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圣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31年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后,他的老師亨斯洛推薦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同年12月27日英國海軍“小獵犬號”艦環(huán)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
這次航海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生活。他的實地考察和研究讓他確信:世界并非像宗教所說的那樣是在一周內(nèi)由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地球的年紀遠比《圣經(jīng)》所講的要老得多,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改變過,而且還在繼續(xù)變化之中。
然而,他對發(fā)表研究結果抱著極其謹慎的態(tài)度。他意識到這一革命性的學說一旦公開,一定會震撼整個宗教界以及學術界,一定會遭到宗教界的竭力反對和抨擊。因此,他在完成書稿之后,先不急于拿出來,而是主動開始自我批評和檢討,耗時15年,不斷查證資料,反復論證,把自己作為敵人,向自己的理論挑戰(zhàn),努力在自己的理論中尋找破綻和漏洞。
15年之后,當達爾文確信自己的理論已經(jīng)無懈可擊的時候,他把書稿《物種起源》交給了出版社。一個月以后,當《物種起源》出版問世的時候,整個西方宗教界、學術界震驚了。尤其是宗教界,立刻組織各種力量抨擊達爾文。但是,遺憾的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有力的理論和證據(jù),駁倒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達爾文為了防范他們的反駁,進行了長達15年之久的自我批評和檢討。
◎螢火小語:達爾文的所為,也許確實是源于防范宗教界的反駁,但我更愿意相信,他對自己理論長達15年的反復論證、不間斷地尋找破綻和漏洞,更是源于他對科學、對真理的敬畏與信仰。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達爾文那樣自覺地自省自察,我們距離完美還會遙遠嗎?
◎文題延伸:敬畏與信仰;向自己挑戰(zhàn);嚴謹……
(生如夏花摘自新浪網(wǎng)作者博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