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陳勁松++徐臻
李皋蘭是李克強的發(fā)小,最近經(jīng)常想起李克強年少時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他背誦杜甫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蘇軾的“大江東去”,比如他放下《古文觀止》開始讀《資治通鑒》,比如每天早晨,他在院子里一圈又一圈地跑步……他們兩人曾一同跟著李皋蘭的父親學習古文、歷史,并因此打下國學基礎——那都是40多年前的事了!
現(xiàn)在,李克強領銜新一屆國務院。2013年3月17日,在電視上再見新總理李克強,李皋蘭感覺還是那么熟悉,鄉(xiāng)音未改,思路敏捷。
在那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用略帶合肥口音的普通話,把自己在國務院的新同事介紹給世界。
循著新成員的履歷,人們發(fā)現(xiàn),這屆中央政府組成與以往大為不同,甚至是自1949年以來,最為獨特的一屆。
新味道
李克強的身體先微微右傾,側(cè)頭,然后再往后靠了靠,左手放到桌子上,這讓他在回答美聯(lián)社關于中國黑客攻擊美國網(wǎng)絡的質(zhì)疑時,顯得輕松自然:“剛才你說的話,我怎么有有罪推定的感覺呀?!边€沒說完,李克強自己就笑了起來。
這是3月17日新總理記者招待會上的一幕。李克強恰到好處地引用“有罪推定”這一法律術(shù)語,給外界留下很深印象。許多人也因此意識到,這位北大77級法律系畢業(yè)生,成為新中國首位具有法律專業(yè)背景的國務院總理。
新班子的獨特還不止于此。新一屆中央政府的4位副總理,也如李克強一樣,全部具有人文社科教育背景(以下簡稱“文科”)。5位國務委員中,有2人接受過系統(tǒng)的文科教育,25位國務院部委“掌門人”里,16人有文科背景。
本屆中央政府,成為自1949年以來擁有文科背景成員最多的一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官員們,大部分都因為年輕時,恰逢中國轉(zhuǎn)了一個身,得以有機會接受文科高等教育,并進入仕途,經(jīng)過30多年的歷練后,終于相聚在這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里,掌舵中國這艘大船未來5年的航程。
文革中,坐聽“時事開講”
1970年代初,復課后,李克強進入合肥八中,完成初、高中學業(yè)。據(jù)他的高中班主任劉世民回憶,當時的李克強博學,但是“不張揚,很低調(diào),下課后有些同學打打鬧鬧,他從來不參與,很安靜”。
畢業(yè)后的1974年春天,李克強到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插隊。他在那里入了黨,當上了大隊黨支部書記。也是在那里的地頭上,他聽到了中央關于恢復高考的決定。
那是國家的新方向,更是億萬中國人的命運轉(zhuǎn)折點——
后來成為國務委員的楊晶,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準格爾旗文化館當干事;恢復高考的消息傳到安徽省固鎮(zhèn)縣時,袁貴仁正在那里教課,他后來一直延續(xù)著教育系統(tǒng)的線路,成為中國教育部“掌門人”;而與袁貴仁一道進入國務院擔任國土資源部部長一職的姜大明,則在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插隊做知青……
雖然分散各地,互不相識,但他們做了同一個決定,參加取消10年之久的高考,上大學!而另一個問題,也隨之擺在面前。
讀不成的歷史系
雖然決定參加高考,但志愿的選擇讓李克強內(nèi)心斗爭了很久。
在《師風散記》一文中,李克強回憶自己當時對北大心向往之,卻又“幾不敢有奢望”,猶豫良久,還是選擇本省的一所師范大學做第一志愿,北大列第二志愿。至于專業(yè),他傾向于歷史。
在當時,這并非一個主流選擇。1949年后中國幾次院系調(diào)整,壓縮綜合大學尤其文科,如,原來國民黨政府留下的53所法律院系,只剩下6所,社會學系則徹底消失,理工科成為時代主旋律——這是計劃一切、力推國家重工業(yè)化的政府樂見的。
后來成為國家領導人的胡錦濤與溫家寶,就在那個時期進入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和北京地質(zhì)學院學習。1964年,現(xiàn)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也進入了清華工程化學系學習。
70年代末,情況開始變化,文科院系陸續(xù)恢復。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開始有了更多新選擇。北大法律系是1977年“悄悄”恢復招生的,最初還是個秘密專業(yè),教材上都印著“絕密”字樣。
日后的教育部部長,那時與李克強同一年參加高考的袁貴仁,則順心被北師大哲學系錄取了,“學哲學可能更有意思,它可以融匯所有的學科,更有高度”。
那些“洋氣”的年輕人
“我輕輕地,
輕輕地,
舉起了紅葡萄酒……
一千個黎明啊,
我和你踏著同一個步點,
放笑顏任春風拂首?!?/p>
姜大明的許多同學,至今依然記得他朗誦這首詩歌的情景。這首名為《凝視著你》的詩,曾在黑龍江大學77級哲學系非常出名。今天的國土資源部新部長姜大明當時是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在學校的晚會上,他和其他三個同學一起朗誦了這首詩歌,引起一陣風潮。
寫詩是那個時代的流行風潮?,F(xiàn)任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和馬凱,都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詩歌,馬凱還曾經(jīng)出版過詩集。2011年,張高麗到南開大學調(diào)研時,曾面對年輕的學子們,朗讀自己的詩作《家鄉(xiāng)》。
正當姜大明在哲學世界“放笑顏任春風拂首”時,李克強也開始在北大法律系嶄露頭角。他師從中國現(xiàn)代法學先驅(qū)、憲政學者龔祥瑞,樹立起對憲法權(quán)威的尊重,他讀《社會契約論》,對英國著名法官丹寧勛爵的名著《法律的正當程序》情有獨鐘。
這個在同學陶景洲看來偶爾下圍棋,但棋藝并不太高,生活上“有點土”,吃飯“都常蹲在地下”,平時沉默寡言的年輕人,看書卻很“洋氣”:都是讀原著,比如《政府論》、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書。
距離北大并不太遙遠的人大校園里,馬凱也正以這種瘋狂的勁頭讀書,他當時讀的是政治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研究生。2009年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馬凱回憶道,那時讀書學習真是“拼命”了,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自己每天晚飯后,逐段逐節(jié)地讀《資本論》。
馬凱在人民大學的導師衛(wèi)興華教授說,恢復高考后,像馬凱這批學生,來學校之前都有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歷,他們知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非常用功。
“下?!睆恼?/p>
臨近畢業(yè),衛(wèi)興華極力挽留馬凱繼續(xù)學術(shù)生涯,他的碩士畢業(yè)論文《計劃價格形成的因素分析》曾被理論界視為“雙渠價格論”的代表作。
但馬凱還是決定從政,他稱之為“下?!?。希望將經(jīng)濟理論研究實踐化。 ? ?李克強畢業(yè)時面臨的是另一種選擇,當時許多同學都準備出國留學,他英語很好,留學的機會也很大。但經(jīng)過多次懇談,他接受了時任北大黨委副書記馬石江的挽留,留校擔任團支部書記。并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從政之路。
1983年,留校北大剛剛一年,李克強就由北大團支部升任到團中央任職,從此走上政途的快車道。
這時候,姜大明也從黑龍江大學畢業(yè)了。1984年,他坐了一夜火車,回到了北京,被分配進團中央工作。馬凱則“下?!钡絿椅飪r局物價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一年后,又調(diào)任北京市西城區(qū)計委,其后在計委、體改系統(tǒng)工作。
袁貴仁卻沒有立即走上仕途。獲得碩士學位后,他又拾起老本行,留校任教。等他進入政府機關工作,要到1998年了,那時候,他已是北師大黨委書記。
這批獲得提拔、具有文科背景的年輕官員,因為各種機緣,在未來進入中國權(quán)力的最高層級,開始影響中國的發(fā)展走向。
破格提拔官員多
2012年,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俊生做了一份《“60后”省部級干部成長路徑分析》,在分析了21位“60后”省部級官員的詳細晉升資料后發(fā)現(xiàn),幾乎每位“60后”省部級官員都有被破格提拔經(jīng)歷。
李克強即是這種情況。在團中央工作了15年后,李克強空降河南,擔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省長”。
他的博士學歷是1994年取得的。從1988年開始,本科就對經(jīng)濟領域很感興趣、曾專門研究商法的李克強,回到北大,攻讀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研究生。
在整個90年代,官員在職進修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劉延東1990年到1998年,相繼在人大、吉林大學學習,分別獲得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專業(yè)碩士學位和政治學理論專業(yè)博士學位。而現(xiàn)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也分別于1989、1997年到中央黨校進修學習黨政管理等課程,1993年到1995年,還曾在中國科技大學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他們的學習含金量很高。曾給汪洋授課的中央黨校教授陳雪薇回憶道:“當時他們學馬列原著,是一句一句地摳,一句一句地講。所以說汪洋的理論功底是比較扎實的。”
這段時期,一場變革正在政府內(nèi)部進行。市場經(jīng)濟導向確立,從1993年到1998年,政企分開、幾乎撤銷了所有工業(yè)專業(yè)經(jīng)濟部門。技術(shù)性的工作,逐漸轉(zhuǎn)移給社會與企業(yè)承擔,政府部門開始更傾向于調(diào)控經(jīng)濟管理、制定公共政策。這就給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有文科背景的年輕官員,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李克強在河南工作了6年,2004年底,調(diào)任遼寧擔任省委書記。
一股濃烈的文科味
在李克強調(diào)任遼寧前,該省的省委書記是聞世震,1940年生人,畢業(yè)于大連工學院機械制造系,當時即將年滿65歲。
當時《中國新聞周刊》將這次調(diào)整看作一次具有象征意義的人事交接:“如果把聞世震算作工程型專家治國的一員,李克強則可以算作社會管理型學者治國的代表之一。”
該刊引用一家研究機構(gòu)的分析稱,2003年“兩會”后,中國的省部級領導中,文科出身的已經(jīng)占據(jù)多數(shù),根據(jù)公開資料,理工科和文科出身的比重分別為40%和60%。半個月后,該刊的另一篇報道中又指出:“從前一代官員多是工程師出身,到新一代領導者以經(jīng)濟學者與法學學者為主的代際變化,隱含著治國方略的調(diào)整?!?/p>
“這也是國家越來越成熟的標志,”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分析道,“學工程技術(shù)的人員研究具體的自然規(guī)律、實施工程制造等,主要是和‘物打交道,長期以往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而文科背景的官員對社會規(guī)律的認識,對歷史的感悟一般比學習工程技術(shù)的人員要更為深厚一些,對社會矛盾的化解,有更廣泛深入的了解?!?/p>
2003年,中國加入WTO初期,國務院5位總理與副總理中,還有4人擁有工程師(或高級工程師)職稱。但到2008年則變?yōu)槠渲?人擁有文科教育背景。再到2013年,5位正副總理全部擁有文科教育背景。文科的味道越來越濃。
這并非偶然現(xiàn)象。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人民日報海外版》細數(shù)205位中央委員履歷發(fā)現(xiàn),除了21人(占比10.2%)是理工科背景外,其余具備大學以上學歷的委員均是人文社會科學背景,或者是具備理科、文科復合背景。
這份中共中央機關報的報道中還認為:這“預示著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將全面進入一個經(jīng)濟學家、法學家等具備人文社科知識背景的精英治理時代”。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