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蕾
打工,想必是很多海外學子留學在外的共同經歷。打工的理由因人而異,也許你想幫家里緩解一下經濟壓力,雖然國內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留學的花銷對很多家庭仍然是不小的負擔;也許你想嘗試一下自食其力的生活,終于離開了父母的無微呵護,忐忑不安的同時也有那么一絲躍躍欲試的念頭,想在一個全新的天地試試自己的身手;也許你是厭倦了千里迢迢跑到國外,身邊卻還是熟悉的黃皮膚黑眼睛,聽著南腔北調的中文,仿佛自己只是上了一個外地大學的環(huán)境,想要跳出這個圈子,真正結交一些當?shù)氐呐笥选?/p>
不論你是因為什么才加入這浩浩蕩蕩的打工大軍,當打工結束,回望這段經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收獲的,絕不僅僅只是手中那一疊疊的鈔票。
從決定打工的那一刻起,你就暫時拋開了學生的身份,踏出了校園,邁進了社會。雖然有人說,學校就像個小社會,但它終究比社會純凈、溫和得多。而打工的開始,也意味著社會嚴酷的一面正徐徐向你展現(xiàn)。
尋找工作時,沒有了長久以來熟悉的環(huán)境,沒有了日積月累的各種人脈關系,卻要面對同樣甚至更激烈的競爭,隨之而來的是“海投”的簡歷石沉大海的挫敗;找到工作后,怎么融入到外國同事中去,怎么適應工作中文化差異帶來的困難,怎么讓老板滿意,磕磕絆絆的語言更使這一切難上加難;想換工作了,眾里尋“它”千百度,哪一份工作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又要怎么提升自己去求得,還要為犧牲眼下的職位和報酬內心苦苦掙扎。
然而面對這一道道難題,社會不會像學校里的教授那樣耐心細致地為你答疑解惑,冷冰冰的現(xiàn)實會教導孤身一人的你如何在異國他鄉(xiāng)立足。不同于國內,海外的你沒有了父母的庇佑,沒有了親友的幫助,真正要獨自一人面對一切。
校園如社會,社會又何嘗不是一所大學堂,只是教授著截然不同的知識。社會也會展現(xiàn)出它溫情的一面,在你遇到的遠比校園里更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總會遇到那么一些人,幫助過你,指引過你,安慰過你,鼓勵過你,甚至這些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本身,就是你很好的人生指南。他們就是你在社會這所大學堂里的教授,引導著你在人生這門學問中不斷鉆研。
當你在一份份工作中努力奮斗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外國人講話臉不紅心不跳了,外國同事的某些行為舉止在你眼中沒那么古怪了,偶爾自己還會效仿一把,身邊的朋友漸漸豐富起來,當?shù)氐纳顫u漸有滋有味,曾經那個雖然新奇但是陌生的異國他鄉(xiāng)正慢慢變得熟悉和親切,曾經獨自面對、頭疼不已的難題開始變得“小菜一碟”。
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的生活會漸漸培養(yǎng)出一份自信,一份把自己一個人扔到任何地方都有好好生存下去的信心。而沒有父母親朋的出謀劃策,一切都要靠自己拿主意所培養(yǎng)出來的獨立性,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珍貴品質。
這一切,也許是那些終日埋頭書本或享樂的留學生們無法收獲的。
當然,你終究還是一名學生,學生的身份意味著你的首要任務是學業(yè)。如果因為打工而影響學業(yè),未免得不償失。不過,若是學業(yè)之余尚有余力,不妨走出校園,走上社會,嘗試一把打工的生活,你會因此收獲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封面設計/季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