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霞+蘇小四+高松+張玉玲+林學鈺+張?zhí)m英+安永磊
摘 要 應用固相微萃取盤結合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建立了地下水、土壤及糞便中4種常用磺胺類獸藥抗生素的檢測方法。考察了洗脫液、萃取膜種類對地下水中磺胺類抗生素回收率的影響,確定了最佳富集條件:甲醇與1.0%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作為洗脫液,HLB(二乙烯苯 N 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膜作為萃取膜;考察了不同前處理方法對于土壤、糞便中磺胺類抗生素回收率的影響,確定了最佳提取條件:1.0 g土壤(糞便)加10 mL提取液(0.1%甲酸 甲醇,7∶3,V/V)重復提取兩次。實驗表明,利用甲醇與1.0%甲酸的混合液作為標準溶液的基體或測試樣品的基體,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響應值是純甲醇的8~10倍。在最佳測試條件下,4種磺胺類抗生素在0.005~10.0 mg/L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999; 磺胺噻唑(ST)、磺胺甲基嘧啶(SM)、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和磺胺甲惡唑(SMX)的檢出限分別為1.08,3.56,4.63和1.84 ng/L(S/N=3);其中固相微萃取盤對于地下水樣的富集倍數(shù)為4000倍;7次平行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為0.1%~0.4%。對實際樣品的加標回收率為69.8%~117.6%。
關鍵詞 高效液相色譜; 磺胺類抗生素; 地下水; 土壤; 糞便
1 引 言
磺胺類藥物是畜牧養(yǎng)殖中常用的獸藥之一,在日常生產(chǎn)中的用量非常大。動物攝入磺胺類藥物后,主要經(jīng)過糞尿的途徑排出體外,進入外界環(huán)境,并受到外界環(huán)境中的理化或生物因素的影響,發(fā)生遷移、轉化,并對水環(huán)境和土壤環(huán)境造成潛在的威脅。
磺胺類抗生素是水溶性較強、揮發(fā)性較差的一類化合物,使用氣相色譜 質(zhì)譜聯(lián)用進行分析時, 必須進行復雜的衍生化反應,反應過程的不可控性對分析結果的重現(xiàn)性影響較大,目前已不多用[1,2]。馬麗麗等[3]利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同時測定了土壤中磺胺類、四環(huán)素類和喹諾酮類抗生素;唐才明等[4]利用高效液相色譜 串聯(lián)質(zhì)譜法對城市污水中的微量磺胺類等抗生素進行了測試。雖然高效液相質(zhì)譜聯(lián)用儀(LC/MS/MS)對于磺胺類抗生素的檢出限低,但是由于使用測試成本較高,不易推廣使用。因此液相色譜方法成為抗生素檢測的主流技術。其中, 液相色譜 紫外檢測法(LC UV)和液相色譜 熒光檢測法(LC FLD)在抗生素分析中使用較多。吳翠琴等[5]利用離子液體單滴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譜對水環(huán)境中的7中磺胺類抗生素進行了測試,雖然使用離子液體對水樣萃取的方法更加環(huán)保,但是離子液體具有吸水性強,實驗需在惰性環(huán)境中進行,價格昂貴,限制了實際水樣測試的可操作性。He等[6]利用分子印跡法結合HPLC UV檢測了牛奶中的磺胺類抗生素,但是由于分子印跡的功能單體與模板形成時在高溫下不穩(wěn)定,反應需在低溫下進行,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為苛刻,不易推廣。彭英等[7]采用固相萃取 HPLC方法測定了牛奶中4種磺胺類藥物殘留。Malintan等[8]利用3 mg的HLB固相微萃取柱對養(yǎng)豬場廢水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進行了萃取濃縮,利用HPLC UV進行檢測,但回收率不高且檢出限較高。HLB固相微萃取柱為應用較多的水樣中抗生素的萃取富集方法,但是對于地下水中低濃度的抗生素的萃取濃縮需要大體積的水量,需要較長的萃取時間。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固相微萃取盤以其快速、大體積、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逐漸被應用到環(huán)境樣品中獸藥抗生素的測試。
本實驗是在檢測動物組織中的獸藥殘留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建立了地下水、土壤和糞便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靈敏準確的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方法。地下水及土壤中的抗生素含量較低,因此提高檢測方法的靈敏度,降低檢出限,提高水樣的濃縮倍數(shù)是目前迫切解決的問題。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Agilent 1200series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 公司);pH計(德國Sartorius公司);全自動固相萃取系統(tǒng)(SPE DEX4790,美國Horizon Technology公司);HY回旋振蕩器(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 ST),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thyldiazine, SM),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 SM2),磺胺甲惡唑 (Sulfamethoxazole, SMX),純度≥99.9%(Sigma公司);甲醇、乙腈為色譜純;NaOH、甲酸為分析純(北京化工試劑有限公司);實驗用水為超純水。
2.2 標準溶液的配制
準確稱取適量磺胺標準品,用甲醇配制成5.0 g/L的標準儲備液,其中磺胺甲基嘧啶配制過程中加入幾滴NaOH溶液促進溶解,
Symbolm@@ 20 ℃保存,使用時,以甲醇稀釋至所需濃度。
2.3 色譜條件
Agilent XDB C18色譜柱(150 mm×46 mm, 5 μm);流動相0.1%甲酸 甲醇(7∶3,V/V)混合液,甲醇用前以微孔有機濾膜(0.45 μm)過濾,0.1%甲酸溶液用微孔水系濾膜(0.45 μm)過濾,超聲脫氣;流速:0.8 mL/min;溫度:30 ℃;檢測波長:270 nm;進樣量:50 μL。
2.4 樣品前處理方法
(1) 取4.0 L地下水樣品,4000 r/min離心取上清液,使用HLB萃取膜,利用固相微萃取盤進行萃取,洗脫液為甲醇和1.0%甲酸的混合液,洗脫程序如表1所示,氮吹至干,利用上述0.1%甲酸 甲醇
(7∶3,V/V)混合液定容至1.0 mL。 (2)土壤和糞便樣品 取土壤或糞便樣品,自然風干,研磨過2 mm的篩網(wǎng),備用。稱取1.0 g土壤放入100 mL錐形瓶中,加入10.0 mL 1.0%甲酸 甲醇(7∶3,V/V)混合液提取,搖床振蕩2 h,4000 r/min離心10 min,重復一次, 收集提取液,用0.45 mm有機系濾膜過濾,待測。
3 結果與討論
3.1 色譜條件的選擇
3.1.1 檢測波長的選擇 在磺胺類藥物的結構中有一個苯環(huán),在紫外條件下有特征吸收,因此,可直接用紫外檢測器進行測定。參考文獻\[9,10], 檢測波長選取270 nm。
3.1.2 流動相的選擇 參考文獻[11,12],選取6種流動相進行了實驗,由表2可知,流動相a的響應值不高,流動相b,c,e,f的磺胺噻唑和磺胺甲基嘧啶的保留時間相近,積分誤差比較大,因此選取d為流動相。
3.1.3 樣品基體的選擇 利用1.0%甲酸 甲醇(7∶3,V/V)混合液混合液作為樣品的基體,4種磺胺類獸藥抗生素的響應值比純甲醇高很多,如圖1所示。
3.2 前處理方法的選擇
地下水樣品選取HLB、C18固相微萃取膜進行回收率的測定。結果表明,HLB萃取膜回收率明顯高于C18萃取膜,且回收率符合要求,因此選用HLB固相萃取膜進行地下水的濃縮萃取。取1.0,2.0和5.0 g土壤、糞便樣品,加入標準溶液,
3.3 測試方法的線性范圍、檢出限、精密度
3.3.1 標準工作曲線和測量精密度 分別配制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標準溶液: 0.005, 0.01, 0.05, 0.1, 0.5, 1.0, 5.0和10.0 mg/L的系列標準溶液,以濃度和積分面積進行曲線擬合。ST的線性方程為y=204.4x+0.4422, r=0.9999; SM的線性方程為
y=231.9x-4.5157,r=0.9999;SM2的線性方程為y=224.95x-0.5497, r=0.9999;SMX的線性方程為y=271.22x-0.9443,r=0.9999,線性區(qū)間為0.005~10.0 mg/L。ST,SM,SM2和SMX的線性良好,而且線性范圍較寬。選定某一濃度的標準樣品,在相同條件下重復進樣7次,ST,SM,SM2和SMX的RSD分別為0.40%, 0.12%, 0.18%和0.23%,均滿足儀器精密度要求。說明本方法適合環(huán)境樣品中磺胺類抗生素的測定。
3.3.2 方法的加標回收率和檢出限 在地下水,土壤和糞便樣品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4種磺胺類抗生素藥品,確定方法的回收率。各溶液中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加標濃度、平均回收率如表4所示。
配制0. 05mg/L的4種磺胺類抗生素平行樣各7份,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以測量值標準偏差的3倍計算出4種抗生素的檢出限為1.08 ng/L (ST), 3.56 ng/L(SM), 4.63 ng/L(SM2)和1.84 ng/L(SMX)。
3.4 實際樣品分析
在黑龍江省某大型集中畜牧養(yǎng)殖廠附近,采集地下水、土壤及糞便樣品,采用本方法對所采集的樣品進行測試,結果如表5所示。本方法與高效液相色譜 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對比,測試誤差均低于5%,滿足分析要求。
本研究采用HLB萃取膜對地下水樣品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進行了萃取濃縮,土壤和糞便樣品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采用0.1%甲酸 甲醇(7∶3,V/V)混合提取液進行了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4種磺胺類抗生素進行測試分析,并測試了實際樣品。圖2和圖3分別為磺胺標準和典型水樣的色譜圖。
實驗結果表明, 本方法具有前處理方法簡單快速,對地下水的富集倍數(shù)高,回收率高,方法檢出限低,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寬、分析速度快等優(yōu)點,相對于LC/MS/MS方法,成本較低,適用于各種水體、土壤及糞便中的磺胺類抗生素的快速檢測。
References
1 Reeves V B.J. Chromatogr. B,1999, 723: 127-137
2 Tarbin J A, Clarke P, Shearer G.J. Chromatogr. B, 1999, 729: 127-138
3 MA Li Li, GUO Chang Sheng, HU Wei, SHA Jian, ZHU Xing Wang, RUAN Yue Fei, WANG Yu Qiu.Chinese J. Anal. Chem., 2010, 38(1): 21-26
馬麗麗, 郭昌勝, 胡 偉, 沙 健, 朱興旺, 阮悅斐, 王玉秋. 分析化學, 2010, 38(1): 21-26
4 TANG Cai Ming, HUANG Qiu Xin, YU Yi Yi, PENG Xian Zhi.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2009, 28(8): 909-913
唐才明, 黃秋鑫, 余以義, 彭先芝. 分析測試學報, 2009, 28(8): 909-913
5 WU Cui Qin, CHEN Di Yun, ZHOU Ai Ju, DENG Hong Mei, LIU Yong Hui.Chinese J. Anal. Chem., 2011, 39(1): 17-21
吳翠琴, 陳迪云, 周愛菊, 鄧紅梅, 劉永慧. 分析化學, 2011, 39(1): 17-21
6 He J, Tang H Z, You L Q, Zhan H J, Zhu J, Lu K.Microchim Acta, 2013, 180: 903-910
7 PENG Ying, HE Huan, SUN Cheng, ZHANG Ya Ling, LI Wen Chao, CHEN Hong Zhe, YANG Shao Gui.Chinese J. Anal. Chem.,2013, 41(4): 529-533
彭 英, 何 歡, 孫 成, 張雅玲, 李文超, 陳泓哲, 楊紹貴. 分析化學, 2013, 41(4): 529-533
8 Malintan N T, Mohd M A.J. Chromatogr. A, 2006, 1127(1 2): 154-160
9 LI Yan Wen, MO Ce Hui, ZHAO Na, ZHANG Rui Jing, YI Ru Han.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7): 954-958
李彥文, 莫測輝, 趙 娜, 張瑞京, 亦如翰. 分析化學, 2008, 36(7): 954-958
10 BAO Yan Ping, LI Yan Wen, MO Ce Hui, YAO Yuan, YI Yi Ping, WU Xiao Lian, ZHANG Yan.Environmental Chemcal., 2010, 29(3): 513-518
包艷萍, 李彥文, 莫測輝, 姚 圓, 邰義萍, 吳小蓮, 張 艷. 環(huán)境化學, 2010, 29(3): 513-518
11 ZHANG He Hui, WANG Ping, LI Jie.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07, 25(2): 238-240
鄭和輝, 王 萍, 李 潔. 色譜, 2007, 25(2): 238-240
12 TAN Jian Hua, TANG Cai Ming, YU Yi Yi, PENG Xian Zhi.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07, 25(4): 546-549
譚建華, 唐才明, 余以義, 彭先芝. 色譜, 2007, 25(4): 546-549
13 SU Zhong Yi, CHEN Meng, YUAN Dong Xing, YOU Ming Hua.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7, 46(1): 72-76
蘇仲毅, 陳 猛, 袁東星, 游明華.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6(1): 72-76
3 結果與討論
3.1 色譜條件的選擇
3.1.1 檢測波長的選擇 在磺胺類藥物的結構中有一個苯環(huán),在紫外條件下有特征吸收,因此,可直接用紫外檢測器進行測定。參考文獻\[9,10], 檢測波長選取270 nm。
3.1.2 流動相的選擇 參考文獻[11,12],選取6種流動相進行了實驗,由表2可知,流動相a的響應值不高,流動相b,c,e,f的磺胺噻唑和磺胺甲基嘧啶的保留時間相近,積分誤差比較大,因此選取d為流動相。
3.1.3 樣品基體的選擇 利用1.0%甲酸 甲醇(7∶3,V/V)混合液混合液作為樣品的基體,4種磺胺類獸藥抗生素的響應值比純甲醇高很多,如圖1所示。
3.2 前處理方法的選擇
地下水樣品選取HLB、C18固相微萃取膜進行回收率的測定。結果表明,HLB萃取膜回收率明顯高于C18萃取膜,且回收率符合要求,因此選用HLB固相萃取膜進行地下水的濃縮萃取。取1.0,2.0和5.0 g土壤、糞便樣品,加入標準溶液,
3.3 測試方法的線性范圍、檢出限、精密度
3.3.1 標準工作曲線和測量精密度 分別配制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標準溶液: 0.005, 0.01, 0.05, 0.1, 0.5, 1.0, 5.0和10.0 mg/L的系列標準溶液,以濃度和積分面積進行曲線擬合。ST的線性方程為y=204.4x+0.4422, r=0.9999; SM的線性方程為
y=231.9x-4.5157,r=0.9999;SM2的線性方程為y=224.95x-0.5497, r=0.9999;SMX的線性方程為y=271.22x-0.9443,r=0.9999,線性區(qū)間為0.005~10.0 mg/L。ST,SM,SM2和SMX的線性良好,而且線性范圍較寬。選定某一濃度的標準樣品,在相同條件下重復進樣7次,ST,SM,SM2和SMX的RSD分別為0.40%, 0.12%, 0.18%和0.23%,均滿足儀器精密度要求。說明本方法適合環(huán)境樣品中磺胺類抗生素的測定。
3.3.2 方法的加標回收率和檢出限 在地下水,土壤和糞便樣品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4種磺胺類抗生素藥品,確定方法的回收率。各溶液中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加標濃度、平均回收率如表4所示。
配制0. 05mg/L的4種磺胺類抗生素平行樣各7份,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以測量值標準偏差的3倍計算出4種抗生素的檢出限為1.08 ng/L (ST), 3.56 ng/L(SM), 4.63 ng/L(SM2)和1.84 ng/L(SMX)。
3.4 實際樣品分析
在黑龍江省某大型集中畜牧養(yǎng)殖廠附近,采集地下水、土壤及糞便樣品,采用本方法對所采集的樣品進行測試,結果如表5所示。本方法與高效液相色譜 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對比,測試誤差均低于5%,滿足分析要求。
本研究采用HLB萃取膜對地下水樣品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進行了萃取濃縮,土壤和糞便樣品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采用0.1%甲酸 甲醇(7∶3,V/V)混合提取液進行了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4種磺胺類抗生素進行測試分析,并測試了實際樣品。圖2和圖3分別為磺胺標準和典型水樣的色譜圖。
實驗結果表明, 本方法具有前處理方法簡單快速,對地下水的富集倍數(shù)高,回收率高,方法檢出限低,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寬、分析速度快等優(yōu)點,相對于LC/MS/MS方法,成本較低,適用于各種水體、土壤及糞便中的磺胺類抗生素的快速檢測。
References
1 Reeves V B.J. Chromatogr. B,1999, 723: 127-137
2 Tarbin J A, Clarke P, Shearer G.J. Chromatogr. B, 1999, 729: 127-138
3 MA Li Li, GUO Chang Sheng, HU Wei, SHA Jian, ZHU Xing Wang, RUAN Yue Fei, WANG Yu Qiu.Chinese J. Anal. Chem., 2010, 38(1): 21-26
馬麗麗, 郭昌勝, 胡 偉, 沙 健, 朱興旺, 阮悅斐, 王玉秋. 分析化學, 2010, 38(1): 21-26
4 TANG Cai Ming, HUANG Qiu Xin, YU Yi Yi, PENG Xian Zhi.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2009, 28(8): 909-913
唐才明, 黃秋鑫, 余以義, 彭先芝. 分析測試學報, 2009, 28(8): 909-913
5 WU Cui Qin, CHEN Di Yun, ZHOU Ai Ju, DENG Hong Mei, LIU Yong Hui.Chinese J. Anal. Chem., 2011, 39(1): 17-21
吳翠琴, 陳迪云, 周愛菊, 鄧紅梅, 劉永慧. 分析化學, 2011, 39(1): 17-21
6 He J, Tang H Z, You L Q, Zhan H J, Zhu J, Lu K.Microchim Acta, 2013, 180: 903-910
7 PENG Ying, HE Huan, SUN Cheng, ZHANG Ya Ling, LI Wen Chao, CHEN Hong Zhe, YANG Shao Gui.Chinese J. Anal. Chem.,2013, 41(4): 529-533
彭 英, 何 歡, 孫 成, 張雅玲, 李文超, 陳泓哲, 楊紹貴. 分析化學, 2013, 41(4): 529-533
8 Malintan N T, Mohd M A.J. Chromatogr. A, 2006, 1127(1 2): 154-160
9 LI Yan Wen, MO Ce Hui, ZHAO Na, ZHANG Rui Jing, YI Ru Han.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7): 954-958
李彥文, 莫測輝, 趙 娜, 張瑞京, 亦如翰. 分析化學, 2008, 36(7): 954-958
10 BAO Yan Ping, LI Yan Wen, MO Ce Hui, YAO Yuan, YI Yi Ping, WU Xiao Lian, ZHANG Yan.Environmental Chemcal., 2010, 29(3): 513-518
包艷萍, 李彥文, 莫測輝, 姚 圓, 邰義萍, 吳小蓮, 張 艷. 環(huán)境化學, 2010, 29(3): 513-518
11 ZHANG He Hui, WANG Ping, LI Jie.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07, 25(2): 238-240
鄭和輝, 王 萍, 李 潔. 色譜, 2007, 25(2): 238-240
12 TAN Jian Hua, TANG Cai Ming, YU Yi Yi, PENG Xian Zhi.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07, 25(4): 546-549
譚建華, 唐才明, 余以義, 彭先芝. 色譜, 2007, 25(4): 546-549
13 SU Zhong Yi, CHEN Meng, YUAN Dong Xing, YOU Ming Hua.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7, 46(1): 72-76
蘇仲毅, 陳 猛, 袁東星, 游明華.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6(1): 72-76
3 結果與討論
3.1 色譜條件的選擇
3.1.1 檢測波長的選擇 在磺胺類藥物的結構中有一個苯環(huán),在紫外條件下有特征吸收,因此,可直接用紫外檢測器進行測定。參考文獻\[9,10], 檢測波長選取270 nm。
3.1.2 流動相的選擇 參考文獻[11,12],選取6種流動相進行了實驗,由表2可知,流動相a的響應值不高,流動相b,c,e,f的磺胺噻唑和磺胺甲基嘧啶的保留時間相近,積分誤差比較大,因此選取d為流動相。
3.1.3 樣品基體的選擇 利用1.0%甲酸 甲醇(7∶3,V/V)混合液混合液作為樣品的基體,4種磺胺類獸藥抗生素的響應值比純甲醇高很多,如圖1所示。
3.2 前處理方法的選擇
地下水樣品選取HLB、C18固相微萃取膜進行回收率的測定。結果表明,HLB萃取膜回收率明顯高于C18萃取膜,且回收率符合要求,因此選用HLB固相萃取膜進行地下水的濃縮萃取。取1.0,2.0和5.0 g土壤、糞便樣品,加入標準溶液,
3.3 測試方法的線性范圍、檢出限、精密度
3.3.1 標準工作曲線和測量精密度 分別配制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標準溶液: 0.005, 0.01, 0.05, 0.1, 0.5, 1.0, 5.0和10.0 mg/L的系列標準溶液,以濃度和積分面積進行曲線擬合。ST的線性方程為y=204.4x+0.4422, r=0.9999; SM的線性方程為
y=231.9x-4.5157,r=0.9999;SM2的線性方程為y=224.95x-0.5497, r=0.9999;SMX的線性方程為y=271.22x-0.9443,r=0.9999,線性區(qū)間為0.005~10.0 mg/L。ST,SM,SM2和SMX的線性良好,而且線性范圍較寬。選定某一濃度的標準樣品,在相同條件下重復進樣7次,ST,SM,SM2和SMX的RSD分別為0.40%, 0.12%, 0.18%和0.23%,均滿足儀器精密度要求。說明本方法適合環(huán)境樣品中磺胺類抗生素的測定。
3.3.2 方法的加標回收率和檢出限 在地下水,土壤和糞便樣品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4種磺胺類抗生素藥品,確定方法的回收率。各溶液中4種磺胺類抗生素的加標濃度、平均回收率如表4所示。
配制0. 05mg/L的4種磺胺類抗生素平行樣各7份,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以測量值標準偏差的3倍計算出4種抗生素的檢出限為1.08 ng/L (ST), 3.56 ng/L(SM), 4.63 ng/L(SM2)和1.84 ng/L(SMX)。
3.4 實際樣品分析
在黑龍江省某大型集中畜牧養(yǎng)殖廠附近,采集地下水、土壤及糞便樣品,采用本方法對所采集的樣品進行測試,結果如表5所示。本方法與高效液相色譜 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對比,測試誤差均低于5%,滿足分析要求。
本研究采用HLB萃取膜對地下水樣品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進行了萃取濃縮,土壤和糞便樣品中的磺胺類抗生素采用0.1%甲酸 甲醇(7∶3,V/V)混合提取液進行了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4種磺胺類抗生素進行測試分析,并測試了實際樣品。圖2和圖3分別為磺胺標準和典型水樣的色譜圖。
實驗結果表明, 本方法具有前處理方法簡單快速,對地下水的富集倍數(shù)高,回收率高,方法檢出限低,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寬、分析速度快等優(yōu)點,相對于LC/MS/MS方法,成本較低,適用于各種水體、土壤及糞便中的磺胺類抗生素的快速檢測。
References
1 Reeves V B.J. Chromatogr. B,1999, 723: 127-137
2 Tarbin J A, Clarke P, Shearer G.J. Chromatogr. B, 1999, 729: 127-138
3 MA Li Li, GUO Chang Sheng, HU Wei, SHA Jian, ZHU Xing Wang, RUAN Yue Fei, WANG Yu Qiu.Chinese J. Anal. Chem., 2010, 38(1): 21-26
馬麗麗, 郭昌勝, 胡 偉, 沙 健, 朱興旺, 阮悅斐, 王玉秋. 分析化學, 2010, 38(1): 21-26
4 TANG Cai Ming, HUANG Qiu Xin, YU Yi Yi, PENG Xian Zhi.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2009, 28(8): 909-913
唐才明, 黃秋鑫, 余以義, 彭先芝. 分析測試學報, 2009, 28(8): 909-913
5 WU Cui Qin, CHEN Di Yun, ZHOU Ai Ju, DENG Hong Mei, LIU Yong Hui.Chinese J. Anal. Chem., 2011, 39(1): 17-21
吳翠琴, 陳迪云, 周愛菊, 鄧紅梅, 劉永慧. 分析化學, 2011, 39(1): 17-21
6 He J, Tang H Z, You L Q, Zhan H J, Zhu J, Lu K.Microchim Acta, 2013, 180: 903-910
7 PENG Ying, HE Huan, SUN Cheng, ZHANG Ya Ling, LI Wen Chao, CHEN Hong Zhe, YANG Shao Gui.Chinese J. Anal. Chem.,2013, 41(4): 529-533
彭 英, 何 歡, 孫 成, 張雅玲, 李文超, 陳泓哲, 楊紹貴. 分析化學, 2013, 41(4): 529-533
8 Malintan N T, Mohd M A.J. Chromatogr. A, 2006, 1127(1 2): 154-160
9 LI Yan Wen, MO Ce Hui, ZHAO Na, ZHANG Rui Jing, YI Ru Han.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7): 954-958
李彥文, 莫測輝, 趙 娜, 張瑞京, 亦如翰. 分析化學, 2008, 36(7): 954-958
10 BAO Yan Ping, LI Yan Wen, MO Ce Hui, YAO Yuan, YI Yi Ping, WU Xiao Lian, ZHANG Yan.Environmental Chemcal., 2010, 29(3): 513-518
包艷萍, 李彥文, 莫測輝, 姚 圓, 邰義萍, 吳小蓮, 張 艷. 環(huán)境化學, 2010, 29(3): 513-518
11 ZHANG He Hui, WANG Ping, LI Jie.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07, 25(2): 238-240
鄭和輝, 王 萍, 李 潔. 色譜, 2007, 25(2): 238-240
12 TAN Jian Hua, TANG Cai Ming, YU Yi Yi, PENG Xian Zhi.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07, 25(4): 546-549
譚建華, 唐才明, 余以義, 彭先芝. 色譜, 2007, 25(4): 546-549
13 SU Zhong Yi, CHEN Meng, YUAN Dong Xing, YOU Ming Hua.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7, 46(1): 72-76
蘇仲毅, 陳 猛, 袁東星, 游明華.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6(1):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