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平
公元228年春天,祁山深處的西城異常寧靜,大白天,街上空無一人。只見城樓上有一人,頭戴綸巾,焚香撫琴;城樓下有一人,帶著15萬大軍,黑壓壓一片,甚是壯觀。
這就是《三國演義》里講述的空城計的場面。
當時,司馬懿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進城還是不進城?如果選擇進城,成功了,可以活捉諸葛亮;不成功,反而會被對方活捉。如果選擇不進城,萬一城里沒有埋伏,就會錯過活捉諸葛亮的大好時機。所以,司馬懿在西城門前左右為難。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司馬懿傳下軍令,前軍變后軍,后軍變前軍,往北山撤退。司馬懿被當成了諸葛亮的反面,被取笑、調(diào)侃,但人們都忽略了他的謀略。
反常行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司馬懿判斷局勢有一個重要方法——看人要看其一貫性,看他的長期表現(xiàn),不能只看其臨時表現(xiàn)。以司馬懿的了解,諸葛亮的一貫行為是——謹慎。
試想一下,一個一貫謹慎的人,怎么可能大開四門?管理學(xué)上有一句話——“反常行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司馬懿就是用這樣的思維模式來判斷諸葛亮的。而且,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是用這種思維模式來判斷自己的。因此,司馬懿最終還是沒有冒險進城。那他的這個選擇對不對呢?
此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手,他所面對的局勢可以用“危機”二字來形容。諸葛亮這次出兵可謂節(jié)節(jié)勝利,趙子龍斬了曹魏五員大將,諸葛亮占領(lǐng)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打敗了夏侯懋、曹真、郭淮,席卷了整個戰(zhàn)場。曹魏政權(quán)沒辦法了,才急調(diào)司馬懿到軍前臨時指揮戰(zhàn)斗,形勢特別危急。而且算算部隊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此時司馬懿手里的兵力和大將都沒有諸葛亮的多。在這種被動的情況下能把諸葛亮逼退,就已經(jīng)算是非常成功了。如果選擇進西城,萬一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反倒會葬送辛辛苦苦得來的勝利成果。
絕不能掉入別人備好的選項中
如果你有興趣翻一下《三國志》以及相關(guān)史書就會發(fā)現(xiàn),“空城計”其實是假的。
諸葛亮跟司馬懿真正的對決不是在公元228年,而是在公元231年。這年春天,諸葛亮出兵祁山,恰好曹魏大都督曹真病重,諸葛亮便把曹魏將領(lǐng)賈嗣、魏平的主力包圍在了祁山附近。這時候魏主曹睿才把防守東線的司馬懿從宛城緊急調(diào)來西線,防備諸葛亮。
那么,這場巔峰對決到底誰勝誰負呢?
在交戰(zhàn)的第一個階段,司馬懿帶著大軍來到了祁山附近,準備跟諸葛亮開戰(zhàn)。他打算派一支小部隊駐守上邦(今甘肅天水市),然后自己帶主力部隊去尋找諸葛亮的主力決戰(zhàn)。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提了反對意見,他就是張郃。
張郃認為,應(yīng)該兵分前后二軍,前軍迎擊諸葛亮,后軍駐守雍城(今陜西鳳翔城南)、郿城(今陜西眉縣北)。但司馬懿斷然否定了張郃的意見,指出戰(zhàn)爭的原則首先是集中原則,集中優(yōu)勢兵力才能打殲滅戰(zhàn)。所以,司馬懿決定集中兵力直撲祁山——諸葛亮的大營。
諸葛亮跟司馬懿打了嗎?諸葛亮才不打呢,他看到司馬懿傾巢而來,便采取了避實就虛的策略,大軍一轉(zhuǎn)頭,奔赴上邦去了。上邦只有4000名魏軍防守,而且諸葛亮的速度特別快,等司馬懿趕到祁山的時候,他已經(jīng)到上邦了。在這樣一個被動的形勢下,司馬懿又做出了一個特殊的決策——立刻去追。按理說不應(yīng)該追,因為此刻諸葛亮已經(jīng)到上邦了,那邊的戰(zhàn)斗肯定已經(jīng)打響,而且萬一路上有埋伏怎么辦?當時就有將領(lǐng)認為,敵人都已經(jīng)到了,我們?nèi)チ艘舶兹?。但司馬懿卻淡然一笑,說你們都不了解諸葛亮,他做事謹慎,到了上邦一定是一不開戰(zhàn),二不割麥。他會先安營扎寨,那么多人安營扎寨,一定很費時間。等我們到那里時,他應(yīng)該剛安完營。因此,只要我們快一點,是來得及的。果然,當司馬懿趕到上邦時,諸葛亮的大營才剛扎完,還沒開戰(zhàn)呢。
諸葛亮這個統(tǒng)帥,優(yōu)點是謹慎,缺點是太謹慎。這一點成全了司馬懿。
司馬懿的這個策略叫“看優(yōu)點抓破綻”。當一個人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時,最容易被別人抓住破綻。這就好比能說的人在說的時候被人抓住破綻,能跑的人在跑的時候被人抓住破綻。
當戰(zhàn)役進入第二個階段時,兩軍終于相遇了。相遇之后,兩軍先是有一場小戰(zhàn),規(guī)模不大,還沒分出勝負,司馬懿就收兵了,并扎下一座大營,與諸葛亮形成對峙。諸葛亮一看,司馬懿的營盤建得很好,自己沒什么機會,于是就帶領(lǐng)全軍撤回祁山。
此時,司馬懿又遇到一個選擇:追還是不追?司馬懿毅然決定——追。這正中諸葛亮下懷,他就等著司馬懿來追呢。蜀軍已經(jīng)在天水附近的鹵城擺開了陣勢。這陣勢有多大?據(jù)《晉書》記載,“據(jù)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闭紦?jù)了兩個山頭,中間斷了一條河,做了一個巨大的陣型。司馬懿指揮自己的十幾萬大軍撲上來,一時間小小的鹵城戰(zhàn)云密布。所有曹魏和西蜀的將士都認為,一場生死大戰(zhàn)就要開始了。結(jié)果司馬懿到達鹵城以后,氣勢洶洶,毫不猶豫地做了一件事——迅速建了一座比西蜀大營還堅固的大營,眼見著一場血腥拼殺變成了一場勞動競賽,兩支大軍比營盤,比質(zhì)量,比速度。
司馬懿建成大營以后,把部隊都收斂到大營里面,固守待援,也不開打。這件事引起了曹魏和西蜀很多將士的不滿,心想既然不打,你司馬懿為什么追上來呢?其實這里有一個很高明的思路,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絕對不要掉入別人備好的選項里。
祁山一戰(zhàn),司馬懿一直跟諸葛亮擰著勁兒,偏不按常理出牌。面對諸葛亮的聰明布局,司馬懿沒有按諸葛亮的思路出牌。司馬懿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跟聰明人過招,一定要讓思維有所突破,要突破對手給你準備好的選項,在這些選項之外看到其他的選擇。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的選擇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如果這個安排來自競爭對手,輕則會干擾我們的思路,重則會使我們陷入被動局面。此時,我們不妨學(xué)學(xué)司馬懿的選擇謀略。
(摘自《發(fā)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