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硯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210013)
對趣味課堂的再認識
孟文硯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210013)
編者按:2014年10月15日-17日,“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暨長三角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成功舉辦。本次體育特級教師研討活動的主題是“趣味課堂”,那么,應該如何認識趣味體育課堂?趣味體育課堂又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構建?針對這些問題,來自浙江、江蘇、上海三地的特級教師及其他觀摩教師,基于籃球(2節(jié))、跳高(1節(jié))、跳躍(1節(jié))共4節(jié)課展開了教學研討。為了更全面地呈現(xiàn)此次活動的情況,同時幫助全國的一線體育教師加深對“趣味課堂”的認識與理解,掌握打造趣味體育課堂的方法,本刊特邀請浙江、江蘇、上海三地的體育教研員、特級教師撰稿,一方面旨在交流經驗、指導教學;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引起全國更多一線體育教師對該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共同推動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期主要從“趣味課堂”的認識與構建的角度進行組稿,下期專題將側重于本次活動的上課情況和針對課的點評與討論。
在浙江省嘉興市舉辦的“長三角特級教師研討會”上,主辦方給這次活動確定了一個主題:“趣味課堂”。提起趣味課堂我們并不陌生,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不提趣味課堂了,因為一提趣味課堂似乎就缺少了體育特質,就淡化了運動技能,現(xiàn)實實踐中也確有表面上追求趣味,實質上把體育課上成活動課的現(xiàn)象。
近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兒童體育的研究,許許多多基層小學和一線小學體育教師的實踐讓筆者深信:趣味課堂和有效課堂是小學體育教學追求讓每一個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雙翼。有效課堂是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而提高自覺鍛煉身體的能力,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生活習慣。趣味課堂則是讓學生從想學到樂學,從而培養(yǎng)積極鍛煉身體的興趣愛好,形成終身鍛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趣味課堂和有效課堂互為補充、互相支撐、相輔相成。有效課堂有了趣味效益會更明顯,效率會更高;趣味課堂注重了有效性,趣味就不再僅僅停留在外在形式上,而是內化為學生情緒的高漲、內心的愉悅和對成功的期盼。
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是方法,是途徑,更是一種理念。所謂趣味是人受客觀事物刺激后感到愉悅、感到有追求的欲望的一種心理感受。而課堂的四要素為學生、教師、教學信息(如教材)和教學媒介(如器材),趣味課堂的實質就是教師通過教學信息、教學媒介和自身操作的趣味化來喚醒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需要層次”,鼓勵學生追求成功,增強學生的耐挫力和自信心,從而獲得內心的愉悅,并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
為此,要學習貫徹《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著重從三個方面入手,讓名副其實的“趣味課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沿著“一切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的路徑,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
趣味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小學體育教學應真正把“學生為主體”落實到實處,讓“學生挺起胸來走路”,過一種幸福的校園生活。首先,小學體育學習要正確定位。小學階段是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基礎,因此,不能將體育課變成運動員集訓,而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用貼近小學生生活并最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學習的教學內容,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讓他們學得生動活潑、學得扎實有效。其次,要充分重視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健身性,在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身體認知規(guī)律與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最后,一定要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關注和調控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身體認知狀態(tài)和目標達成狀態(tài),并從中尋找學生學練的興趣點。
趣味課堂需要有高尚趣味的教師去打造。這樣的體育教師應具備:
1.從事兒童體育的知識:要有足夠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特別是《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對小學教師提出的不同于中學教師的“小學生發(fā)展知識”。
2.從事兒童體育的能力:小學教師不僅要有兒童體育知識還要有能夠進入兒童的世界與兒童平等對話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我們必須會變 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這就啟示我們要具備用兒童的視野觀察兒童,用兒童的思維理解兒童,站在兒童的立場與兒童交往、溝通和互動的能力。
3.從事兒童體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個稱職的小學體育教師在心靈深處一定是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并不斷通過研究兒童來改善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教育情懷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具有責任心、細心、耐心并將學生的喜悅、汗水和收獲視為自己的幸福和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小學的趣味體育課堂,應該是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活潑、有童趣、耐品味、充滿教育活力的體育課堂。這個體育課堂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育場所。
1.激發(fā)興趣:要十分重視“運動參與”,在課的準備部分,要研究運動學,在“熱”身上下功夫,要研究心理學,在“熱”心上下功夫,讓學生調適情緒,增強自信心,主動積極地參與身體練習。同時還要研究教育學,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并由舊知引入新知,從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升認知水平。
2.形成興趣:趣味課堂應設置趣味化的教學情境,應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方法,應創(chuàng)新趣味化的場地器材,應選擇趣味化的游戲,應引入趣味化的組織教學和課堂管理……從而讓學生有趣的心理感受轉化為持續(xù)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
3.保持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體育課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圍繞學生的興趣來安排,如果脫離了興趣,學生的情緒就不可能被調動起來,思維狀態(tài)就不可能被激活,也就更談不上什么情感基礎了。課的結束部分通常是放松、整理和小結,而往往忽視了布置家庭作業(yè),筆者認為家庭作業(yè)既能對本次課堂教學和學習成果進行延續(xù)和鞏固,又能為下一節(jié)課作鋪墊和伏筆。
4.拓展興趣:羅素有一句名言:“幸福的秘訣是:讓你的興趣盡量地擴大,讓你對人對物的反應盡量地傾向友善”。如何拓展學生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學生間和家庭成員間的交往、互動、互助,在知識、能力、態(tài)度和情感上為拓展學練興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一個可行的好方法。布盧姆說過:“社會感染是吸引了和感染了個人,他們中有許多原先是無動于衷的,是分離的旁觀者和觀眾。一開始,人們也許只是對某種特定行為感到好奇或者只是感到有幾分興趣而已。當他被激動的情緒感染之后,對于正在發(fā)生的行為便更加關注了,就更傾向于參與進去了”。例如:“耐久跑”課又累又枯燥,不少學生不愿上,學練興趣遠不如球類課的興趣高,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多想辦法,通過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合作學習、集體體驗和團隊游戲。例如追逐跑、接力跑、曲線跑、合作跑、障礙跑、自然地形跑等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群體性身體練習來拓展學生的體育興趣。
要像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充分調動小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和進行身體練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堂煥發(fā)生命的光彩。
孟文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體育教研員(副處級),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wèi)生分會常務理事(教研工作部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學生體育協(xié)會中學生聯(lián)合會副主席,江蘇省教育學會體育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多次參加教育部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研究,出版《有效的教學技能(中小學體育)》等專著4部,主持編寫《小學體育與健康》讀本和教師備課用書《科學的預設,藝術的生成》等教學用書,近年來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