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
柏木。喬木,高達35米,胸徑2米;樹皮淡褐灰色,裂成窄長條片;小枝細長下垂,生鱗葉的小枝扁,排成一平面,兩面同形,綠色,寬約1毫米、較老的小枝圓柱形,暗褐紫色,略有光澤。鱗葉二型,長1~1.5毫米,頂端銳尖,中央之葉的背部有條狀腺點,兩側的葉對折,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3毫米,雄蕊通常6對,藥隔頂端常具短尖頭,中央具縱脊,淡綠色,邊緣帶褐色;雌球花長3~6毫米,近球形,徑約3.5毫米。球果圓球形,徑8~12毫米,成熟時暗褐色;種鱗4對,頂端為不規(guī)則五角形或方形,寬5~7毫米,中央有尖頭或無,能育種鱗有5~6粒種子;種子寬倒卵狀菱形或近圓形,扁,成熟時淡褐色,有光澤,長約2.5毫米,邊緣具窄翅;子葉2枚,條形,長8~13毫米,寬1.3毫米,頂端鈍圓;初生葉扁平刺形, 長5-17毫米,寬約0.5毫米,起初對生,后4葉輪生?;ㄆ?~5月,種子第二年5~6月成熟。
柏木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很廣,產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四川北部及西部大相嶺以東、貴州東部及中部、廣東北部、廣西北部、云南東南部及中部等省區(qū);以四川、湖北西部、貴州栽培最多,生長旺盛;江蘇南京等地有栽培。柏木在華東、華中地區(qū)分布于海拔1100米以下,在四川分布于海拔1600米以下,在云南中部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均長成大喬木。喜生于溫暖濕潤的各種土壤地帶,尤以在石灰?guī)r山地鈣質土上生長良好。在四川北部沿嘉陵江流域、渠江流域及其支流兩岸的山地常有生長茂盛的柏木純林。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杭州。
紅檜。喬木,高達57米,地上徑達6.5米; 樹皮淡紅褐色,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鱗葉菱形,長1~2毫米,頂端銳尖,背面有腺點,有時具縱脊,小枝上面之葉綠色,微有光澤,下面之葉有白粉。球果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圓形,長10~12毫米,徑6~9毫米;種鱗5~6對,頂部具少數(shù)溝紋,中央稍凹,有尖頭;種子扁,倒卵圓形,紅褐色,微有光澤,兩側具窄翅,連翅長2~2.2毫米,寬1.8~2毫米。為我國臺灣的特有樹種,產于中央山脈、阿里山、北插天山等地海拔1050~2000米、氣候溫和濕潤、雨量豐沛、酸性黃壤地帶。往往在臺灣扁柏純林的下段組成單純林,間或與臺灣扁柏混生成林。為喜光樹種,常在森林邊緣或在林內林隙空地繁生幼苗,天然更新較易。模式標本采自臺灣。
圓柏。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3.5米;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guī)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徑1~1.2毫米。葉二型,即刺葉和鱗葉;刺葉生于幼樹之上,老齡樹則全為鱗葉,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直 伸而緊密,近披針形,頂端微漸尖,長2.5~5毫米,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刺葉三葉交互輪生,斜展,疏松,披針形,頂端漸尖,長6~12毫米,上面微凹,有兩條白粉帶。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黃色,橢圓形,長2.5~3.5毫米,雄蕊5~7對,常有3~4花藥。球果近圓球形,徑6~8毫米,兩年成熟,熟時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脫落,有1~4粒種子;種子卵圓形,扁,頂端鈍,有棱脊及少數(shù)樹脂槽;子葉2枚,出土,條形,長1.3~1.5厘米,寬約1毫米,頂端銳尖,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上面則不明顯。圓柏于內蒙古烏拉山、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貴州、廣東、廣西北部及云南等地。生于中性土、鈣質土及微酸性土上,各地亦多栽培,西藏也有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側柏。喬木,高達20余米,胸徑1米;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枝條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樹樹冠則為廣圓形;生鱗葉的小枝細,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葉鱗形,長1~3毫米,頂端微鈍,小枝中央的葉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間有條狀腺槽,兩側的葉船形,頂端微內曲,背部有鈍脊,尖頭的下方有腺點。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徑約2毫米,藍綠色,被白粉。球果近卵圓形,長1.5~2厘米,成熟前近肉質,藍綠色,被白粉,成熟后木質,開裂,紅褐色;中間兩對種鱗倒卵形或橢圓形,鱗背頂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彎曲的尖頭,上部1對種鱗窄長,近柱狀,頂端有向上的尖頭,下部1對種鱗極小,長達13毫米,稀退化而不顯著;種子卵圓形或近橢圓形,頂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長6~8毫米,稍有棱脊,無翅或有極窄之翅?;ㄆ?~4月,球果10月成熟。側柏產于內蒙古南部、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及廣西北部等省區(qū)。西藏德慶、達孜等地有栽培。在吉林垂直分布達海拔250米,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達1000~1200米,在河南、陜西等地達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達3300米。河北興隆、山西太行山區(qū)、陜西秦嶺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瀾滄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春右员薄⑷A北地區(qū)石炭巖山地、陽坡及平原多選用造林。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華北地區(qū)。側柏常見變種:
千頭柏,高3~5米,叢生灌木,無主干,枝密生,直展,樹冠卵狀球形或球形。葉綠色。供觀賞及綠籬。
金黃球柏,矮生灌木,樹冠球形。葉全年為金黃色。
金塔柏,小喬木,樹冠窄塔形。葉金黃色。
窄冠側柏,在山東省泰安和江蘇省徐州市等地選出的側柏優(yōu)良類型,已用于建立母樹林和大面積造林。樹冠窄,圓錐形。分枝細,枝向上伸展或微斜上伸展,分枝角度一般在45度以下。樹干通直圓滿,出材率高,適于密植。
刺柏。喬木,高達12米;樹皮褐色,縱裂成長條薄片脫落;枝條斜展或直展,樹冠塔形或圓柱形;小枝下垂,三棱形。葉三葉輪生,條狀披針形或條狀刺形。雄球花圓球形或橢圓形,藥隔頂端漸尖,背有縱脊。球果近球形或寬卵圓形,熟時淡紅褐色。種子半月圓形,頂端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