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林
美國東部時間9月21日晚7點24分,美國國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氣與揮發(fā)物演化任務探測器”(MAVEN)
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將研究火星高層大氣。另外,MAVEN進入軌道后兩天,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也進入了火星軌道并發(fā)回火星照片。
科學家希望了解火星如何在數(shù)十億年間,從一個可能擁有微生物生命的溫暖潮濕世界,轉(zhuǎn)變成今天的寒冷及貧瘠地方。MAVEN是首個進行此類研究的火星探測器,將有助解釋導致火星急劇氣候改變的大氣變化。
重2.5噸的MAVEN攜帶3類共8臺測量儀器,第一類是粒子與場測量儀器,主要用來測量太陽風和火星的等離子體;第二類是遙感測量儀器,主要用來確定火星大氣層和等離子體的特征;第三類是中子與粒子質(zhì)量測量儀,主要用來測量中子與粒子的成分和同位素。
MAVEN是“火星偵察兵”計劃下的第二項探測任務,首項任務是“鳳凰”火星著陸探測器。MAVEN項目經(jīng)費為4.38億美元,但不包括發(fā)射費用和一個通信中繼有效載荷的建造費用。為了抵達火星,MAVEN在去年11月發(fā)射后耗時10個月,跨越了7.11億千米的路程才到達環(huán)繞火星的軌道,之后還需經(jīng)過一個月的在軌檢測,才能開始為期一年的觀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