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迪,王 迪,汪秋寬,侯 麗,何云海,宋悅凡,叢?;?/p>
(大連海洋大學國家海藻加工技術研發(fā)分中心,遼寧大連116023)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屬于褐藻門、褐子綱、海帶目、海帶科、多肋藻屬,在亞洲主要分布于日本及朝鮮半島海域,是我國近年新栽培的褐藻[1]。多肋藻富含褐藻膠及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2],可食用,同時也是海藻工業(yè)的重要原料[3]。因多肋藻富含褐藻多糖硫酸酯,近些年對其的研究很多[4-5],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多肋藻褐藻多糖硫酸酯與褐藻膠。多肋藻加工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些廢棄藻渣,含有數(shù)量可觀的褐藻膠,未見對多肋藻渣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析相關研究與報道。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實驗研究多肋藻渣中褐藻膠的最佳提取工藝,以期為多肋藻的高效綜合利用奠定基礎,為實際的加工生產(chǎn)節(jié)約成本[6]。
多肋藻渣 多肋藻提取褐藻多糖硫酸酯[7]后剩余的物質(zhì),冷凍保存?zhèn)溆?褐藻膠標準品 食品級,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提供;濃硫酸 國產(chǎn)優(yōu)級純;95%乙醇 食用乙醇;其他試劑均 國產(chǎn)分析純。
Sartorius普及型pH計(PB-10) 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HH-4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 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LD5-2A型離心機 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ALPHAI-5型真空冷凍干燥機 德國制造;BS2000S型分析天平 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722S型分光光度計 上海分析儀器總廠;SBS-160型數(shù)控計滴自動部分收集器 上海滬西分析儀器廠;CL-1A型磁力攪拌器 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SZ-93型自動雙重純水蒸餾器 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BT100-2J型恒流泵 保定蘭格恒流泵有限公司。
1.2.1 提取工藝流程 稱取一定量多肋藻渣,加入一定濃度的碳酸鈉溶液浸泡,恒溫水浴加熱一定時間,離心(4500r/min,15min)取上清液,加入95%(體積分數(shù),下同)的食用乙醇,至溶液中乙醇含量為30%,離心,將得到的沉淀進行冷凍干燥,得到的粉末即為褐藻膠[8-9]。
1.2.2 單因素實驗方法 在單因素實驗時,以褐藻膠粗得率為檢測指標,分析各因素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疾鞙囟葘衷迥z粗得率的影響時,控制體系的碳酸鈉濃度1%、料液比1∶25(g/mL)、提取時間5h,設置不同的提取溫度(50、60、70、80、90℃)。考察時間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時,控制體系的提取溫度70℃,碳酸鈉濃度1%,料液比1∶25(g/mL),設置不同的提取時間(2、3、4、5、6h)。考察料液比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時,控制體系的提取溫度70℃,碳酸鈉濃度1%,提取時間5h,設置不同的料液比(1∶15、1∶20、1∶25、1∶30、1∶35、1∶40、1∶45)??疾炝弦罕葘衷迥z粗得率的影響時,控制體系的提取溫度70℃,料液比 1∶40(g/mL),提取時間 5h,設置不同的碳酸鈉濃度(1.0%、1.5%、2.0%、2.5%、3.0%、3.5%、4.0%)。
1.2.3 正交實驗方法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以多肋藻渣中褐藻膠的粗得率和純度為指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設計探討多肋藻渣中褐藻膠的最佳提取工藝,正交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1.2.4 得率和純度的計算 粗得率(%)=粗褐藻膠質(zhì)量/多肋藻渣質(zhì)量×100
純度(%)=咔唑硫酸法測定出的褐藻膠質(zhì)量(g)/粗褐藻膠質(zhì)量(g)×100
得率=粗得率×純度
提取物中褐藻膠含量的測定采用咔唑硫酸法[10]。冰水浴中向9mL 80%濃硫酸中加入0.4mL 0.1%的褐藻膠溶液,加水補至10mL,沸水浴30min后冷卻5min,加入0.3mL咔唑溶液,繼續(xù)沸水浴10min,冷卻后在530nm處測定吸光值;依褐藻膠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y=1.650x(R2=0.999)計算褐藻膠含量。
1.2.5 分離純化方法
1.2.5.1 D301-T弱堿性陰離子樹脂交換層析 采用D301-T弱堿性陰離子樹脂交換層析柱(φ2.6×30cm)純化。稱取一定量的褐藻膠溶解,先用0.2mol/L 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洗脫,再經(jīng)0~2mol/L NaCl線性梯度洗脫,流速1mL/min,自動部分收集器進行收集,每管4mL,咔唑硫酸法跟蹤測定其褐藻膠含量,直到收集管中檢測不出褐藻膠為止。
1.2.5.2 Sephacryl S-300凝膠層析 色譜柱φ1.6×90cm、緩沖液為0.2mol/L pH7.5磷酸鹽緩沖液、速度為3mL/10min,每管3mL,標準品為藍色葡聚糖(Blue dextran,type 2000),葡聚糖(Mr=4.41 × 104Da,6.67×104Da,1.35 ×105Da,Sigma)將 D301-T 純化褐藻膠得到的組分上柱,經(jīng)過Sephacryl S-300凝膠層析,確定每個組分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范圍。
1.2.6 理化性質(zhì) 色澤及性狀、pH、透光率和粘度測定采用GB 1976-2008,食品添加劑 褐藻酸鈉[11]中的測定方法;重金屬含量測定均采用國標中[12-13]的測定方法。
測定結(jié)果與GB 1976-2008,食品添加劑褐藻酸鈉相比較。
2.1.1 不同提取溫度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 提取溫度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見圖1。隨著溫度的上升,褐藻膠的粗得率先增大后減小,當溫度達到70℃,褐藻膠粗得率達到最高,為15.88%??紤]到溫度過高時,可能導致大分子斷裂成小分子,影響得率[14-15]。因此選取 65、70、75℃作正交優(yōu)化以確定最佳提取溫度。
圖1 提取溫度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Fig.1 Influence of extracting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sodium alginate
2.1.2 不同提取時間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 提取時間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見圖2。隨著時間的增加,褐藻膠的粗得率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5h以后,褐藻膠的粗得率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提取時間短,藻體不能完全破壞,反應不完全;而當提取時間超過5h,褐藻膠又有所降解,從而導致其得率偏低[16]。因此選取 4.5、5.0、5.5h 作正交優(yōu)化以確定最佳提取時間。
2.1.3 不同料液比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 料液比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見圖3。隨著料液比的增大,褐藻膠的粗得率呈上升趨勢,并趨于平緩。當料液比為1∶40時,達到最佳的褐藻膠粗得率20.31%。適當?shù)牧弦罕饶苁乖现械暮衷迥z得到充分提取,而且可減少溶劑的浪費,節(jié)省提取成本。因此選取1∶35、1∶40、1∶45 作正交優(yōu)化以確定最佳料液比。
圖2 提取時間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extracting time on the yield of sodium alginate
圖3 料液比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Fig.3 Influence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yield of sodium alginate
2.1.4 不同碳酸鈉濃度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 碳酸鈉濃度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見圖4。隨著碳酸鈉濃度的升高,褐藻膠的粗得率呈上升趨勢,而后趨于平緩。當碳酸鈉濃度為3.5%時,粗得率最高。碳酸鈉濃度低時得率低,可能是因為藻體不能完全破壞,反應不完全;而且碳酸鈉溶液的濃度過高,會造成生產(chǎn)成本的提高,降低經(jīng)濟效益。因此選取3.0%、3.5%、4.0%作正交優(yōu)化以確定最佳碳酸鈉濃度。
圖4 碳酸鈉濃度對褐藻膠粗得率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Na2CO3 concentration on the yield of sodium alginate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以褐藻膠粗提率和純度為指標進行L9(34)正交實驗,實驗結(jié)果見表2,驗證實驗見表3。
由表2中可以看出,以粗得率為指標的因素影響程度依次為:C、A、D、B,理論最佳組合為A2B3C3D2,而實驗最佳組合為A3B1C3D2;以純度為指標的因素影響程度依次為:C、B、D、A,理論最佳組合為A2B3C2D2,而實驗最佳組合為A1B2C2D2。
表2 褐藻膠提取工藝正交實驗結(jié)果Table 2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alginate from Costaria costata residues
表3 褐藻膠提取最佳條件驗證實驗Table 3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extraction of sodium alginate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為確定堿提法提取褐藻膠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對組合A2B3C3D2和A2B3C2D2進件驗證。粗得率最高組為A3B1C3D2,但其純度最低;A1B2C2D2的純度和得率均最高,其粗得率最低。在綜合考慮下,選取A1B2C2D2作為實驗的最佳組合。因此,確定了堿提法提取褐藻膠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提取時間4.5h、料液比1∶40、堿液濃度3.5%、提取溫度70℃,在該條件下水解,多肋藻渣中褐藻膠的粗得率為44.07% ±0.22%,純度為94.77% ±0.19%。在最佳提取工藝條件下進行中試生產(chǎn)供后期實驗使用。
2.3.1 D301-T弱堿性陰離子樹脂柱層析 D301-T弱堿性陰離子樹脂柱層析洗脫曲線見圖5。由圖5可見,梯度洗脫后共有2個峰,分別稱為F1、F2,其中F1為未經(jīng)鹽洗脫的流出峰,其回收率分別為19.33%和63.33%;褐藻膠含量分別為84.56%和89.69%。
圖5 D301-T梯度洗脫曲線Fig.5 The grading elution curve of alginate on D301-T column
2.3.2 Sephacryl S-300凝膠層析 通過藍葡聚糖標準品(Mr>2.0×106),以及葡聚糖標準品(Mr=4.41×104、6.67 ×104、1.35 ×105),得到外水體積為87mL,相對分子質(zhì)量標準曲線方程y=-2.5417x+5.5216,R2=0.9993。
將組分F1和F2分別經(jīng)過Sephacryl S-300凝膠柱層析,進一步分離純化,并測定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洗脫曲線如圖6、圖7所示。
圖6 F1的Sephacryl S-300凝膠柱層析圖譜Fig.6 Chromatogram of F1 with Sephacryl S-300 column
圖7 F2的Sephacryl S-300凝膠柱層析圖譜Fig.7 Chromatogram of F2 with Sephacryl S-300 column
由圖 6和圖 7可以看出,組分 F1,F(xiàn)2經(jīng)Sephacryl S-300凝膠柱層析分別只得到一個對稱峰,這表明各組分組成均一、純度較高。F1的洗脫峰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57ku;F2的洗脫峰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1ku。
檢測褐藻膠粗提物、組分F1和組分F2的理化性質(zhì),檢驗結(jié)果如表4。三者均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機溶劑。根據(jù)GB 1976-2008,食品添加劑褐藻酸鈉中規(guī)定,褐藻膠、組分F1和組分F2的色澤、性狀、pH、透光率和重金屬含量均符合標準,但粘度過低,可能是因為多肋藻在提取褐藻多糖硫酸酯的過程中經(jīng)過98℃高溫蒸煮導致褐藻膠的降解,這與盤茂東等[14]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
表4 理化性質(zhì)Table 4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褐藻膠是海帶、海藻、巨藻等所有褐藻屬中都含有的主要成分[17]。褐藻膠作為一種天然高分子物質(zhì)以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增稠性、成膜性、穩(wěn)定性、絮凝性和螯合性[18]而被廣泛應用于化學、生物、醫(yī)藥、食品等領域[18-22]。
利用多肋藻提取褐藻多糖硫酸酯后,剩余大量藻渣,既造成資源的浪費,又會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破壞。本文采用正交實驗方案研究了從多肋藻渣中提取褐藻膠的工藝研究,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藝條件是時間 4.5h、料液比 1∶40、Na2CO3濃度 3.5%、溫度70℃,褐藻膠的粗得率為44.07%,純度為94.77%。這說明用堿提法提取多肋藻渣中褐藻膠是可行的,而且得率和純度均較高。
褐藻膠F經(jīng)D301-T弱堿性陰離子樹脂柱層析和Sephacryl S-300凝膠柱層析得到兩個單一組分,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257、81ku,這與其粘度測定結(jié)果相符。重金屬檢測顯示其含量均未超標。本文介紹的提取工藝流程簡單易行,成本低,適合于工業(yè)生產(chǎn),對充分高效利用多肋藻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付剛.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生理生態(tài)學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2]付慧,汪秋寬,何云海,等.多肋藻渣膳食纖維對小鼠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2,27(3):200-204.
[3]喬志勇.多肋藻巖聚糖硫酸酯的純化及活性研究[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11.
[4]TI Imbs,NN Shevchenko,SV Sukhoverkhov,et al.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brown Costaria costata[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09,45(6):786-791.
[5]TI Imbs,NN Shevchenko,TL Semenova,et al.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y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synthesized by the brown alga Costaria costata[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11,47(1):96-97.
[6]武文潔,樊文樂,衣守志.海帶綜合利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6,31(1):49-52.
[7]李鷥鷥,汪秋寬,何云海,等.多肋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3,28(1):94-98.
[8]吳建東,于廣利,李苗苗,等.厚葉切氏海帶多糖的提取分離及其結(jié)構(gòu)表征[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1,41(7/8):127-130.
[9]田洪蕓,王洪新,爾朝娟,等.褐藻酸鈉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及工藝優(yōu)化[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1,37(4):238-242.
[10]臺文靜.3種海藻中巖藻聚糖的提取分離、結(jié)構(gòu)表征及其對纖溶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11]GB 1976-2008,食品添加劑 褐藻酸鈉[S].
[12]GB 5009.12-2010,食品中鉛的測定[S].
[13]GB/T 5009.11-2003,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S].
[14]盤茂東,李嘉誠,王向輝,等.海南馬尾藻褐藻膠的提取工藝及表征[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9,25(8):673-675.
[15]劉安軍,劉娜,鄭捷,等.褐藻酸的提取、降解及理化性質(zhì)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0,26(12):1322-1325.
[16]王孝華,海藻酸鈉的提取及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4.
[17]Nagasawa N,Mitomo H,Yoshii F,et al.Radiation-induced degradation of sodium alginate[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0,69(3):279-285.
[18]張倩,尹蓉莉,王金鵬,等.藥用緩控釋輔料褐藻膠的研究概況[J].中國藥房,2008,19(13):1016-1018.
[19]楊志清.褐藻膠在經(jīng)紗上漿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紡織技術,2002,10(4):21-22.
[20]袁麗,高瑞昌,薛長湖.等.褐藻膠裂解物對冷凍南美白對蝦品質(zhì)的影響[J].漁業(yè)科學進展,2011,32(6):121-127.
[21]仲靜潔,王東凱,張翠.等.褐藻膠在藥物制劑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7,16(8):591-594.
[22]侯振建,劉婉喬.從馬尾藻中提取高粘度褐藻膠[J].食品科學,1997,18(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