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雜志有兩篇報道讓我感觸很多,一篇是《馮小剛這兩年》,一篇是《陳有西—盟主不好當》。兩篇稿子的題材迥然不同,但都涉及同一個次要主題:混亂?!恶T小剛這兩年》中有時代與文化的混亂,《陳有西——盟主不好當》中則是一個特定而重要的律師群體的混亂。這兩種混亂都是時代使然,混沌初開,鴻蒙未啟,事不好辦,人心澆漓,不避諱地說,中國社會的今時今日大致如此。
這兩篇報道都盡力走近被采訪對象,以求高解析度地呈現(xiàn)。也都站到遠一點兒的地方,試圖看清全局。
一篇報道好不好,我們會看它“夠不夠近”。這是套用著名攝影師卡帕的說法,他說,照片拍得不夠好,就是站得不夠近。我們是只能跟某個名人坐下來聊兩個小時,弄一篇看上去不賴的報道交差,還是能真正走近他的生活,走近他的生活圈子,走近他的內(nèi)心?這是我們經(jīng)常為之焦慮的問題。這幾處用的都是“近”,不是“進”,因為我們實話實說,“進”是不可能的,“近”就了不起了,已經(jīng)是“同情之理解”的基礎。
媒體這一行有個說法,你第一次采訪一個人,第二次去采訪一個人,都是白采訪的,因為你只能看到假象,你第三次去,采訪才真正開始。
報道的正確與否,則不靠“近”,而是靠“遠”。所謂站遠,就是跳開一點兒,如果可能,脫離被采訪對象的吸引力,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一個人、一件事,至少要用更多的視角。因為我們能夠站開,才在馮小剛先生和陳有西先生的故事中發(fā)現(xiàn)了混沌。
人物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