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麒
冉阿讓:超凡入圣的耶穌
——《悲慘世界》中的《圣經(jīng)》敘事
◎劉雅麒
《悲慘世界》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代表作。雨果的創(chuàng)作中總是帶有人道主義的情懷,這是受到《圣經(jīng)》影響的結(jié)果。本文以《悲慘世界》主人公冉阿讓為例,分析了此人物形象體現(xiàn)的《圣經(jīng)》敘事,認為冉阿讓其實是一個帶有基督教博愛精神的超凡入圣的耶穌形象。
冉阿讓 悲慘世界 圣經(jīng)敘事 博愛精神人道主義
雨果認為: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沒有階級的限制有核心,那就是“博愛”:愛朋友,愛親人,愛仇敵,愛一切人。這種人道主義來源于基督教的博愛精神。本文主要從《悲慘世界》主人公冉阿讓人物形象的分析入手,來探究基督教博愛精神與救贖意識在雨果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xiàn)。筆者認為,冉阿讓并非天生的圣人。他從一個普通貧苦的下層勞動者,逐步超凡入圣,成為一位自我救贖和救贖別人的耶穌,經(jīng)歷了“得到救贖”“救贖他人”“救贖自我”的三個階段。
冉阿讓出生在貧苦之家,幼年雙親亡故,成年后以修樹枝謀生。29歲時,他因偷面包而被捕入獄,獄中四次企圖越獄,因而加刑到十九年。他入獄時悲痛絕望,出來時老氣橫秋,對人類法律、社會、人類甚至造物主都心懷仇恨。“被釋放并不等于得到解放?!比桨⒆岆m然走出了牢獄,但依然背負罪名。因為他拿到的是黃色執(zhí)照,在社會上處處受到敵視和侮辱,他到過旅店、農(nóng)舍、監(jiān)獄、狗窩,都無法安身。最后,他試著敲開了米里哀主教的門,受到主教的熱情款待。
冉阿讓夜里偷走了主教的銀餐具,但早上就被警察抓回。米里哀主教對警察稱銀器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并送給他一對燭臺,說:“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用這些銀子是為了成為一個誠實的人。我救贖的是您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里救出來,交換給上帝?!比桨⒆尣皇翘焐膼喝?,只是受到社會與法律的不公正待遇而使人性日漸墮落、扭曲。米里哀主教是圣人的化身,他用基督教的博愛精神,感染了冉阿讓,喚醒了他沉睡的人性之善良,使他浪子回頭,獲得了拯救。
冉阿讓在獲得救贖之后,開始拯救別人。他來到濱海蒙特勒伊小城,解救出火災(zāi)中警察隊長的兩個孩子,開辦工廠,創(chuàng)辦貧兒院,開設(shè)免費藥房,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商馬第被誣告為“冉阿讓”后,他毅然在法庭上公開身份,使商馬第獲釋。這說明冉阿讓的博愛精神在他生命中的貫徹之深,即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拯救他人。
他又解救了芳汀,從德納第夫婦處贖回珂賽特,把她收為自己的義女悉心撫養(yǎng)。他不僅愛貧窮者(如芳?。?,愛親人(如珂賽特),還愛自己的仇敵(如沙威)。冉阿讓有機會結(jié)束沙威的性命,這樣他就可以躲過追捕,憑著自己的誠實勞動所得安度晚年。但他卻釋放了沙威。冉阿讓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沙威受到了感化,他不自覺地對冉阿讓的稱呼變成了“您”“先生”,人道的力量已使他無法再把冉阿讓抓回監(jiān)獄。這也是冉阿讓基督教博愛精神使得他人心靈獲得感化與救贖的體現(xiàn)。
冉阿讓在被改名換姓的德納第陷害、綁架中,急中生智,用寫字時被松綁的右手給全身松綁。隨后,他扔掉了自衛(wèi)武器,對德納第等人說:“我并不比你們更強大?!比桨⒆尩挠沂纸饫K索,用右手來燙左手是雨果不自覺或自覺地受到《圣經(jīng)》的影響。筆者認為,冉阿讓用右手燙左手,象征對不忠與叛徒的懲罰。冉阿讓在燙傷左手時,帶有對德納第等人的悲憫情懷,這恰與耶穌預(yù)見到自己受難和死亡,歷經(jīng)苦痛毫無怨言,被信徒出賣也不怨恨,不躲避死亡,而是從容赴死,犧牲自己來救贖全人類頗為相似。冉阿讓此時,已經(jīng)是一位超凡入圣的耶穌。
雨果在小說中寫道:“這個人,能接受一切,原諒一切,饒恕一切,為一切祝福,愿一切都好,向天,向人,向法律,向社會,向大自然,向世界,但也只有一個要求:讓珂賽特愛他!”珂賽特的愛是老年的冉阿讓活下去的動力,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慰藉。可是,他為了珂賽特的幸福,還是成全了她和馬呂斯的婚事。冉阿讓在婚禮結(jié)束后,誠實地向馬呂斯承認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不愿盜用“割風(fēng)”的名字繼續(xù)生活,而是要做回冉阿讓。這時,他完成了自我救贖,因為,他敢于誠實面對自己的靈魂,哪怕那曾經(jīng)是丑惡不堪的。
冉阿讓把畢生積蓄都送給珂賽特當(dāng)嫁妝,孤身一人在簡陋租室中生活。他年老體衰,彌留之際還在思念珂賽特。小說結(jié)尾,馬呂斯與珂賽特來到冉阿讓身邊請求原諒。冉阿讓對兩人表示祝福,微笑著離開了人世。
冉阿讓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也是博愛精神和人道主義貫穿的一生。他曾一度墮落,但被米里哀主教拯救,浪子回頭,救贖自己的同時也救贖別人。他從一個貧苦的普通人,成為了一名超凡入圣的耶穌。這正是《圣經(jīng)》博愛精神在雨果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xiàn)。
[1]【美】羅伯特·阿爾特 著,章智源譯《圣經(jīng)敘事的藝術(shù)》,商務(wù)印書館2010年版。
[2]【法】雨果 著 李丹、方于 譯 《悲慘世界》,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xué)文化(威海)傳播學(xué)院]
(責(zé)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