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英廷
1969年12月15日—1970年4月7日,天安門“秘密重建”,工程歷時112天。其中,搭建巨大“天棚”耗時8天,天安門全部拆除用了7天。全國21個省份的216個部門參與其中,施工人數(shù)高峰時達2700多人。
20世紀60年代初,技術人員在對天安門城樓的一次檢修中發(fā)現(xiàn),大殿正廳靠近毛主席座位的那根12米高的柱子,由下至上,柱心已經(jīng)空了近10米。1966年,河北邢臺地區(qū)發(fā)生的7.2級強烈地震,使天安門城樓結構的損壞變形程度更加嚴重,隨時有垮塌的可能。
于是,有關人員立即上報中央。經(jīng)過認真調(diào)查評估,國務院決定:拆除舊天安門城樓,在原址按原規(guī)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建筑材料全部更換新的。
1969年12月15日,天安門城樓重建工程開始。為了保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組成了“天安門城樓重建領導小組”,抽調(diào)了一批“根正苗紅”的人,按軍隊編制,組成了木工連、瓦工連、彩油連、架子工連和混合連五個施工連。據(jù)當時建工五公司的木工連組長姚來泉回憶:“那段時間連家人都不知道我在哪兒干活,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每個工種各有各的證件,每道工序之間不準互相打聽……”
天安門“秘密重建”,首先要將其全部“包起來”。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高33.7米。為了秘密施工,架子工們用數(shù)根杉篙綁在一起,層層連接,再用葦席搭起一個巨大的“天棚”。僅用8天,天安門城樓就被圍得嚴嚴實實。此后,是秘密拆除城樓。為了使重建后的天安門城樓“原樣不動,尺寸不變”,保持城樓的建筑形制,在拆除時,工人們小心翼翼地把拆下來的一磚一石、一瓦一木都按順序編號放好、登記入冊,拍下照片,內(nèi)外、上下、左右,按原樣碼起來。7天時間,舊城樓被全部拆除。到1970年4月7日竣工,整個工程歷時112天。參與重建的姚來泉現(xiàn)在還保存著當年的“重建紀念”鏡框,里面嵌有毛澤東的燙金手書:“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在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隨時注意改正。”
天安門城樓是木結構建筑,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梁均用整體木材,所有木構件都做了防腐、防蟲、防火的技術處理。
木工活完畢,開始油漆彩畫,所有彩繪都經(jīng)過嚴格的一麻五灰13道工序,最后貼上金箔(bó)。此次重建天安門城樓共使用黃金6公斤。40多年過去了,城樓大殿彩繪依舊金碧輝煌。
重建天安門城樓時,對采用什么樣的圖案和彩畫,曾有過激烈爭論。一種意見認為:天安門城樓屬于古建筑,只有用古代級別最高的“金龍和璽(xǐ)”彩畫、大面積描金,才能與天安門的地位相符。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金龍和璽”彩畫和“仙人走獸”等都是“四舊”,屬于封建內(nèi)容,應當去除。新中國的天安門應具有革命意義,要用葵花向陽和延安寶塔等圖案代替。在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時,周總理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天安門彩畫整體用樸素的“大麗花和璽”圖案,勾頭等小型琉璃瓦可用向日葵圖案,其余一切照舊。
1984年國慶35周年前夕,中央決定恢復中斷已久的國慶大閱兵。作為閱兵慶典主席臺的天安門城樓,再次得以修繕。這次修繕恢復了原來的“金龍和璽”圖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天安門城樓上的向日葵琉璃瓦勾頭保留至今。
(蘇童選自《人民文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