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阿蘭
一個以“內(nèi)審轉型、質量為本”為指導,以全面落實內(nèi)審轉型與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為主線,以提升服務央行治理水平、彰顯內(nèi)審價值為主題的“審計質量年”活動正在武漢分行轄內(nèi)全面鋪開。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人民銀行內(nèi)部管理的不斷完善,對高質量審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上級行向全轄適時發(fā)出“質量是內(nèi)審生命線”的創(chuàng)意,真實的反映了央行內(nèi)審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聲音。
當前,高質量審計,不僅要在“審”上提素質,關鍵要在“改”上下功夫。長期以來,“審計易,整改難”成為審計工作常態(tài),審計效能難以提高。據(jù)一位內(nèi)審人員講述,其一年到頭20%的時間用于審計業(yè)務,80%的時間用于審計整改。這固然有其深層次的客觀原因,但仔細分析,也與有些審計人員缺乏主觀能動性,缺少積極地工作方式、方法,放不下架子,習慣居高臨下,發(fā)號施令,缺乏互相溝通、了解、理解,缺少感情投入,使一些本不難的事而生難,使一些本很難的事難上加難不無關系。事實上,彼此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聯(lián)起感情的紐帶,在審計執(zhí)法中,尤其是在審計整改中同樣顯得相當重要。
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一旦感情得到溝通,彼此之間增進了感情,多了友誼,少了隔閡,多了理解,少了誤解,多了支持,少了對仗,一些看似難事卻在感情力量感化下往往會化干戈為玉帛,一些看似不好解決的問題在感情力量的驅動下常常會出人意料得到迎刃而解。不是嗎?有些人“吃軟不吃硬”,“硬”的往往行不通,“軟”的卻行得通。其實,這里的“軟”很大程度上就是感情這一無形之手起的神奇作用。因此,在審計整改過程中,審計人員不僅要依法辦事,而且也要注重感情投入,在依法辦事的前提下,不妨“拿來”感情的力量,融合到審計執(zhí)法中,少些高高在上,多些情真意切,少些發(fā)號施令,多些情理交融,少些“鐵板一塊”,多些審計服務,少些“居高臨下”,多些“換位思考”,少些“我執(zhí)法,你執(zhí)行”,多些“我執(zhí)法,你學法”的彼此理解、溝通,從而使審計整改難在感情的力量感召下,化難解難,難而不難。
是的,“審計難,難處理”、“審計難,難整改”可謂根深蒂固。確實,靠一朝之力難于改變,靠一夕之功難于轉變,其“難”不可謂不難。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對此現(xiàn)象,審計人員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有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事實上,埋怨改變不了客觀事實,抱怨扭轉不了客觀現(xiàn)象,與其怨聲載道,不如身體力行,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從我做起,破除陳規(guī)陋習,應多在審計整改難上動腦筋,想辦法,出點子,多在感情投入做文章,下功夫,不為“難”所困,不為“難”所擾。有道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現(xiàn)實,正視現(xiàn)實。抓審計整改要的是鍥而不舍,抓整改落實要的是不厭其煩。而一味強調這“難”是客觀原因,那“難”是客觀因素,不在主觀上找原因,卻在客觀上尋因素,說“難”卻不思其為去改變,講“難”卻不想其行去扭轉,“難”字當頭,被“難”難住了手腳,缺乏解難的主動性,缺少化難的能動性,勢必這“難”依然,那“難”依舊。
不言而喻,坐而論道,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濟于事,坐而論道,只能是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毫無疑問,面對“審計難,難處理”、“審計難,難整改”的難題,要的是方式、方法與時俱進,排難解難的“良方”,而不是因循守舊,一成不變的機械教條。
審計人員歷來有知難而上,知難而進的工作態(tài)度和精神。相信審計在化解和應對“審計難,難處理”、“審計難,難整改”中化難排難,辦法多多、方式多多,更多的高招、新招、妙招會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作者單位:東鄉(xiāng)縣人民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