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 暉
Kevin Ritchie先生在開業(yè)典禮上宣布:“TI將在中國成都設立12英寸晶圓凸點加工廠!把成都打造成世界級制造基地!”
芯片封測作為集成電路產業(yè)鏈的重要一環(huán),大多頂級半導體廠商把封裝測試基地設在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國內封測企業(yè)主要集中在低端封裝,高端封裝品種少。這種態(tài)勢近來正在發(fā)生改變。
2014年6月 24日,工信部公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推進綱要》,并成立發(fā)展領導小組和國家產業(yè)投資基金對產業(yè)進行扶持。對于封測行業(yè)提出要開展芯片級封裝(CSP)、圓片級封裝(WLP)、硅通孔(TSV)、3D封裝等先進封裝和測試技術的開發(fā)及產業(yè)化。
北京APEC峰會期間,中國芯片封測業(yè)也好事不斷。
11月6日,長電科技以7.8億美元向排名第四的新加坡星科金朋發(fā)起收購協議,長電科技將獲得后者在CSP、WLP、3D封裝等擁有的先進技術。據悉,這起收購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代表著江蘇長電和中國封測產業(yè),欲從模擬IC和中低階分離式組件封測業(yè)務,積極擴展布局通訊芯片封測領域,與IC設計業(yè)達到垂直整合。如收購成功,長電科技將有成為全球第三大封測廠,將對中國芯片封測行業(yè)產生深遠的影響。
據悉,受此次收購影響,臺灣廠商包括日月光、硅品、力成等,也積極布局中國大陸半導體封測基地,以爭取國內高端封裝和模塊訂單,鎖定成長可期、客源龐大的中國IC設計業(yè)。
11月6日,成都高新區(qū)也迎來了一個盛會——TI在成都的封裝、測試廠正式開業(yè)了。德州儀器高級副總裁、全球技術與制造部總經理Kevin Ritchie先生在開業(yè)典禮上宣布:“TI將在中國成都設立12英寸晶圓凸點加工廠!把成都打造成世界級制造基地!”
成都封裝、測試廠是TI在全球的第七個封裝測試廠,緊鄰其2010年設立的8英寸晶圓廠,占地面積達33,260平方米。該封裝測試廠采用先進的方形扁平無引腳(QFN)封裝技術,目前已通過認證并投產。
Kevin Ritchie先生表示:“成都封測廠引入了TI目前最先進的封裝技術。如引線框架(Space Lead Frame)尺寸,成都封測廠可以做到100×300,是目前最大尺寸的框架。針對當前流行的物聯網、可穿戴設備,TI成都基地生產出了只有2 mil(千分之一英寸)厚度的芯片,充分滿足小型化的需求。未來成都封測廠也會導入SiP和3D封裝。”
“成都12英寸晶圓凸點加工廠是目前TI可以獲得的最新技術,可以用于目前熱門的晶圓級封裝應用和某些高電流、高電壓情況下的特殊應用。該廠目前正在設計階段,計劃于2015年完成土建,2015年底改進設備,2016年上半年投入生產?!标P于12英寸晶圓凸點加工廠,晶圓凸點是在封裝之前完成的制造工藝,屬于先進的封裝技術。該工藝通過在晶圓級器件上制造凸點狀或球狀接合物以實現接合,從而取代傳統的打線接合技術。大約40%的TI晶圓生產在工藝過程中采用了凸點技術。Kevin Ritchie先生接著說道,“這樣,成都制造基地成為TI全球唯一集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于一體的世界級制造基地,將進一步提升TI全球的生產規(guī)模,幫助TI更好地保證客戶供貨的連續(xù)性,為客戶增長提供 “交鑰匙”服務。當成都產能完全實現后,將成為TI全球最大的兩個封測基地之一?!?/p>
據消息,其他頂級半導體廠商很快也會有同樣舉動。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的封測基地!
據賽迪顧問分析,未來模擬集成電路市場增速將明顯高于整體市場平均水平,預計三年,中國模擬集成電路市場將保持10%的增長速度。這對封測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半導體制造的專家,Kevin Ritchie先生說:“模擬芯片對性能、精度、電壓、電流要求非常高,模擬技術與產品結合緊密,TI自己就有75項定制化的工藝流程。要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必須與制程相配合。”
要想成為真正的封測大國,兼并收購只是初級手段,搶占技術的制高點才是王道,中國封測業(y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更希望本土的電子工程師們通過在TI這樣的頂級半導體廠商的學習和培訓,能涌現出 “李忠謀”“王忠謀”這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