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斌
內(nèi)容摘要:在語言表達藝術中,教師講話富于幽默感,常會給聽者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對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感情交流,打造高效課堂,大有裨益。本文就課堂上教師語言的幽默談談看法。
關鍵詞:語言表達 幽默 有度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藝術紛繁多樣,而語言表達藝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在語言表達藝術中,教師講話富于幽默感,常會給聽者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對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感情交流,打造高效課堂,大有裨益。為此,輕松幽默的課堂氣氛向來為筆者孜孜以求并努力踐行之。
一般一個人的幽默能力和其智商成正比關系,它來源于生活,是學來的。幽默是一種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語言形式,是藝術化的語言,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幽默是一種藝術方法,它需要豐富的知識,敏銳的觀察力,聰明的大腦,靈活的隨機應變能力,絕不是耍貧嘴、玩饒舌?!白钌铣说挠哪匀皇潜硎尽撵`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各種風調(diào)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語堂--論讀書,論幽默》,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為幽默而幽默,為取樂而取樂,弄成了搞笑、諷刺、侃大山,華而不實,嘩眾取寵,把課堂搞得鬧哄哄,表面活躍,實則庸俗、低俗、粗俗,結(jié)果反而有損教育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至少應把握以下四個度:
1.把握時機度。凡事都要注意把握時機,課堂上的幽默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某種刺激過于強烈或作用時間過久時,神經(jīng)細胞不僅不能隨之提高興奮過程、使反應活動加強加大,相反會很快轉(zhuǎn)入抑制過程,使反應活動減弱或停止下來。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情緒高潮時,注意力比較集中,容易接受外來信息,此時無需再刻意使用幽默的語言形式。而課堂上學生在緊張的思維活動之后,將會處于思維的低谷抑制狀態(tài),注意力分散,聽課情緒低落。這時教師如能抓住時機,以自己的機智,用一兩句幽默風趣的語言,給受到抑制的大腦撒點調(diào)味品,使其開懷大笑,讓緊張的神經(jīng)放松一下,進而調(diào)整情緒,集中精力,使其重新達到亢奮狀態(tài)繼續(xù)聽課,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記得某個下午第一節(jié)課,上到了一半,不少學生已懨懨欲睡。恰在此時,一只黃蜂飛進教室盤旋。見此情景,筆者手指黃蜂,用京腔大聲喝問“呔!從實招來,是我班哪位招蜂引蝶之徒把你招引至此?”旋即全班哄堂大笑,所有同學睡意全無。接著這句話,順帶向?qū)W生解釋了“招蜂引蝶”一詞。
2.把握受眾度。幽默的語言各式各樣,褒貶莊諧,雅俗深淺。同樣,學生也有內(nèi)向外向、男女性別、知識水平、年齡大小等差異。因此,幽默時應牢記因材施予。
有個叫黃飛的學生活潑好動,一節(jié)課上竟把腳擱到鄰桌的凳子上,鄰桌眉頭直皺,兩眼圓睜,眼看一場戰(zhàn)爭爆發(fā)。幸好及時發(fā)現(xiàn),但我沒有呵斥,只沖他說了一句“黃師傅,練佛山無影腳呢?”他一聽,趕緊把腳收了回去。安靜了幾分鐘,他又和比鄰嘰嘰咕咕,我送他一句:“是不是又在講不知道春天有狼,你們家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他臉一紅,立刻坐正閉口不言。
學生徐晨性格孤僻,平時幾乎不茍言笑。有堂課上卻和同桌嘀咕不停,恰好那天他穿著格子襯衫,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就納了悶了,你當初怎么跑過兔子的?”全班目光一起聚焦他,隨即哄堂大笑??山酉聛淼膸滋?,他總是悶悶不樂,上課低頭也不聽講。通過班主任了解到,自那天我那一句話后,同學們課下都喊他“烏龜”,他自然郁悶,如何高興起來。我當即認識到自己的過失,上課時在班級公開向他表示道歉并要求所有同學今后不得再叫他綽號。好在及時補救,得以雨過天晴,他也表示諒解老師。
所以課堂上的幽默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不可不尊重學生,不顧學生年齡特征,興之所至,信口開河。因稍有不慎,往往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而對該老師及所教學科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內(nèi)心拒絕學習。為此,當謹記:在課堂上的幽默,應因人因事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師生同處愉悅的心境中,共同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
3.把握得體度。課堂是傳授知識、傳承文明的殿堂,因此幽默語言的使用要做到得體,即適合課堂教學氛圍,盡量做到情趣健康、格調(diào)高雅、鞭策鼓勵的多用,無稽庸俗、低級趣味、嘲諷粗俗的盡可能不用,要傳遞正能量。一節(jié)課上,兩個男女同學趴在課桌上幾進夢鄉(xiāng)。我輕輕走過去,用水筆在男生的大腿上輕輕一按:“錐刺股!”接著隨手把窗子上掛著的一根彩紙條扯下來,往那位女生桌前一放:“頭懸梁!”伴隨全班同學的笑聲,他倆立刻坐直身子,再無睡意。試想,若將前者舉動施予女生,就可能有不得體之嫌,造成尷尬、弄巧成拙。
再有,一次下午第四節(jié)課,可能是快放學又是周五,不少學生在座位上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見此情景,我自是心中不悅,但又不想直接批評學生。這時突然想到曾經(jīng)在《演講與口才》上看過的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19世紀,維也納的婦女喜歡戴高帽子,她們進戲院看戲也戴高帽子。一個戲院的經(jīng)理要求女客脫帽,以免遮擋他人的視線,可她們根本不理。經(jīng)理想了想,后來高聲說:“女士們請注意,本劇院要求觀眾一般都脫帽看戲,但是,年老的一些女士——請聽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照顧不脫?!闭l知話一說完,全場的女士觀眾都脫下了帽子。于是我決定來個如法炮制,幽默一把:“各位,現(xiàn)在本人允許早晨沒刷牙的同學可以自由講話。”本以為都會立刻閉嘴,哪知他們七嘴八舌,彼此開涮:“你早晨沒刷牙吧,你從來不刷牙吧……”甚至有男生動手掰同桌的嘴要瞧一瞧。一時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一句自作聰明不得體的幽默,換來的是適得其反,失敗至極。
4.把握收放度。“真理向前邁一步就是謬誤”,任何好的東西在使用時都有個限度?!皷|坡肉”雖好吃,但讓你一天三頓連吃一個月,想必你聽到都會吐。所以,課堂上幽默語言的使用亦如此,濫用或一發(fā)不可收拾、信馬由韁的侃大山、耍貧嘴,時間長了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勢必影響教學。不久前晚上散步,遇到學生葉建,聊到課任教師時,他抱怨歷史老師每節(jié)課都講一些社會上形形色色、雞毛蒜皮的笑話故事,常逗得滿堂哄笑且一發(fā)而不可收,到下課時課本知識講不到幾句,聽他的課學不到東西,不如自己看……所以,筆者認為,幽默應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力求做到一語中的,恰到好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振奮精神,活躍思維,悟出道理,汲取知識,培養(yǎng)情操。因此課堂上的幽默該放則放,當收即收,收放有度。
總之,希望我們的教師都能在學會創(chuàng)新、不拘俗套、博采眾家、海納百川、豐富知識、培植聯(lián)想的基礎上,自覺地運用好幽默這一語言表達藝術。同時,在課堂上運用時還須注意把握時機度、受眾度、得體度、收放度,打造出輕松愉悅高效的語文課堂。
(作者單位:安徽滁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