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剛剛
若想真正玩得快樂,就得具備開放的胸懷;若能夠打破常規(guī),那么就會獲得嶄新的青春與自由
一走進各大超市的玩具區(qū),就會看到貨架上五顏六色的樂高(LEGO)積木盒,盒子上印著由經典幾何體組成的城市街道、軍事基地、原始森林、動漫布景,倘若仔細尋找,還會發(fā)現(xiàn)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亭臺樓閣。樂高積木是幻想者眼中的魔咒,仿佛擁有了它,就擁有了開啟奇異之門的鑰匙。
我的第一套樂高積木是上幼兒園時大伯從美國寄來的,那是一個帶私人游艇的房車模型。這套積木令我如醉如癡,每個嵌著突粒的塑膠方塊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不知疲倦的雙手。我拆了裝,裝了拆,以至于到后來,不需要參照說明書就能組裝好整個模型。再后來,我開始搭建起自己設計的模型來,只不過總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積木形狀而倍感氣餒,“宏偉藍圖”也頻頻擱淺。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認為這種玩具是小孩子的專屬,直到出國留學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不少成年人也對它情有獨鐘。 我的室友——一位來自英國的黑人姑娘就在她的書架上擺了一排樂高動物的微縮模型。在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子玩具充斥著市場的今天,概念簡約的樂高積木是怎樣保持青春常駐的呢?故事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講起。
那時候,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紛紛轉向方興未艾的視頻游戲,樂高公司面臨著破產的危機。為了力挽狂瀾,公司特聘麻省理工學院的七位精英工程師,花費數年時間研制出了一款樂高機器人(Lego Mindstorms),即在積木中安裝傳感器,供用戶組裝出自由活動的模型。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在新產品上市的短短三周內,公司的軟件模型庫就被數以千計的黑客入侵了。很多零件的原始設計遭到了修改,這種侵權行為令公司高層大為光火,同時又迷惑不解,黑客們到底為什么要這么做?
經過調查,公司發(fā)現(xiàn)這些黑客原來是樂高積木的高級玩家,他們如我當年一樣,在建模時為找不到合適的零件而苦惱,可他們不愿放棄,所以干脆入侵軟件庫自己動手修改零件,然后再成批訂購。他們這種做法,竟使得零件銷量一路上升。
這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令公司茅塞頓開——與其依賴內部研發(fā)部門,不如依賴廣大用戶,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就算是奇才,其有限的創(chuàng)造力也抵不過成千上萬狂熱的玩家。于是,樂高開發(fā)出一套具有挑戰(zhàn)性的軟件系統(tǒng),鼓勵玩家隨心所欲打造玩具并與他人分享設計。結果,一群超級粉絲免費為樂高創(chuàng)造出數不勝數的新產品,也為公司帶來了巨大利益。從此,樂高起死回生,重新占據了玩具業(yè)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變化來臨時,有很多企業(yè)選擇故步自封,最后走向滅亡,而另一些企業(yè)則選擇張開雙臂擁抱變化,以另辟蹊徑的方式得以生存壯大。樂高公司無疑屬于后者,面對黑客的攻擊,它沒有選擇傳統(tǒng)的維權之策,而是把“防守”變?yōu)椤胺攀帧?,開創(chuàng)了讓用戶來設計產品的全新商業(yè)模式。這種做法正如公司商標“LEGO”的含義——“玩得快樂”,若想真正玩得快樂,就得具備開放的胸懷;若能夠打破常規(guī),那么就會獲得嶄新的青春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