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平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使學生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
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掌握多樣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快樂。
在教學中,筆者善于使課堂充滿情趣,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枯燥、死記、硬背的識字方法轉變?yōu)檩p松、愉悅、自主探究的合作識字方法。
一、溯源識字法
溯源識字方法就是通過追尋字義形成的淵源,搞清字形的來歷,以此辨別形近字。如對“籃”和“藍”字的識記,筆者是這樣引導分析的:“籃球”的“籃”為什么是“竹字頭”呢?因為籃球運動始于美國,起初沒有籃板和籃環(huán),在室內的墻壁上掛上一只籃子,把球往竹籃里投,為此是“籃球”而不是“藍球”,這樣學生就不會把“籃”球寫成“藍”球了。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的識字方法,達到葉圣陶先生說過的“教是為了不教”的自主性。如筆者讓學生討論區(qū)分“辮”“瓣”“辯”的方法,有的學生立刻說:“‘辮是辮子的辮,它和我班上的女同學編成的辮子形狀很相似,辮子編的是‘纟呀!對于‘瓣,它與花果有關,外面有一片片的瓣葉,里面的‘瓜多像花蕊。”“老師,我和人在爭辯時不用語言行嗎?所以辯論中的“辯”中間一定是‘讠。”
二、形象實際識字法
生活實際是學生識字的主要源泉。只有采用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把識字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才能提高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筆者結合漢字結構特點,用形象實際來幫助學生認記生字。如“游”字,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記憶的:“氵”表示游泳要在什么地方進行?(水與“氵”有關。)中間的“方”字誰說說想法?(因為游泳池大多數都是方的。)最右上方的撇橫表示什么?(像“人”字,人去游泳。)下面為什么是“子”呢?(古代“子”表示男子,只有男子才可以游泳)這樣討論,“游”字的結構和意思之間產生了聯(lián)系,學生不會再把“游”字寫成“氵放”了。另外,筆者還利用形旁表義,根據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悟引導學生認字,讓學生自主探索識字的規(guī)律,為自主學習漢字打下基礎。
三、游戲識字法
1.開火車的游戲法。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這種游戲可以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很大幫助。開始識字前,筆者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學生對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教學時就可以有側重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鞏固環(huán)節(jié),筆者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在游戲方法上,筆者進行了改良。一開始,筆者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為識字帶來了樂趣,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益處。
2.歡樂對對碰的游戲法。這個游戲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例如:在教“識字4”時,筆者出示了“苗”和“目、犭、扌、口、钅”,讓同桌間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此游戲為將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目和‘苗一碰,瞄 瞄準?!睂W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你和‘心一碰,您 您好。”借助這種游戲形式,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提高了識字樂趣,提高了識記效果。
四、放射比較識字法
此方法是引導學生利用相同偏旁記憶一組生字。例如:學了“門”字框,就可以讓學生找出學過的帶“門”字框的字,請學生列舉出來,如“閉”“閑”“問”“閱”“間”“鬧”等。當以后再學到新的帶“門”字框的字時,便把這些字拿出來與之進行比較。這樣,用相同偏旁為工具來學習或復習一組生字,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又如“己”“已”“巳”三個字,為了便于區(qū)分,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讓學生討論、對比、分析,然后再讓他們做一組練習?!鞍职郑?)經出差,媽媽( )時回來,自( )的事自( )做,人人夸我好孩子?!庇眠@種方法學習漢字,學生就不容易把它們弄錯了。
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要求靈活多變、別出心裁。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隨意性占據主要地位,無意識記憶占據優(yōu)勢。他們對于形象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容易記住。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多種識字途徑:看人體識漢字、在大街上識漢字、邊看電視邊識字、在家里識字、讀對聯(lián)識字等。學習課文后,筆者先讓學生按課文中提示的途徑發(fā)現所認識到的新漢字,接著讓學生補充:我在哪里還認識了哪些生字,我是怎樣認識的等。除了課文中提到的途徑外,教師告訴學生更多的識字途徑,如讀兒歌、做游戲、唱歌曲、學生姓名、家長的職業(yè)、逛商店、路邊的招牌廣告等,將識字融入學生的生活。校園里、家庭中、社會中,都是識字的好地方。最后,引導學生把認識的字積累在自己的生字盒中,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展示的平臺,讓他們通過集體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總結自己所認識的漢字和認識漢字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