI KALHORO ZULFIQAR Music in Art;15227464;2010:201-217 .

[20](清)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二)[M].光緒23年版,上海: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1893.

[21]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茲.樂師史[J].絲綢之路樂舞藝術(shù)[C].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277.

[22]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茲.樂師史[J].絲綢之路樂舞藝術(shù)[C].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280.

[23] 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茲.樂師史[J].絲綢之路樂舞藝術(shù)[C].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283

猜你喜歡
樂師塔爾北疆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明代戲曲樂師頓仁考略
母親的餐桌
北疆紀行
樂師
婉歌何寄
鑄夢北疆
——軍旅寫生作品展
四川小金清代穆塔爾墓碑考釋
那些有趣的奶酪們
北疆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