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光波
在拆修柴草土灶或木炭窯時,將燒結(jié)的土塊取下,即是灶心土。灶心土呈紅黃色至紅褐色,質(zhì)硬,易碎,碎斷面色較深,并有煙熏氣,以塊大、色紅褐、斷面細、質(zhì)稍軟者為佳。中醫(yī)認(rèn)為,灶心土味辛性微溫,入脾、胃二經(jīng),有溫中健脾、益氣止血、和胃止嘔、澀腸止瀉等功效。常用量為15~30克,包煎;或單味打碎先煎,棄渣,取湯代水煎余藥。
從古至今,灶心土就是一味治病良藥,如《廣利方》以灶心土用水淘汁,和蜜服治吐血、衄血;《外臺秘要》以灶心土與干姜、阿膠、黃芩等同用,取名伏龍肝湯,用治便血屬下焦寒損者;《金匱要略》以灶心土與甘草、干地黃、白術(shù)、附子(炮)、阿膠、黃芩同用,取名黃土湯,用治脾氣虛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病癥;《百一選方》以灶心土研細,米飲送服治反胃嘔吐;《本草蒙筌》以灶心土搗細,調(diào)水服治妊娠嘔吐等。
必須注意,煤火灶中土不能藥用。陰虛失血及熱證、嘔吐反胃者忌用,或配伍清熱涼血的藥物后再用。
(摘自《大眾衛(wèi)生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