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進
摘要:綜合分析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在設施蔬菜生產(chǎn)中的應用效果,詳細介紹行下內(nèi)置式、行間內(nèi)置式、棚內(nèi)外置式秸稈反應堆的建造技術要點,探討在設施蔬菜生產(chǎn)中應用秸稈反應堆技術需要注意的事項,為提高設施蔬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提供參考。
關鍵詞: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設施蔬菜;建造;秸稈
中圖分類號:S1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4)03-0064-02
在設施蔬菜生產(chǎn)中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增加棚室內(nèi)的CO2濃度、提高地溫、改良土壤、減輕植株病蟲害發(fā)病率、增加蔬菜產(chǎn)量。相關試驗結果表明:生物秸稈反應堆技術可提高棚室地溫2~3 ℃、氣溫1.0~1.5 ℃;冬季棚內(nèi)的CO2濃度增加2~4倍;防治某些病蟲害的效果增強22%~45%;農(nóng)產(chǎn)品上市期提前7~10 d,收獲期延長15~20 d,且質(zhì)量可達到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標準。
在蔬菜保護地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實現(xiàn)增產(chǎn)2 000 kg/667 m2,增加效益2 000元/667 m2;節(jié)省化肥25%以上,減少農(nóng)藥用量35%??鄢斩捝锓磻鸭夹g增加的投入800元/667 m2,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600元/667 m2。
1 秸稈生物反應堆建造技術
1.1 行下內(nèi)置式秸稈反應堆
1) 挖反應堆溝。根據(jù)栽培畦的行距,挖寬40~50 cm、深20~25 cm的槽型溝,其長度與栽培畦等長。
2) 鋪施反應料。在溝內(nèi)鋪玉米秸稈400~600捆/667 m2,每槽溝約鋪4~6捆。填平踏實后的秸稈捆厚度為20~30 cm,溝兩頭的秸稈露出10 cm。將農(nóng)家肥鋪于秸稈上,每槽溝約施5~10 kg。
3) 菌種處理、施菌種、覆膜。秸稈生物發(fā)酵菌(固體)的用量為8~10 kg/667 m2。將菌肥直接噴施到農(nóng)家肥上或稀釋后噴施。澆大水澆透秸稈,水面高度達壟高的2/3,避免壟土板結。當秸稈吃透水后,將菌種均勻撒在秸稈和農(nóng)家肥上。用锨拍震1遍后,回填起土,待2~3 d水滲下后起壟找平,覆土厚度為15~20 cm。此后,鋪滴灌帶、覆蓋地膜。
4) 打孔。蓋膜后,用14號鋼筋在每行的2株之間各打2個孔,孔距10 cm,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10~15 d后定植作物。
1.2 行間內(nèi)置式秸稈反應堆
在定植后的大行間起15~20 cm的土,鋪30 cm厚的秸稈,兩頭各露出10 cm秸稈,踏實找平,再將菌種均勻撒在秸稈上,用锨拍震1遍后,回填起土,最后澆小水濕潤秸稈。
行間內(nèi)置式反應堆只澆小行,使其向大行反應堆滲透,以免反應堆吸水過多缺氧或棚內(nèi)濕度過大。此后,澆水也在小行間進行,6~7 d后蓋地膜打孔。用14號鋼筋按30 cm 1行、20 cm 1個的距離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
1.3 棚內(nèi)外置式秸稈反應堆
1) 建貯氣池。在大棚兩山墻的內(nèi)側、離墻0.6 m處挖1個貯氣池。該池無回氣道,長度略短于山墻,寬1.5 m、深0.8 m,兩端各留一個25 cm見方的回氣孔。然后,從中間底部通出一個50 cm見方、離貯氣池60 cm、高出地面25 cm、上口徑為45 cm的交換機底盤,基礎用單磚水泥壘砌。交換機上安裝CO2微孔輸氣帶。
2) 放桿拉鐵絲。在貯氣池上沿每隔1 m橫擺一根水泥桿(或木棍),上口每隔20 cm縱向拉1道鐵絲,并固定在水泥桿上,以便擺放秸稈。
3) 拌菌種。菌種(沃豐寶)用量為3 kg/667 m2,整個生育期投放2~3次。中間料的配制方法為:取麥麩25 kg、粉碎玉米芯150 kg、水230 kg,將三者充分拌勻,攤放于大棚內(nèi)(厚度為15 cm),蓋簾遮陽,發(fā)酵24 h即可使用。
4) 填料、接種、澆水、打孔。
5) 安裝交換機。每天上午8時開機,日落前關機。苗期開機6 h/d,開花期開機8 h/d,結果期開機10 h/d。
6) 浸出液和沉渣的使用。1份浸出液兌2~3倍水,噴施于葉片、植株或每月結合澆水沖施3~4次,每溝15~25 kg。沉渣可作追肥,也可在下茬定植時在穴內(nèi)使用。
2 設施蔬菜應用秸稈反應堆技術的注意事項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具有高產(chǎn)、高效、環(huán)保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蔬菜生產(chǎn)者所接受和采用。但是,如果不對一些特殊操作環(huán)節(jié)加以注意,很難使該技術發(fā)揮應有的效果。在果菜類蔬菜設施栽培中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2.1 防止植株生長前期徒長
菌種在分解秸稈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加上秸稈的含水量較大,如果管理不當極易使蔬菜發(fā)生先期徒長。為有效控制蔬菜徒長,必須在果菜類蔬菜坐果前控制澆水量,并進行溫度調(diào)控,使下午設施內(nèi)的溫度保持在21~24 ℃,夜間溫度保持在6~10 ℃。坐果前盡量不澆水或少澆水。
2.2 適當稀植
在設施內(nèi)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栽培果菜類蔬菜時,由于栽培環(huán)境好,植株較其它栽培方式更加茂盛,所以應適當稀植,避免植株葉片因相互遮陰而阻礙光合作用。一般情況下,番茄的栽植密度為2 500株/667 m2,黃瓜的栽植密度為3 300株/667 m2。
2.3 合理使用肥料
新建設施棚室當年正常施用底肥,如第二年繼續(xù)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少施20%的底肥,即有機肥(腐熟豬糞)6 m2/667 m2、二銨30 kg/667 m2、硫酸鉀12 kg/667 m2。
一般不要過早追肥,追肥的最佳時期為果菜類蔬菜坐果后。
2.4 溝內(nèi)秸稈處理
秸稈鋪設采用頭尾相接的方式,兩端各露出10 cm。秸稈鋪設完畢后,必須踏實方可覆土。若所鋪設秸稈比較松散,則后期栽培壟面容易出現(xiàn)塌陷現(xiàn)象,不利于后期生產(chǎn)管理。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采用的菌種均為好氣性菌落,因此,為保持地下部分通透,秸稈必須以完整的狀態(tài)鋪入地下,不能切碎或粉碎。
2.5 及時防治玉米螟
個別年份大田的玉米螟蟲危害較重,冬季玉米秸稈鋪入地下后,玉米螟爬出土壤危害番茄植株。為避免此情況的發(fā)生,應采用玉米螟發(fā)生較輕地塊的秸稈做反應堆原料,或者在鋪設好的秸稈表面揚撒敵百蟲毒土,用量為敵百蟲1 kg/667 m2。
2.6 控制壟臺高度
起壟高度以20 cm為宜,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太高,反應堆的熱量向上傳導較慢,地溫升高不明顯;如起垅太低,番茄根系過早接觸地下秸稈,易出現(xiàn)“燒根”現(xiàn)象,導致莖葉變黃。
2.7 配用膜下滴灌技術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需要形成高約20 cm的壟面,灌水較為困難。如果先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會造成壟下濕度較大,因此應使用膜下滴灌的辦法加以解決。
地膜四周要封閉嚴,不得采用漂浮膜。打孔定植的蔬菜,定植孔四周的地膜要用土壓嚴,避免地下熱量從定植孔噴至蔬菜底部葉片,造成葉片焦枯。
2.8 確保定植孔通暢
打孔位置在種植行兩苗中垂線上距離中點20 cm的壟兩側,用14#鋼筋直穿至壟底。結果期澆大水后,為防止浮土淤住通氣孔,每次澆水后用14#鋼筋在原來打孔位置再打1次孔。打孔必須在埋入秸稈后的7 d內(nèi)進行,否則容易造成地下菌種缺氧死亡。
2.9 加強果蔬后期管理
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后,設施內(nèi)的植株長勢較強,加上菌種在土壤內(nèi)增殖可減少部分土傳病害,因此植株的整體病害發(fā)生率較低。但是,生產(chǎn)者仍需加強后期田間管理,防止外源性病蟲害的侵入。瓜類(西甜瓜)、番茄等需要沾花的蔬菜,沾花藥劑濃度應降低20%。秸稈反應菌種屬于活性菌,對殺菌劑十分敏感,因此不能使用土壤殺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