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共產黨人社會主義法治文明思想的歷史考察

2014-12-29 15:18:39林雪楠高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關鍵詞:歷史考察共產黨

林雪楠 高軍

摘 要:法治文明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在約束自身精神與行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人類文明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法治文明進行了艱辛的探索,這些理論成果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共產黨; 法治文明; 歷史考察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5-0015-04

一、毛澤東的法治文明建設思想

馬克思法治文明思想中國化的成果中,毛澤東法治文明思想是一個輝煌的開篇,有著最深的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的根源。當時的經濟背景、社會背景、政治背景的限制,使其在理論的先進程度上有一些必然的不足,但是毛澤東思想體系中的法治文明思想依然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文明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全面結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法治建設的科學理論指導。

1.毛澤東法治文明思想的形成

和其他理論體系一樣,毛澤東法治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貫穿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也必然經歷了從萌芽到成熟的多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著豐富的理論成果。在毛澤東法治思想形成的整個過程中,對我國現(xiàn)代法治建設影響最重要的階段是其成熟階段,也就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時期。這是因為:第一,在這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立法工作,并結合實際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規(guī),以1954年憲法最為著名。這些法律法規(guī)對我國當代法律體系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奠基作用。第二,在這期間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積極地進行關于民主法治建設的法律理論體系研究,創(chuàng)造出一批批優(yōu)秀的理論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毛澤東法治思想理論體系。

2.毛澤東法治文明思想的內容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毛澤東法治思想內容的總結大部分是按照部門法或發(fā)展階段來劃分的,但總體上都包括關于毛澤東的憲政思想、部門法思想以及法學理論的論述。綜合各家之言,毛澤東法治思想的內容主要表達了兩大理論主線,即民主法治和平等法治。這兩點可以說貫穿于毛澤東法治思想的始終。

毛澤東的憲政思想是民主原則的集中體現(xiàn)。毛澤東確立了有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原則,即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并強調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毛澤東強調憲法草案要由人民制定并且一定要與人民利益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憲法思想中對民主的重視。

毛澤東的刑法思想是毛澤東法治思想中的較突出貢獻,主要思想有以下幾點:一是重調查不輕信口供;二是寬嚴相濟;三是嚴刑慎罰。充分體現(xiàn)了平等和民主,雖然毛澤東的刑法思想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它的形成是以階級斗爭為目的的,但是其中這幾點思想還是一直積極地引導著中國當代刑事立法的主導思想,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仍然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關于法學的理論涉及了法的本質、功能、價值和作用等觀點。毛澤東強調:“法律是上層建筑,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盵1]可見,毛澤東頭腦中的法律是保護勞動人民、保護社會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

3.毛澤東法治文明思想的評價

作為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中的開篇之作,毛澤東法治思想內容極其豐富,覆蓋范圍也空前廣泛,一直為后世所繼承和發(fā)展,同時又以其獨特的革命性和時代性特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恰恰因為它的革命性和時代性使得毛澤東的法治思想在后期有了偏離。這與當時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大環(huán)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第一,從經濟原因來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建設剛剛起步,還是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經濟方式,這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毛澤東很難有更先進、更深刻的法律思想。第二,從政治原因來看,當時我國政治處于動蕩時代,國內政治斗爭不斷地同時還受到如蘇聯(lián)等國際的影響,因此當時的法律更多的是一種保護政權對抗敵人的工具和手段,并沒有真正地落實民主。第三,從個人原因來看,毛澤東本人深受中國傳統(tǒng)的“人治”思想的影響,同時對馬克思法治思想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因此他的法治很難真正脫離人治做到真正的民主法治,可以說,毛澤東晚年的“左傾”有著一定的必然性。

雖然毛澤東法治思想在后期出現(xiàn)了對“法治”的背叛,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其對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巨大貢獻。毛澤東法治思想引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直至新中國成立這段時間的法治建設,不僅科學全面及時地引導著新中國走向法治,同時也為后世提供了理論的磐石,指明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宏觀方向。

二、鄧小平法治文明理論

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開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它對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我國新時期的法治建設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1.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產生的背景

在國內,鄧小平總結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他認為,封建社會留給中國更多的是封建專制傳統(tǒng),鮮有民主法制傳統(tǒng),這使得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必然要經歷一個艱難的漫長的過程。同時鄧小平又揚棄地繼承了毛澤東的法制思想,在摒棄了其在“文革”時期的糟粕理論的同時,又肯定了其先進的思想對中國法治建設的營養(yǎng)元素。

在國際,對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產生影響最大的就是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引起的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的深刻反思。蘇聯(lián)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僅僅74年的短暫壽命引起了鄧小平深刻的反思,通過對蘇聯(lián)解體的種種原因分析,鄧小平深刻認識到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也認識到了堅定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的重要性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的必要性。

2.鄧小平民主法治文明的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中鄧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主要的理論有以下幾點:第一,民主和法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相輔相成。如前述,十年“文革”動蕩和蘇聯(lián)解體的影響,使得鄧小平十分重視民主與法制建設,在鄧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論中,民主和法制是相互依存的。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的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基礎,而健全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是真正實現(xiàn)民主的重要保障。他認為:“民主和法制,這兩個方面都應該加強,過去我們都不足,要加強民主就要加強法制。沒有廣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沒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2]第二,繼承的發(fā)展董必武的法治建設方針。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3]即著名的十六字方針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要求。它是由董必武先生在1956年黨的第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依法辦事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法治建設方針發(fā)展而來的。有法可依,要求完善法律系統(tǒng),重視立法工作,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根基。有法必依,擺正了法律的地位,不僅要求人人守法、依法辦事,同時也要求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方面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強調了法律的權威性,體現(xiàn)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決心。十六字方針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理,改革開放以來長期作為一項重要的指導方針指導中國的法治建設。第三,崇尚法治,堅持民主政治化、法律化。鄧小平十分崇尚法治,并堅決抵制人治。在鄧小平看來,法律的權威要高于任何個人的權威,法律一旦設立就不允許有任何特權能夠動搖。他曾經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4]鄧小平對法治的崇尚的堅決性是以往的領導人和政治家所缺少的,這也是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精華之處。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鄧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中貫穿了平等的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出自亞里士多德的名言,鄧小平適宜地將其作為一項基本原則運用于我國的法治實踐中來。他曾指出:“克服特權現(xiàn)象,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黨員在黨章和黨紀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規(guī)定的平等權利和義務……任何人都不許干擾法律的實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遙法外”[5]。鄧小平其實更側重于對干部和官員的嚴格要求,認為特權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另外,鄧小平還強調要黨政分開,重視立法工作等等,都是法治建設過程中的基礎性理論要求。鄧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指導作用,他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體系的創(chuàng)造性開端,又是關于中國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史的關鍵性轉折。

三、江澤民對法治文明的論述

20世紀末,中國經濟發(fā)展十分迅猛,速度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時期。同時世界局勢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政治上,由于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世界政治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前的兩極格局逐漸向世界多極化方向轉變。在經濟上,各國經濟往來互動頻繁,全球性的經濟一體化需求逐步讓世界各國統(tǒng)一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互助合作的關系。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種國際環(huán)境下既充滿了威脅又充滿了挑戰(zhàn)。那么,如何在復雜的世界格局和經濟環(huán)境下求得穩(wěn)定發(fā)展,就是當時我黨最需要正視的問題。

江澤民全面分析了國內國際局勢,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為原則,以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以鄧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為藍本,充分將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提出了依法治國戰(zhàn)略思想,從1995年江澤民第一次宣告“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到1999年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載入憲法,依法治國思想在不斷地發(fā)展充實,直到今天依法治國思想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不可動搖的原則性戰(zhàn)略。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盵6]這是江澤民對依法治國內容的高度概括。從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如下內容。第一,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民主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由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經濟社會等事務。這種“做主”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尤其重要,因為只有體現(xiàn)了黨領導的人民群眾的需求的法治才算真正的法治,只有由廣大人民群眾做主人的法治才能夠有效地排除“人治”。第二,依法治國以憲法和法律為標準。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中的法律,它體現(xiàn)的不僅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更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完善而又合理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建設的硬性基礎,要做到依法治國則必須有法可依,否則有關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切都將成為空談。因此要依法治國就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性。使其作為一切主體行為的準則。第三,依法治國以保障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為目的。依法治國是手段,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xiàn)才是終極的目標。在這個以手段實現(xiàn)目的的過程中,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能夠有序進行。只有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文化昌茂、社會和諧的環(huán)境里才能真正成長出民主與富強,并且其必然要以依法治國為保障。因此,依法治國的目的是要保障國家各項工作都能夠依法進行。第四,依法治國離不開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無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便是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總指揮。廣大人民群眾需要在黨的領導下實現(xiàn)民主。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體現(xiàn)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經過了歷史和戰(zhàn)爭的磨礪使中國共產黨成為了科學的、頑強的、民主的領導者。

四、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我國法治文明建設

進入21世紀的中國是飛速發(fā)展的中國,經濟發(fā)展迅速、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文化繁榮。穩(wěn)定中求和諧成了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理念之一,也是胡錦濤關于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法治思想的指引方向。如果說毛澤東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進行了初步探索,民主法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全面借鑒,依法治國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理論升華,那么,胡錦濤的法治思想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靈魂解析。

1.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法治文明思想體現(xiàn)人本主義

2003年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7]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以上關于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內涵如果體現(xiàn)在法治思想上,就是以人為本的法治觀念,是新時期我黨關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區(qū)別于以往的神學法律觀、資本法律觀、國家本位法律觀等把法律與人民割裂或者以法律治理人民的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在中國的最新發(fā)展。這種人本法治理念認為人是法律之源、是法律的主體、是法律的目的、是法律的關鍵。人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律的內容與發(fā)展,人的社會實踐是檢驗法律的唯一標準。

2.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法治思想旨在構建和諧社會

從歷史角度來看,人治的社會一定有諸多不和諧的因素,矛盾一旦激化就會引發(fā)社會的變動,因此和諧社會首先應該是法治社會。2005年9月4日,胡錦濤在會見世界法律大會代表時指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國家與國家的和平相處,都需要法治加以規(guī)范和維護?!焙\濤有關和諧社會的法治思想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和諧社會的法治首先表現(xiàn)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tǒng)一結合起來,體現(xiàn)出國體意義上的和諧。第二,和諧社會的法治也表現(xiàn)在立法、司法、執(zhí)法、守法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和諧。完善立法是司法和執(zhí)法的基礎,公正司法是對法律體系的良性運用,文明執(zhí)法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此將法治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和諧社會連接在一起,互相制約又彼此聯(lián)系。第三,和諧社會的法治還體現(xiàn)在法律工作中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這是我黨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huán)境的必然要求。

3.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優(yōu)秀思想成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在總結了過去中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的經驗的同時又借鑒了中西方優(yōu)秀法治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優(yōu)秀典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方向和原則,體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內在要求,指導著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個方面。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既要根據我國的實際賦予法治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社會主義法治方向,又要堅持法治的一般原則和觀念,把人本法治精神與當代中國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從而穩(wěn)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符合這些要求,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必然要求??茖W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法治思想主要是服務民生的思想理念。近年來,民生問題備受關注。關注民生已成為新時期中國法治建設的必由之路。建設服務民生的法治社會是當今社會法治得以真正實現(xiàn)的重要途徑。溫家寶在2007年10月15日提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盵8]而這些民生問題若想最終能夠得以解決,顯然都需要良好的法律體系發(fā)揮其功能,民生問題必須有與其相適應的法律機制來保證其可能得到解決。這就要求我黨在完善民主立法和經濟立法的同時,應當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的民生立法。中國現(xiàn)代法治應以民主為基礎,以民生為根本。從實現(xiàn)民主到關注民生,每一步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前進。

黨的十七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人本法律觀及其指導下形成的和諧法治觀、依法執(zhí)政觀、法治理念觀、民生法治觀,無一不在汲取著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精華,也標志著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重大轉變,因此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茖W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法治觀是以人為本的法制觀,是和諧社會的法制觀,是維護公平和正義的法制觀。我們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一定要能夠得其精髓,把握其理論靈魂,要牢牢把握法律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原則,法律服務于和諧社會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7.

[2][3][4][5]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147,146,332.

[6] 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

[7]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7.

[8]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405.

[責任編輯:成方哲]

猜你喜歡
歷史考察共產黨
共產黨是好琴手
大灰狼畫報(2022年5期)2022-11-22 04:48:04
共產黨一心為中國
黃河之聲(2022年3期)2022-06-21 06:27:04
共產黨頌
青年歌聲(2018年11期)2018-12-19 11:54:24
共產黨到底是共產黨
草原歌聲(2018年1期)2018-05-07 06:40:01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海疆權益的真實記錄
中國海疆權益的真實記錄
大平調劇種的形成探源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1:58:18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歷史考察與經驗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45:13
我國領導干部培訓歷史考察與趨勢發(fā)展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4期)2016-10-15 04:19:15
陆河县| 固原市| 永清县| 当涂县| 亚东县| 黄梅县| 安塞县| 陈巴尔虎旗| 涿鹿县| 婺源县| 白玉县| 洛扎县| 蒙自县| 宁南县| 固始县| 水富县| 昭觉县| 韶关市| 淅川县| 瑞金市| 普兰店市| 自治县| 东安县| 通辽市| 南投县| 青神县| 偏关县| 彭山县| 南通市| 嘉义县| 西平县| 承德县| 安义县| 布拖县| 乌兰县| 微山县| 寿光市| 项城市| 泗阳县| 叶城县|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