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虛涵
【摘 要】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的重臣,也是中國歷史山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和司馬懿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托孤重臣、士大夫階級出身、具有很高的威望等,但是,在政治選擇方面,兩個人選擇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而司馬懿卻選擇了謀逆造反。究竟是哪些原因?qū)е铝诉@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呢?
【關鍵詞】皇權統(tǒng)治;政治選擇;諸葛亮;司馬懿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280年)東漢與西晉之間相互對持、分裂,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雖然都是輔佐幼主,但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輔佐幼主”的歷程卻是截然不同的,諸葛亮對劉禪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其兒孫也為保衛(wèi)蜀漢王朝血灑疆場,而司馬懿卻在輔佐幼主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逐步控制幼主,并最終由其孫司馬炎篡魏稱帝。究竟為什么兩個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這其中,拋去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思想意識、性格等方面的個體差別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蜀漢和曹魏兩個王朝的建立方式、統(tǒng)治思想、統(tǒng)治者的權力分配方式及對大臣的管理手段等方面的不同。
一、皇朝建立方式的不同
在建立方式方面,蜀漢是打著“繼承漢統(tǒng)”的名義,足以贏得諸葛亮等士大夫階級的支持和忠誠,而曹魏是篡漢自立,較難贏得司馬懿的忠誠。其實,從根本上講,這兩種方式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皇朝和政權。但是,由于當時獨特的社會文化和士大夫階意識,這兩種建立皇朝的方式在征得士大夫階級的支持和忠誠方面卻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在封建統(tǒng)治時代,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士大夫階級的恪守信條。從廣義上說,“忠君”就是對整個皇朝的忠誠。正是因為此,與曹操相比,劉備在建立皇朝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就是他的姓氏。
與蜀漢不同,曹魏是篡位自立,而且曹操出身宦官家族,士大夫階級本來就對宦官家族有“輕蔑”之想,基于這兩點,曹操難以贏得士大夫階級的衷心支持。司馬懿本是世家大族,屬于士大夫的上層,他最開始為曹操效力也是迫于曹操的武力威脅,后來雖然司馬懿參與了篡漢的行動,但其內(nèi)心是否忠誠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二、統(tǒng)治思想的不同
蜀漢采取的統(tǒng)治思想是儒家思想,而曹魏的是儒法混合的統(tǒng)治思想。劉備向來對儒家思想十分尊重,且其繼承的漢室王朝采取的統(tǒng)治思想也是儒家思想。而劉備之所以打出“繼承漢統(tǒng)”的名號,與其皇室血統(tǒng)有關,也與其所堅持的儒家“忠君”思想有關。在這一時代,士大夫階級對儒家思想也是十分尊重,也嚴格遵守“忠君”的原則,因此,劉備所采取的儒家思想十分契合諸葛亮等士大夫階級的思想意識,使得他們十分樂意效忠皇權。在劉備去世之后的劉禪也繼續(xù)堅持以儒家思想作為統(tǒng)治思想,因此,諸葛亮等士大夫階級也不會有“二心”。
曹魏采取的是儒法混合的統(tǒng)治思想,且從曹操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其實是偏向法家思想的。在儒家思想盛行的這一時代,曹魏的這種統(tǒng)治思想很難真正吸引士大夫階級的忠誠和擁護。作為有野心的、杰出的政治家和謀略家,司馬懿一旦有機可乘,就會致力于恢復正統(tǒng)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
三、權利分配方式的不同
蜀漢皇室中,異性大臣占主導地位,諸葛亮終身占據(jù)相位,而曹魏皇室中,曹氏宗族占據(jù)主導地位,有野心的司馬懿想要更大的權利時,也只能依靠謀反篡位的手段。劉備雖是皇親宗室,但是,到劉備這一代已與平常百姓無異,史書中也沒有關于其宗室家族的記載,這樣是為什么劉備從五湖四海招納能人賢士的原因之一。蜀漢政權中的大臣,大多都是異性人士,比如文官中的諸葛亮、龐統(tǒng)、許靖、法正等,武官中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等。
曹魏皇室中,則一直是曹氏宗親占據(jù)主導地位。曹氏、夏侯氏都是曹操的宗親,這是他“篡漢自立”的先天優(yōu)勢。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曹氏宗親都占據(jù)政權的主導地位,組成了強大的軍事政權集體,不但掌握著曹魏的軍事大權,也能左右朝廷政事。曹丕去世之時,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共同受命輔政,但是,司馬懿只是配角。曹睿去世后,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但是,司馬懿的地位明顯在曹爽之下,且曹爽也有想奪取司馬懿權利的想法,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司馬懿不得已走向控制幼主,培養(yǎng)自己勢力的道路。
四、管理大臣手段的不同
在管理大臣的方式和手段方面,蜀漢和曹魏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劉備的仁慈和厚德被世人廣為流傳,而曹操的陰險和毒辣也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備三顧茅廬終于取得諸葛亮的認可,且在后續(xù)政事中,劉備對諸葛亮極為尊重和信任,在這個過程中,劉備也逐漸贏得諸葛亮及其他大臣的尊重和忠誠,而劉禪對待大臣的方式基本上延續(xù)劉備的寬厚仁德,對諸葛亮也是十分敬重,并無絲毫猜忌,對諸葛亮的軍事決策基本上全部同意并大力支持。
曹操狐疑成性,且出手狠辣,被稱為“奸雄”。司馬懿的效忠也是在曹操的武力逼迫之下不得已而為之,這與劉備的“三顧茅廬”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對待大臣方面,曹操更是以嚴苛著稱,再加上曹操的“疑心”,很多大臣不得不小心行事,以免遭到“毒手”,但是表面上的順從并不代表內(nèi)心的忠誠。曹丕繼位之后,基本上也是延續(xù)這種狠辣的治臣之道。而到了曹芳一代,曹芳的軟弱無能自然給司馬懿帶來篡位的機會。
參考文獻:
[1]畢秋生,宋萌萌,論皇權統(tǒng)治與諸葛亮、司馬懿的政治選擇,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0(4)
[2]米艷艷,司馬懿形象的當代解讀,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