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冷浸田雙季稻品種和栽培方式比較研究

2014-12-05 02:57:58曹芬芳鄒應斌
作物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晚稻早稻養(yǎng)分

曹芬芳,曾 燕,夏 冰,鄒應斌*

(1湖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長沙410128;2永興縣農業(yè)局,湖南永興423300)

冷浸田是因長期浸水,土層糊爛與還原作用強烈而造成的一種低產田,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山區(qū)谷地、丘陵低洼地段,是南方稻區(qū)主要的低產稻田類型之一[1]。其主要特征是土壤耕層內長期遭受地下水浸漬,土壤水分處于飽和狀態(tài),還原作用強,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長。由于冷浸田土壤長期處于還原狀態(tài),使得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但品質差,養(yǎng)分有效性低且比例失衡;土粒高度分散,通透性差,氧氣供應不足,還原物質大量積累,水稻生長發(fā)育不良,易造成水稻僵苗,產量低等問題[2,3]。有研究發(fā)現,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具有增溫、保肥、節(jié)水等改善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狀的綜合作用,比常規(guī)栽培增產11% ~32%[4];采用半旱式起壟栽培,開溝起壟排除了土壤漬水,壟面濕潤使氧氣增加,改善了根系活動層的土壤通氣狀況,使水稻根系活性增強和干物質積累增加[5]。研究還發(fā)現,爛泥田中總養(yǎng)分P、Zn、K含量分別比高產田低44.06%、12.3%、34.02%,有效養(yǎng)分 P、Zn、K含量分別低50.96% 、5.62% 、46.59%[6,7]。采用壟畦法栽培,能迅速提高冷浸田耕層土壤通透性、表層溫度和供肥能力,促進水稻根系生長,提高稻谷產量[8]。本研究通過大田栽培試驗,旨在篩選一批適宜在冷浸田栽培、抗瘠、抗逆、高產的雙季稻品種,探索能夠充分發(fā)揮水稻品種增產潛力的適宜栽培方式,為提升我國南方冷浸田水稻生產水平提供技術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土壤養(yǎng)分

(1)試驗地點。試驗于2009年在湖南省寧鄉(xiāng)縣回龍鋪鎮(zhèn)天鵝村(28°12'39″N)、桃源縣漆河鎮(zhèn)曉溪村(29°09'56″N)、永興縣湘陰渡鎮(zhèn)松柏村(26°03'08″N)早、晚兩季進行。3個地點試驗田均為地下水位高的山陰冷浸田,前作均為雙季晚稻。

(2)土壤養(yǎng)分。試驗前在3個地點按照5點取樣法取約15 cm耕作層土壤,自然條件下晾干3個月后測定土壤pH值和土壤養(yǎng)分含量。桃源點為弱堿性土壤,pH值7.57~7.67;寧鄉(xiāng)點和永興點土壤為偏酸性,pH值分別為5.30~6.06和5.92~5.99。各試驗田耕作層土壤養(yǎng)分含量指標豐缺各異,其中寧鄉(xiāng)點土壤有效鉀含量偏低,桃源點土壤速效磷和總氮含量偏低,永興點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鋅含量偏低(表1)。各試驗地點同時進行冷浸田適宜品種篩選(品比)和不同栽培方式比較(栽培)兩個試驗。

表1 不同地點試驗前耕作層土壤養(yǎng)分含量

1.2 冷浸田適宜栽培品種篩選試驗

(1)供試材料。早稻參試品種6個:陵兩優(yōu)211、陸兩優(yōu) 996、湘早秈24、中嘉早17、中嘉早32、株兩優(yōu)819;晚稻參試品種6個:豐優(yōu)299、淦鑫688、金優(yōu)299、兩優(yōu)599、錢優(yōu)1號、天優(yōu)華占。種子分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隆平種業(yè)等有關單位提供。

(2)試驗方法。大田試驗,田間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30 m2,重復3次。小區(qū)間作埂,灌溉水單排單灌。各處理施肥量為尿素330 kg/hm2(基肥50%,蘗肥20%,穗肥30%),過磷酸鈣60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硫酸鋅肥7.5 kg/hm2。早稻軟盤育秧,晚稻濕潤育秧。栽插密度早稻為13.3 cm×20 cm,晚稻為16.7 cm×20 cm。其它耕作、施肥、防治病蟲、鼠雀危害、除草、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與當地高產栽培相同。

1.3 冷浸田不同栽培方式比較試驗

(1)供試材料。試驗材料為當地水稻生產上的主栽品種,其中寧鄉(xiāng)點早稻為湘早秈1號,晚稻為金優(yōu)299;桃源點早稻為株兩優(yōu)100,晚稻為湘優(yōu)66;永興點早稻為金優(yōu)974,晚稻為金優(yōu)299。種子由各試驗地點農業(yè)部門提供。

(2)試驗方法。以不同的耕作方式作為試驗處理,設常規(guī)傳統(tǒng)栽培、壟畦栽培、壟廂栽培、免耕栽培。其中,傳統(tǒng)栽培按照農民的習慣栽培方法,即翻耕稻田土壤約15 cm深,采用濕潤育秧,手工插秧;壟畦栽培按照起壟栽培方法,壟寬60 cm,溝寬20 cm,早稻翻耕,起壟開溝,晚稻留畦免耕栽培,采用濕潤育秧,手工插秧;壟廂栽培按照濕潤秧田的翻耕開溝分廂方法,廂寬220 cm,溝寬20 cm,早稻和晚稻均采用濕潤育秧,手工插秧;免耕栽培早稻為免耕分廂開溝,晚稻留廂免耕栽培,即早、晚兩季均不翻耕土壤,采用塑盤育秧,手工丟秧。

試驗采用田間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30 m2,重復3次。早稻于3月30日播種,4月25日移栽;晚稻于6月20日播種,7月15日移栽。栽插密度早稻為13.3 cm×20 cm,晚稻為16.7 cm×20 cm。各處理施肥量:尿素330 kg/hm2(基肥50%,蘗肥20%,穗肥30%),過磷酸鈣60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硫酸鋅肥7.5 kg/hm2。其它防治病蟲、鼠雀危害、除草、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與當地高產栽培相同。

1.4 測定指標及數據處理

收割時去除邊3行,每小區(qū)調查20穴有效穗數,取10穴帶根樣株考種??挤N樣株在室內脫粒,用清水區(qū)分實粒與秕粒,考查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脫粒后剪去第一個伸長節(jié)下部及根系,烘干后測定稻草、實粒及秕粒重。每小區(qū)收割5 m2測產,單打單曬,測定實際產量。

試驗數據應用DPS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適宜冷浸田栽培的雙季稻品種

2.1.1 早稻

表2表明,冷浸田條件下,雙季早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地點間差異顯著。3地點平均產量以陸兩優(yōu)996最高,為5.68 t/hm2,其次為陵兩優(yōu)211,平均產量為5.16 t/hm2,以中嘉早32平均產量最低,為4.44 t/hm2。不同地點間同樣以陸兩優(yōu)996產量表現為最高或者次高,其高產的原因可能是有效穗數與單穗重的協(xié)調。

表2 冷浸田種植條件下雙季早稻各品種的產量及產量構成

2.1.2 晚稻

表3表明,冷浸田條件下,雙季晚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地點間差異顯著,與雙季早稻結果基本一致。3地點平均產量以天優(yōu)華占最高,為5.61 t/hm2,其次為錢優(yōu)1號,平均產量為5.50 t/hm2,以金優(yōu)299平均產量最低,為4.17 t/hm2。不同地點間同樣以天優(yōu)華占產量表現為最高或者次高,其高產的原因可能是有效穗數多和每穗粒數多,穗粒結構協(xié)調。

表3 冷浸田種植條件下雙季晚稻各品種的產量及產量構成

2.2 適宜冷浸田的栽培方法

2.2.1 早稻

從表4可以看出,冷浸田條件下以壟廂栽培產量最高,3地點平均為5.52 t/hm2,其次為免耕栽培和壟畦栽培,3地點平均分別為5.08 t/hm2和5.01 t/hm2,但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以傳統(tǒng)栽培產量最低,3地點平均為4.75 t/hm2,顯著低于壟廂栽培,但與壟畦栽培、免耕栽培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表4還表明,不同地點各種栽培方式產量以永興點最高,以桃源點最低,但同一地點不同栽培方式間產量表現基本一致,其中永興點壟廂栽培產量最高,為6.67 t/hm2,以傳統(tǒng)栽培產量最低,為4.78 t/hm2,寧鄉(xiāng)點同樣以壟廂栽培產量最高,為5.66 t/hm2,以免耕栽培和傳統(tǒng)栽培產量較低,分別為4.82 t/hm2和和5.00 t/hm2。

2.2.2 晚稻

表5表明,與雙季早稻試驗結果基本一致,晚稻冷浸田條件下同樣以壟廂栽培產量最高,傳統(tǒng)栽培產量最低,3地點平均分別為5.81 t/hm2和5.25 t/hm2,但各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不同地點間以永興點產量最高,桃源點產量最低。同一地點4種栽培方式產量表現不完全一致,其中永興點以壟廂栽培產量最高,傳統(tǒng)栽培產量最低,寧鄉(xiāng)點和桃源點不同栽培方式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表5還表明,壟廂栽培產量高是因為有效穗數多,每穗粒數多,穗數和粒數協(xié)調。

表4 冷浸田種植條件下不同栽培方式的雙季早稻產量及產量構成

表5 冷浸田種植條件下不同栽培方式的雙季晚稻產量及產量構成

3 小結與討論

前人研究證明,冷浸田耕作層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低和供肥能力差[3,7]。本試驗證明冷浸田耕作層土壤養(yǎng)分含量指標豐缺地點間各異,其中寧鄉(xiāng)點土壤有效鉀含量偏低,桃源點土壤速效磷和總氮含量偏低,永興點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鋅含量偏低。至于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和供肥能力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關于冷浸田適宜品種篩選的研究,目前還少見報道。本研究證明在冷浸田種植條件下,雙季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品種間差異顯著,3地點平均產量早稻以陸兩優(yōu)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優(yōu)華占最高(5.61 t/hm2)。

冷浸田條件下不同栽培方式的雙季稻產量差異顯著,3地點平均產量均以壟廂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別為5.52 t/hm2和5.81 t/hm2;以傳統(tǒng)栽培方式最低,平均產量分別為4.75 t/hm2和5.25 t/hm2。不同栽培方式間的產量構成因子早稻差異不明顯,但晚稻則是壟廂栽培產量高,其原因可能是有效穗數多,每穗粒數多,穗數和粒數協(xié)調。

[1]汪字楨.皖南山區(qū)冷浸田的改良與利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2):173 -174.

[2]徐培智,解開治,劉光榮,等.冷浸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對水稻產量及施肥效應的影響[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22):70-73.

[3]焦加國,張惠娟,賀大連.我國冷浸田的特性及改良措施[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7):4247-4248.

[4]朱宏斌,黃仁健,張星才,等.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研究[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2,30(1):42-44.

[5]鄧小華,張華林,黃綠荷.再生稻冷浸田半旱式壟作高產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05,20(2):38 -40.

[6]李萬明.水稻坐蔸田的植株營養(yǎng)分析初報[J].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1997,15(4):476 -478,498.

[7]柴娟娟,廖 敏,徐培智,等.我國主要低產水稻冷浸田養(yǎng)分障礙因子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2012,26(2):284-288.

[8]倪治華.水稻壟畦法增產效應研究[J].土壤通報,1998,29(3):106-108.

猜你喜歡
晚稻早稻養(yǎng)分
早稻迎豐收
2021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增長2.7%
2021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 比2020年增產72.3萬噸
宋代早稻若干問題探討
蘋果最佳養(yǎng)分管理技術
落葉果樹(2021年6期)2021-02-12 01:28:54
養(yǎng)分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
年輕時的流浪,是一生的養(yǎng)分
海峽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 02:42:46
早熟蓮藕-晚稻栽培技術
2014年晚稻新品種生產試驗
洞庭湖區(qū)蓮藕套種晚稻高效栽培技術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3
鸡西市| 宁远县| 屏南县| 平陆县| 门头沟区| 神农架林区| 龙门县| 达拉特旗| 孟州市| 手机| 汝阳县| 华阴市| 松江区| 平顶山市| 中牟县| 南靖县| 仙居县| 诸城市| 宁化县| 商丘市| 肥西县| 杭锦后旗| 西宁市| 青州市| 金坛市| 镇安县| 瑞昌市| 寻甸| 郴州市| 霍林郭勒市| 滕州市| 通州市| 道真| 来安县| 新宁县| 垣曲县| 六安市| 石狮市| 廊坊市| 深州市|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