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鵬 郄希發(fā)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1)
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①
楊金鵬 郄希發(fā)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1)
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作為教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改的主要內容之一。由于受傳統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影響和束縛,盡管國家規(guī)定頒布實施相關方案及學校體育界的有志之士在理論上進行大量研究提出許多意見,但實際工作中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仍在小修小補的層面進行,重視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卻在一定層面上忽略理論付諸實踐的效果。如何深入,對此本文全面分析了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現狀及深入改革迫切性,提出引導學生學習、宣傳相關體育內容、學校建立體育相關體制及提高教師的體育素質等手段結合,旨在為搞好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教學方法改革 實踐 運動技術 鍛煉習慣
隨著高度國際化、科技化、多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發(fā)展科技和培養(yǎng)人才必須依靠教育。教育關系到我國現代建設人才的培養(yǎng),而體育在我國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是人才全面發(fā)展的健康保證,從而我們不僅要注重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鍛煉的效果上,而且更要重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鍛煉思想和學會鍛煉的技能與方法。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有時候帶來了更多的好處同時,也帶來了它的副作用。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處于逐漸下降的趨勢,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才培養(yǎng)質量,到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地步。青少年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體質健康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人才競爭強烈的當今社會,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應從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中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性。
2.1 教學目標的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變了傳統的以傳授運動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三基”與全面增強學生體質相結合為教學目標的改革。然而目前教學目標仍然沒有一個量化標準無法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
2.2 指導思想的改革
隨著“個性化體育”“快樂體育”“素質體育”“終身體育”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提出,不斷推進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新熱潮,提倡應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鍛煉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提出教師應加大學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重點改革放在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方面,而忽視了實際過程中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有效培養(yǎng)。
2.3 教學手段的改革
近年來根據不同時期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從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為主,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革,然而三段式(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仍占很大空間,沒能很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體育教學效果。
2.4 體育教學的評價系統的發(fā)展
許多學校在評價過程突出學生年終“定性評價”,忽視平時學習“定量評價”,標準過分注重結果忽視了過程,沒能真正落實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終身體育觀念作為評價目標,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采用相同的評價標準,一定程度上身體素質差的學生無法看到自己的進步,信心受到極大挫傷,對體育失去興趣。評價體系有待在教學實踐中完善。
3.1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加強學生體育意識培養(yǎng)
為更好地推進體育教學發(fā)展,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要轉變體育課只注重技術學習和課堂鍛煉,忽視學生主體學習意識培養(yǎng)的觀念,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觀念,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首先,在教學觀念上,要敢于打破教師與學生主體與客體關系的傳統觀念,消除學生在傳統教育下形成的惰性思想,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明白體育的真正含義,懂得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順應學生個性發(fā)展,要學會理解、運用學生的思維方法,肯定他們自發(fā)的活動內容,鼓勵他們積極創(chuàng)造更多的活動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
3.2 通過手段強制、制度保證促使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
為深入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改善學生體質健康,面對現階段已然失去鍛煉興趣與習慣的學生群體,除了在體制機制、培養(yǎng)鍛煉興趣以及增加體育娛樂性等方面下功夫外,不妨為鍛煉加點“強迫”。利用一些強制手段,保證每天鍛煉1h,培養(yǎng)學生掌握1~2項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例如:規(guī)定一個鍛煉時間讓學生出來活動,為避免一些不自覺的行為,通過“指紋識別”“心率測量”等強制監(jiān)控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強化學生鍛煉習慣,提高他們的體質。同時除了技術手段上的“強迫”外,提升學生鍛煉習慣和體質還需制度保障。需把學校體育和學生的體質健康納入教學評估和學校建設標準體系中。
3.3 通過宣傳體育相關資訊感染學生學習
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除了在教學過程對體育教學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手段等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視外,對各種社會時尚,學生們一般都存有濃厚的興趣,體育也不例外。應重視宣傳手段的感染力,對體育時尚進行宣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運動愛好。人們存在愛屋及烏的心理,自己偶像喜歡的運動他們也會倍加關注,我們可以通過體育健將、明星、偉人等鮮明的形象及其巨大的感召力吸引他們的眼球,讓他們意識到體育的強大功能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激起人們體育鍛煉的行為,形成體育鍛煉習慣。此外,可以通過舉辦有關體育的各種專題講座、墻報、知識競賽、交流活動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運動為時尚的社會潮流。積極調動他們的參與運動的細胞,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3.4 完善體育評價體系加強學生的責任心
為促進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深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完善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高校體育教學大綱》為標準,各個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評價內容和目標,把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學生鍛煉的過程評價,在學校網頁上建立學生體質系統,做一個排名統計,隨時更新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質健康情況,讓學生能隨時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為了使自己不再落后,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完善自己。
3.5 提高教師的體育素質
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是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保證,影響著體育教學的發(fā)展。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訓練能力、組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職業(yè)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目前教師的體育素質較低與當前的教育需求是有差距的,體育教師應該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條件和方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深入理解和正確處理學習知識、訓練技能與培養(yǎng)能力,通過職業(yè)技能培訓,定期培訓提高和完善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提高和完善教師業(yè)務水平才能滿足日益高漲的體育教學需求,才能保證體育師資力量的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洹⑸硇慕】档娜瞬?,從而促進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深入和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想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遏制學生體質下降情況,就必須深入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深入體育教學方法改革,要做到以下這個方面:(1)要重視付諸實踐的過程,將體育貫穿學生的生活中,使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術,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2)要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完善與體育多樣化體育教學相結合;(3)要通過手段強制、制度保證及宣傳感染等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體育的多功能,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增進學生體質健康。(4)要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素質,只有提高和完善教師業(yè)務水平才能滿足日益高漲的體育教學需求,才能保證體育師資力量的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洹⑸硇慕】档娜瞬牛瑥亩龠M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深入和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程文廣.近代以來中國體育思想及體育教育發(fā)展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2]張細謙.體育課程實施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3]葛冰.體育教學模式的整體優(yōu)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4]晁衛(wèi)華.開放式與閉鎖式運動技能教學對智力落后學生智力影響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G807.4
A
2095-2813(2014)10(b)-0079-02
楊金鵬(1982,4—),男,吉林松原人,講師,軍事學士,研究方向:體育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