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芬
內容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審美能力,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內在潛力,提高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字:語文 閱讀 教學
閱讀教學不僅僅限于每節(jié)課能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教學計劃,更重要的是能把各種信息編織成精彩的圖畫,以此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陶醉在高水平作品的欣賞中,并主動發(fā)展成為積極的讀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拘于形式化,教學目標并不清晰,過多的依賴教參,忽略了學生的內在動力與思考性。筆者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改進策略,希望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被動學習,教學忽略了挖掘文本內涵
受教育功利性的影響,雖然教師知道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際的課堂上仍然是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生怕遺漏了哪個生字、詞語、句子,學生考試做不出來,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由于教師講解、提問的時間太多,課堂的大半時間,學生忙于應對,導致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很難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運用的也少,學生自己思考交流的時間少,獨立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更少??此平處熇L聲繪色的講了一節(jié)課卻不能激起每個學生的興趣,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潛心會本文,根本上為挖掘出文本的內涵。
(二)課內閱讀缺乏教學目標,課外閱讀缺少秩序
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缺乏對文本的深入探究,只是按照教學參考書中的建議去進行教材解讀,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內化吸收,對目標的把握自然不到位。有的教師只從自己教的角度出發(fā),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細讀研讀文本,就與實際相脫離了。學生對課外閱讀有很高的積極性,充滿了興趣,但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好的計劃,不知道讀些什么好,一般是遇到什么讀什么,遇到喜歡的內容就一口氣讀完,不喜歡的內容隨手翻翻就扔。也沒有合理的時間安排,沒有良好的指導,一些教師認為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與教學無關,因而很少指導。
(三)缺乏合作學習,自主閱讀未被重視
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思考和經(jīng)驗代替了學生自身對文本的感悟和思考,使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極其少,雖然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雖然多了,課堂熱鬧了,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卻少了。閱讀過程由教師包辦代替,學生只滿足于聽懂講解和被動的訓練,缺少舉一反三主動遷移運用的能力。師生缺乏合作閱讀,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從而導致閱讀效率始終徘徊在低層次上。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升空間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本身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線性過程,而是一個鮮活的、動態(tài)的充滿生命力的場域,如何在知識達成的基礎上做到閱讀教學的松弛有效,將閱讀與表達融為一體。針對目前小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將給出適宜的閱讀教學改進策略,試圖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閱讀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閱讀興趣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提前預設的問題繁瑣細密,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想方設法把學生“誘騙”、“鉗制”、“強迫”到一條預設的具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的路徑上。而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則在教學設計上“條理化”、“框架化”,“板塊化”,粗線條的彈性設計情景。問題的問域寬、解答的答距長,思維強度大,課堂教學將具有較強的現(xiàn)場性,如“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你覺得哪一句最精彩?”這種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充分選擇的余地,可以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在閱讀任何文本時,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身臨其境,注重對文本感情基調的真實把握,提倡學生在閱讀中的合作與分享,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交流,寫讀后感、書評等,在交流探討中激發(fā)思想的火花,提高閱讀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再現(xiàn),也能有效補充學生原有經(jīng)驗中的不足。
(二)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建立不同的教學類型,強化課型創(chuàng)新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構建學生的心靈家園,為其未來打好扎實的精神基礎。提出明確適度的、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前提。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不同的一種或幾種課型! 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 教師可以將課型設計為課本劇表演,讓同學們自行組合,再進行表演。由于每個人的表演風格不同,使得每個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通過這樣的表演,可以讓學生們加強對范進等人物當時的心理的把握。復述也是很好的課型,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知識底蘊。他是在正確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的。復述看起來很枯燥,實際上對學生理解與記憶課文都有很大的幫助,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表達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條理性、邏輯性。讓學生在記憶最佳時期積累一些規(guī)范的語言,其受益終生。
(三)激發(fā)學生的合理想象,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要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主體意識繼續(xù)發(fā)展其主體意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閱讀效率高的學生能夠“看見”文中的人物、活動以及活動展開的細節(jié),而閱讀效率低的學生則往往存在閱讀障礙,他們無法對文本進行想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一兩個能帶動整篇課文閱讀的中心提問,進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去感知整體,讓學生產生獨特的感受進而發(fā)揮合乎邏輯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想象,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勇于表達出帶有個人情感的理解與感悟,相互交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四)強化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
閱讀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啟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帶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教師不再以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和學術權威的形象出現(xiàn),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職責應是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他將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明確指向學科體系的現(xiàn)有結論;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恰恰相反, 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按照合作學習的實際需要,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 補充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對某些已有結論進行質疑,探究不同的結論,大膽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趙冬梅.2013.合作學習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日語聽力課為例[J].現(xiàn)代語文,2013年第12期
[2]鄒佳華.201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
[3]趙冬梅.2014.論室町喜劇狂言的藝術風格[J].安徽文學,2014年第5期
[4]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0年7期
[5]趙冬梅.2013. 《甄嬛傳》和《大奧》中的女性人物對比分析[J]. 電影文學,2013年第4期
(作者單位:福建仙游縣城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