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勤勇
我國漢語言文字極有特色,組詞造句十分靈活。有的字詞順序調(diào)換,前后意思基本不變,如“演講”與“講演”,“開展”與“展開”;有的順序調(diào)換后,前后意思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小樹”和“樹小”,“飯菜”和“菜飯”,“上?!焙汀昂I稀?。更為有趣的是,在具體的語言交際中,有時語序調(diào)換一下,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在一輛旅游車上,前排坐著一位老伯,一位姑娘與他同坐,而姑娘的男友坐在后一排。那位老伯風(fēng)趣幽默,一路上與姑娘談笑風(fēng)生。姑娘的男朋友見狀,在姑娘的耳邊小聲說:“小心點,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姑娘安慰他說:“放心好了,我是醉酒之意不在翁。”誰知,他倆的話被老伯聽見,老伯自我解嘲道:“我是醉酒之翁不在意?。 ?/p>
一句古語,并未增減字詞,只是調(diào)換語序,三個人的不同感受,就表現(xiàn)得趣味盎然,情理相融。
有趣的是,語序變換,也有人弄巧成拙。明人的筆記小說《五雜俎》中就記載了一個故事:唐玄宗時,節(jié)度使安祿山擁兵自重,割據(jù)一方,制造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有一天,安祿山給周贄和被封為懷王的兒子送了一盒櫻桃,并附了一首詩:
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黃,
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贄。
有位大臣讀了這首詩,覺得不順口,就提意見說:“大作寫得高妙,但如果能改為一半與周贄,一半與懷王‘,那就押韻了?!卑驳撋揭宦?,不僅不接受意見,反而發(fā)怒說:“混賬!我兒的名字怎能排在周贄之后?”
詩歌應(yīng)該押韻,安祿山硬是將“懷王”放在前面,專橫跋扈,只會招人恥笑。
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