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宇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汾河水庫大壩自建成以來尚未進行過安全鑒定,為此,汾河水庫管理局委托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對水庫大壩、溢洪道及其它主要建筑物安全性進行計算分析。本文主要對溢洪道水力學(xué)計算分析,在計算分析的基礎(chǔ)上,論證了溢洪道泄洪能力安全性。
汾河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發(fā)電洞、泄洪隧洞及水電站等建筑物組成。溢洪道位于大壩右岸基座階地基巖面上,樁號壩0+600處,全長575m,由引渠段長206m、閘室段長24m、泄槽段長330 m和挑坎段長15m組成。其中樁號溢0+260~溢0+395為平面轉(zhuǎn)彎段,原設(shè)計轉(zhuǎn)彎半徑250 m,后經(jīng)水工模型試驗,水流受離心影響較大,施工時半徑改為350 m。
閘室段堰體為可—奧型剖面實用堰,堰頂相對高程22m,堰凈寬24m,堰上設(shè)兩扇7m×12m弧形鋼閘門,堰體內(nèi)相對高程10 m處設(shè)排水廊道,通過φ200鐵管將滲水排向堰體下游。堰的下游為泄槽,泄槽底寬25.5~15.5m,底坡1/200、1:2.2、1:30、1:2.87、1:10,邊墻高5.2~13m,槽底厚 0.3m,泄槽每15m設(shè)有伸縮縫,底板下設(shè)有縱橫向排水溝。挑坎段邊墻高6m,寬15.5m,反弧半徑28m,反弧最低點相對高程-19.65m,鼻坎頂點相對高程-17.1m,鼻坎挑射角26°。溢洪道平面布置及剖面見圖1、圖2。
圖1 溢洪道平面布置圖
圖2 溢洪道剖面圖
根據(jù)汾河水庫多年的實際運行情況,水位高于相對高程26.0 m時,溢洪道開閘泄洪,有閘孔出流和敞泄兩種方式。根據(jù)原設(shè)計圖紙,堰前引渠底相對高程17.0 m,堰基相對高程6.0 m與基巖相接,堰頂相對高程22.0 m,堰分兩孔,每孔凈跨12m。按照《水力計算手冊》(下文簡稱《手冊》)中關(guān)于克—奧型實用堰的參數(shù)取值,進行泄量曲線計算,計算公式分堰流和孔流兩種情況。
當(dāng) e/H0>0.75時,按堰流計算,見《手冊》公式3-1-1、3-1-2、3-3-3、3-3-4和3-3-5如下:
②當(dāng)P/H≥3時為高堰
③當(dāng)2.5<P/H<3時,可近似按P/H≥3計算。式中:Q——泄洪泄量,m3/s;
m——克-奧Ⅰ型的流量系數(shù);
σs——淹沒系數(shù),按自由出流考慮,取σs=1;
σc——側(cè)收縮系數(shù);
b——每孔凈寬,b=12m;
①當(dāng)P/H=2.5~0.5時為低堰
n——閘孔孔數(shù),n=2;
H0——以堰頂高程算起的上游總水頭,H0≈H,m;
ζk——邊墩形狀系數(shù),ζk=0.7;
ζ0——閘墩形狀系數(shù),查表得ζ0=0.236;
δ——堰頂寬,δ=2.16m;
kα——考慮迎水面傾角影響的系數(shù),α=900,取1.0;
σH——水頭差度系數(shù);
σφ——形狀系數(shù),查表得 σφ=0.969。
當(dāng)e/H0≤0.75時,按孔流計算,見《手冊》公式3-1-4、3-4-7如下:
式中:μ0——閘孔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數(shù);
b——閘孔過水?dāng)嗝鎸挾?,b=12m;
e——閘門開啟高度,m;
H——上游水面與閘底板高程差及上游行進流速水頭之和,m;
σs——淹沒系數(shù),自由出流時σs=1.0。
按照以上公式,溢洪道泄量計算結(jié)果見表1。
經(jīng)計算,相對水位28.95m(原設(shè)計1000年一遇校核水位)時溢洪道下泄流量為912m3/s,比原設(shè)計泄量937m3/s略小,比“2011年防汛手冊”798.5m3/s大113.5m3/s。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相對水位30.19m)情況下溢洪道下泄流量為1178.5m3/s,比“2011年防汛手冊”同水位下大120.5m3/s(1058m3/s)。本次鑒定沒有搜集到原設(shè)計及“2011年防汛手冊”泄量計算過程,因此無法判別歷次計算結(jié)果誤差,分析可能是流量系數(shù)取值差異。
表1 汾河水庫溢洪道水位~泄量關(guān)系表
溢洪道泄槽樁號溢0+230~溢0+250段連接閘墩和下游邊墻,墻高5.7~13m;樁號溢0+250~溢0+395段右側(cè)邊墻高5.9m,左側(cè)邊墻高度分三段:樁號溢0+250~溢0+310段高5.7m;樁號溢0+310~溢0+410段左側(cè)邊墻高5.2m。其余邊墻高6.0 m。
泄槽邊墻高度分別復(fù)核設(shè)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泄洪情況兩種工況,即設(shè)計相對洪水位27.68m,泄量662.34m3/(s·m);校核相對洪水位30.19m,泄量為1178.5m3/(s·m)。采用分段求和法計算。
1)計算公式
溢洪道泄槽段水面線計算采用能量方程,用分段求和法計算,計算公式采用《溢洪道設(shè)計規(guī)范》(SL253-2000)以下簡稱《規(guī)范》公式A.3.1-1、A.3.1-2如下:
C=b0u0e/H+b1m0(h/H)1.5式中:△l1-2——分段長度,m;
h1、h2——分段始末斷面水深,m;
v1、v2——分段始末斷面平均流速,m/s;
α1、α2——流速分布不均勻系數(shù),取1.05;
θ——泄槽底坡角度,(°);
i——泄槽底坡,i=tgθ;
n——泄槽槽身糙率系數(shù),0.015;
2)起始斷面水深
經(jīng)判斷,溢流面反弧段下游1/200的泄槽為陡坡,起始計算斷面選擇在堰下收縮斷面處,起始斷面水深h1按《規(guī)范》公式A.3.1-3計算:
式中:q——起始計算斷面單寬流量,m3/(s·m),泄槽寬B=
H0——起始計算斷面渠底以上總水頭;
設(shè)計相對洪水位H0=27.68-7=20.68m,
校核相對洪水位H0=30.19-7=23.19m,;
φ——起始計算斷面流速系數(shù),取0.95。
采用上式計算結(jié)果為:設(shè)計洪水位下h1=1.58m,校核洪水位下h1=2.409m。
摻氣水深見《規(guī)范》公式A.3.2計算:
式中:h、hb——泄槽計算斷面的水深及摻氣后的水深,m;
v——不摻氣情況下泄槽計算斷面的流速,m/s;
ζ——修正系數(shù),可取1.0~1.4s/m,流速大者取大值,流速小于20 m/s時均取1。
泄槽樁號溢0+260~溢0+395設(shè)彎道,內(nèi)、外側(cè)最大橫向水位差分別按小擾動沖擊波理論及經(jīng)驗公式計算,兩結(jié)果中取其大者。
1)小擾動沖擊波理論
按小擾動沖擊波理論確定最大橫向水位差位置,見《規(guī)范》公式 A.3.4-1、A3.4-2、A3.4-2計算:
最大橫向水位差所在斷面的轉(zhuǎn)角θ0:
式中:Fr1——擾動線上游來流弗勞德數(shù);
h1——擾動線上游來流斷面水深,設(shè)計洪水位時為1.382m,校核洪水位時為2.454m;
v1——擾動線上游來流斷面流速,設(shè)計洪水位時為18.79m/s,校核洪水位時為18.83m/s;
b——彎道槽寬,25.5m;
r0——彎道中心線的曲率半徑,350 m;
β1——波角,(°);
θ0——第一個外側(cè)最高水位所對應(yīng)的圓心角,(°);
經(jīng)計算:設(shè)計洪水位時 β1=11.3°;θ0=19.38°(樁號溢 0+344.57)。校核洪水位時 β1=15.18°;θ0=14.525°(樁號溢 0+323.38)。
邊墻水深:
式中:θ——彎道圓心角,(°);
Fr——相應(yīng)轉(zhuǎn)角θ處,內(nèi)、外側(cè)水流弗勞德數(shù);
θ1——積分常數(shù),根據(jù) θ=0,h=h1,F(xiàn)r=Fr1,按式(14)確定,設(shè)計洪水位下 θ1=0.38,弧度=21.77°;校核洪水位下 θ1=0.496,弧度=28.4°。
經(jīng)計算:設(shè)計洪水位下外側(cè)最大水深為2.247m,最大橫向水位差△h=0.714m。按核洪水位下外側(cè)最大水深為3.421m,最大橫向水位差△h=0.849m。
2)經(jīng)驗公式
式中:△h——彎段外側(cè)水面與中心線水面的高差,m;
b——彎道寬度,25.5m;
r0——彎道中心線曲率半徑,350 m;
v——彎道斷面平均流速,設(shè)計洪水位下為16.74m/s,校核洪水位下為17.966m/s;
K——超高系數(shù),矩形斷面取K=1.0。
經(jīng)計算,設(shè)計洪水位下最大橫向水位差△h=2.08m;校核洪水位下最大橫向水位差△h=2.397m。
綜合以上結(jié)果,設(shè)計洪水位下最大橫向水位差取2.08m,校核洪水位下最大橫向水位差取2.397m。
溢洪道泄槽水力學(xué)計算結(jié)果見表2,邊墻安全超高均取0.5m,由表可以看出,泄槽邊墻高度均滿足要求。
表2 泄槽水力學(xué)計算結(jié)果
由復(fù)核計算結(jié)果分析可以得出,溢洪道泄洪能力滿足要求;邊墻高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所以,防洪安全綜合評價為A。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溢洪道設(shè)計規(guī)范[SL253-2000].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2]武漢大學(xué)水利水電學(xué)院.水利計算手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