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梅
內(nèi)容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語言品味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其實,學生往往是不清楚語言品味的角度,從而造成畏懼心理。本文旨在通過總結(jié)語言品味的角度,降低學生語言品味的維度。提高學生語言品味的能力。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品味 角度 總結(jié)
什么是語言品味呢?我認為語言品味是指在通讀文章的基礎(chǔ)上,體味和推敲重點詞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語言品味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因為語言品味是為了更好地感知語言、運用語言和發(fā)展語言。
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品味呢?
(一)朗讀是語言品味的最基本的方法,通過對精彩文段的反復朗讀可以感受語言的豐富性,領(lǐng)會語言的巨大魅力??梢栽谡Z氣、語調(diào)、重音、節(jié)奏等方面去引導學生。
如何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我們要明白:訓練朗讀能力的依據(jù)是《語文課程標準》。課標15頁說“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由此看出訓練朗讀能力可以分為三輪進行:第一輪訓練正確地朗讀課文。所謂正確地朗讀課文是指學生能讀準字音,沒有加字丟字的現(xiàn)象,適宜在初讀課文時訓練,讀前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要加字丟字,可以采用范讀、學生自由讀、小組合作讀等形式進行;讀后要按要求進行評價,可以采用自評、學生評、老師評等方式;評后再讀再評……這樣循環(huán)進行,直到學生能達到要求。第二輪訓練流利地朗。所謂流利地朗讀是指學生能恰當?shù)乩首x句中和句間的停頓,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長句老師應指導斷句。指導后讓學生朗讀、評價、再朗讀、再評……這樣循環(huán)進行,直到學生能達到要求。第三輪訓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標22頁說到“有感情地朗讀是指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所以有感情朗讀要和品味語言相結(jié)合,在學生對詞、句、段、篇的揣摩中體驗作者作品的情感態(tài)度,邊體驗邊朗讀邊評價,在以上三環(huán)節(jié)的循環(huán)中逐漸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只要長期堅持對學生的三輪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定會有提高的!
(二)語言品味的角度
1.推敲關(guān)鍵詞語的精當。文體不同語言特點也不同。如詩歌語言凝練形象,記敘性語言生動具體,說明性語言準確生動,議論性語言嚴密準確。語言品味可從品味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入手,體會作者遣詞用語的匠心。如《木蘭詩》中“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一句中“赴”和“度”兩個動詞用得好,因為這兩個詞準確地寫出木蘭在征戰(zhàn)中的勇敢的形象。
2.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要理解句子的含義自然要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從表面意思著手再去理解其深層含義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一句表面上寫出了韓麥爾先生臉色難看,實際上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因為不能再教法語課內(nèi)心的悲痛之情,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
3.比較不同句式的選擇。
(1)句式的變化。排比句式、駢散句式。如《春》中的春花圖用排比句式、駢散句式寫出了春天的繽紛明麗的特點。
(2)長句與短句。長短句式的選擇往往是因為表達的需要,為了讓我們了解作者的情感。如《雪》的第4段,長短句交錯,表達了作者的獨立、堅強,體現(xiàn)了作者的堅強不屈和獻身精神。
(3)雙重否定句和反問句。這兩種句式都可以起到增強感情和加強語氣的作用。作者為了表達更為強烈的感情而選擇使用這些句式。如《孫權(quán)勸學》中“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边@個雙重否定句加強了肯定語氣,寫孫權(quán)對品蒙指出了學的必要性?!扒溲远鄤?wù),孰若孤?”這個肯定的反問句加強了否定語氣,寫出了孫權(quán)認為品蒙學的可能性。
4.體會標點的妙用。標點符號簡稱標點,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現(xiàn)代書面語里有機的部分。書面語如果不用標點,讓人看起來會很吃力;如果用錯了標點,還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標點符號的作用,大體上說,有三個方面:第一,表示停頓;第二,表示語氣,標明句子是陳述語氣,還是疑問語氣,還是感嘆語氣;第三,標示句子中某些詞句的性質(zhì)。如書名號和引號。妙用標點符號能體現(xiàn)人物的情。如《最后一課》中“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這句中用了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的斷斷續(xù)續(xù),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因不能再教法語的痛苦心情。又如《孫權(quán)勸學》中“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一句中“豈”是表難道的語氣詞,句尾應該用問號,而本句結(jié)尾卻用了感嘆號,這表明了孫權(quán)對呂蒙推辭不學習提出了委婉的批評,體現(xiàn)了孫權(quán)說話的藝術(shù)性。
5.體會修辭的運用和作用。為使語言起到生動、形象、突出強調(diào)、加強語勢等的作用,往往使用各種修辭手法。閱讀時主要讓學生能辨別修辭類型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如《雪》第4段中“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币痪渲胁捎帽扔鲗⒀┍瘸煞酆蜕常鷦有蜗蟮貙懗隽搜┑牟徽尺B的特點,為下文寫作者的孤獨作了鋪墊。又如《木蘭詩》第6段中“爹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币痪洳捎门疟葘懗隽四咎m歸來后全家人的欣喜,增強了語勢。
6.表達方式的交叉使用。一篇文章中往往要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如記敘中常常插入議論和抒情,作用是點明或深化文章的中心;議論文中常常采用記敘,作用是敘述事例證明論點;說明文中有時也要用記敘,作用是引用故事說明事物的特點。如《再塑生命》“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觀測無數(shù)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這兩句都是記敘中的議論,寫出了莎莉文老師在我最初的成長中對的影響和幫助,表明莎莉文老師是再塑我生命的人,點明、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時,每節(jié)課的角度不宜多,選擇角度后就要讓學生反復朗讀、思考,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在此基礎(chǔ)上老師進行總結(jié)提煉,歸納方法,最后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每學期上一節(jié)品味語言的總結(jié)課,總結(jié)本學期品味語言的角度,提升學生品味語言的綜合能力。相信經(jīng)過初中三年的訓練,學生的品味語言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教研信息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