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才,孫成明,唐 東,劉小艷,李龍權
(重慶市南川區(qū)樂村林場,重慶 408400)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 Kengt)特產于重慶市南川區(qū)金佛山海拔1 000 m~2 200 m的山坡。在南川的自然分布面積11 300 hm2,年產鮮筍15 000 t,是中國最大的方竹林。2008年9月19日金佛山方竹筍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授予“南川方竹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金佛山方竹竹桿高達10 m,直徑3 cm~10 cm,竹稈有4個棱角,呈方形,此竹與其它方竹的不同之處是稈表面光滑無毛,葉片質較堅韌,其秋后出筍,市場優(yōu)勢明顯。
金佛山方竹特產區(qū)位于東經106°50'~107°27'、北緯 28°12'~29°10',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山地氣候類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濕潤多雨,多云霧、少日照,全年無夏季。土壤為黃壤和山地黃棕壤兩個土屬。金佛山方竹常和常綠闊葉樹或常綠落葉闊葉樹自然混生形成混交復層林,上層林木主要有:絲栗、石櫟、青杠櫟、木荷、四照花、新木姜等喬木樹種,其它混交植物有猴栗、水青岡、燈臺樹、西南樺木、二月花、華山松、杜鵑等,上層林木郁閉度0.2~0.5。
金佛山方竹秋后出筍,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隨著重慶市森林工程的實施和南川區(qū)百萬畝筍竹產業(yè)基地的建設,作為南川南部山區(qū)優(yōu)良鄉(xiāng)土竹種的金佛山方竹,近年來已在南川南部高寒山區(qū)成片栽植5 333.3余hm2,但均為純林。為了探尋金佛山方竹適宜的混交造林樹種,營造方竹混交林分,改善林內生長環(huán)境,增強竹林防災、抗災能力,減少病蟲危害,從2004年起,開展了金佛山方竹混交造林混交樹種選擇的試驗研究工作。
試驗林位于重慶市南川區(qū)東北部,東經107°23'16″至 107°23'48″,北緯 29°8'46″至 29°9'12″。海拔1 560 m~1 646 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山地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1.5℃,最熱月份平均氣溫17.7℃,最冷月份平均氣溫-2.5℃,年降雨量1 258 mm~1 285 mm,平均相對濕度90%左右,12月中旬開始降雪,冬季有霜凍,年均無霜期240 d。土壤為山地黃壤,土層深厚,微酸性,pH值5.5~6.5。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天然植被主要為櫟類、楨楠等常綠闊葉林及少量落葉闊葉林,現(xiàn)行植被中有人工針葉林,主要喬木樹種有柳杉(引種栽培)、日本落葉松(引種栽培)、楓香、鵝掌楸等。主要下木有山柳、羊食子、平竹、水竹等。主要地被物有蕨類、禾草等。
參加試驗的金佛山方竹種子在南川金佛山采集,楓香、鵝掌楸種子在南川區(qū)魚泉鄉(xiāng)廟壩村就地采集,柳杉、日本落葉松種子由重慶市林木種苗站提供。
2004年,在相同海拔高度、相同立地類型、相同坡位的試驗地,分別營造金佛山方竹純林、金佛山方竹與柳杉混交林、金佛山方竹與日本落葉松混交林、金佛山方竹與楓香混交林、金佛山方竹與鵝掌楸混交林10個試驗樣地(5種林分,每種林分設置兩個試驗樣地),樣地面積667 m2,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具體操作如下。
2.2.1 育苗、清林、整地
對參加試驗造林的金佛山方竹、日本落葉松、柳杉、楓香、鵝掌楸在試驗地附近就地育苗。同時對試驗地實行全面砍伐,火燒清林,全面翻土(深度25 cm~30 cm,清除試驗地內所有的樹樁、樹根、石塊等雜物),穴狀整地,施用底肥,植苗穴規(guī)格50 cm×50 cm×40 cm(即窩大50 cm、窩深40 cm,做到穴大底平,口平豎直)。整地株行距及配置為:營造方竹純林每667 m2栽植111株,采取長方形配置,整地株行距2 m×3 m;與柳杉、日本落葉松針葉樹種的混交林,每667 m2栽植針葉樹22株,采取長方形配置,整地株行距6 m×5 m,而方竹同樣采取長方形配置每667 m2栽植111株,整地株行距2 m×2.5 m;與楓香、鵝掌楸闊葉樹種的混交林,每667 m2栽植闊葉樹10株,采取長方形配置,整地株行距8m×8.1m,而方竹同樣采取長方形配置每667 m2栽植111株,整地株行距2 m×2.7 m。
2.2.2 造林
2004年春季,對試驗地按以上造林密度、混交樹種、配置方式、混交數量進行人工植苗造林,栽植時對竹苗做到“淺栽、根舒、緊圍、成弧形”;對其它苗木做到“苗正、根舒、分層覆土、壓實踩緊、回土成泡粑型”,在各樣地周圍栽植兩排混交樹作保護行,秋季全面刀撫1次。
2.2.3 補植、管護
2005年和2006年春,用育苗地的留床苗木對未成活的苗木實施全面、系統(tǒng)的帶土補植,確保造林成活率達98%以上(混交樹種成活率達100%)。從2005年起,每年對造林地開展除草、施肥、間伐作業(yè),直至郁閉成林。除草每年兩次(第1次5月,第2次7月),結合除草開展施肥,對新生幼竹按“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去密留稀”的原則間伐撫育,間伐后每667 m2均勻保留新竹450株左右,對幼林新竹在抽枝后展葉前,折去梢部,促進竹鞭延伸,在出筍前后,試驗地全面實行封禁(試驗活動除外)。
2.2.4 調查項目
為了研究金佛山方竹與針葉樹、闊葉樹混交造林效果,造林后的調查項目有:竹林郁閉時間及郁閉度,竹林發(fā)筍數,竹林平均高度、粗度及走鞭長度,單位面積鮮筍產量。
調查結果顯示(表1),金佛山方竹與針葉樹種混交,其林分的郁閉時間及郁閉度與金佛山方竹純林基本一致;但金佛山方竹與闊葉樹種混交,其林分的郁閉度、郁閉時間明顯大于和早于金佛山方竹純林及與針葉樹混交的林分。
表1 各類竹林郁閉時間及郁閉度
從竹林的發(fā)筍情況來看(表2),金佛山方竹混交林的發(fā)筍數都大于純林。其中,方竹闊葉混交林的發(fā)筍數明顯大于方竹純林和方竹針葉混交林。說明營造方竹混交林有利于竹林發(fā)筍,而且與闊葉樹混交,效果更加明顯。
表2 各類竹林單位面積(667 m2)發(fā)筍數
從竹林的生長情況來看(表3),隨著林分的發(fā)育,樹木對竹林生長的有利影響逐漸顯現(xiàn)。就竹林的平均高度和平均粗度而言,方竹闊葉混交林明顯好于方竹純林和方竹針葉混交林。方竹針葉混交林中,與落葉松混交要優(yōu)于與柳杉混交。
表3 各類竹林平均高度、粗度及走鞭長度
竹筍產量的調查結果顯示(表4),隨著林分的發(fā)育,林分竹筍產量不斷增加,2013年的竹筍產量比2008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方竹混交林的竹筍產量均大于純林。不同混交樹種林分的竹筍產量相比,方竹闊葉混交林明顯大于方竹針葉混交林,2013年方竹闊葉林竹筍平均產量比方竹針葉林的平均產量提高47%。
表4 各類竹林單位面積(667 m2)鮮筍產量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就林分的郁閉度而言,方竹純林與方竹針葉混交林基本沒有差異,其原因可能是柳杉、日本落葉松均為淺根性樹種,其根系與方竹根系分布在同一土層,易與竹林同爭水肥;枝葉濃密,樹冠塔形,林下蔭蔽度過大,對竹林達不到應有的蔭蔽效果。在竹林的發(fā)筍數、竹林生長及林分竹筍產量方面,混交林的效果均優(yōu)于方竹純林,而且方竹闊葉混交林的效果更加明顯,原因可能是:一是方竹適宜在稀疏的林冠(最佳郁閉度0.3~0.4)下生長,而闊葉樹種多屬喜光性樹種,其樹冠分布在林冠的上層;二是方竹根系集中分布在10 cm~30 cm土層中,而闊葉樹根系分布在60 cm~120 cm的土層中,根系之間不爭水肥;三是闊葉樹的枝葉稀疏,樹冠傘狀,林下光照合理
試驗表明,方竹混交林能夠改善林地生長環(huán)境,促進竹林郁閉成林,增加方竹出筍能力,提高金佛山方竹筍的產量和質量;而且還能減少病蟲和風雪危害,增加竹林的抗災能力,確保金佛山方竹筍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和南川區(qū)6.7萬hm2筍竹產業(yè)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金佛山方竹與楓香、鵝掌楸等闊葉樹種混交營造金佛山方竹筍用混交林模式值得推廣。
根據金佛山方竹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和混交造林的需要,造林時,混交樹種宜采取正方形配置,栽植穴株行距8 m~10 m,方竹的栽植株數應是闊葉樹的10倍~15倍。
金佛山方竹與闊葉樹混交造林的混交樹種選擇和混交比例的確定還需進一步的試驗研究才能全面完善。
[1]李明,陳代世.金佛山方竹豐產栽培技術[J].重慶林業(yè)科技,2007(1):38~40.
[2]陳永鋒.金佛山方竹筍用林混交常綠落葉闊葉樹效果調查[J]. 世界竹藤通訊,2009,7(4):12~13.
[3]易思榮,申明亮,等.喀斯特地區(qū)金佛山方竹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技術[J].世界竹藤通訊,2009,7(2):25~27.
[4]鄭翼,羅吉斌.金佛山方竹育苗與造林技術[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3):115~116.
[5]李彬,唐正中,李秀珍,等.南川金佛山方竹低改復壯技術試驗研究及其經濟效益分析[J].四川林業(yè)科技,2011,32(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