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男
公司瀕臨倒閉,一時間工作無著落,又趕上買了車,萬般無奈中,還是向父母伸出了手。
一直以獨立自居的我也走上啃老的行列,突然理解了啃老族的難處。在父輩的成長史中,人口流動還不普遍,貧富差距也不懸殊,人只要進了工廠就能干一輩子。誘惑不多,人的欲望就不強,也沒有投資觀念,結婚既意味著青春的結束,又意味著一種穩(wěn)固不變生活模式的開始。
到了我們結婚生子時,這種“平穩(wěn)”被打破了。無論是婚姻還是事業(yè),初期狀態(tài)都是易碎的??欣希瑢崉t是在通過父母的幫助來克服生活的艱辛和動蕩。
也許前輩會恨我們虛榮,但為什么會虛榮?我們可以不攀比,但不能讓生活孤懸海外。沒錢就別買房,可房價越來越貴,父母留下的“養(yǎng)老錢”日趨縮水,最后也許沒有房子也養(yǎng)不起老。我們必須去尊重社會大環(huán)境來生活。
如果是下午4點,到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的小學前看看那些白發(fā)蒼蒼等候在門外的老人,也許您會批評年輕父母的不孝??伤麄冞@個時間還在單位,抽不出時間。如果你譴責接送的做法,老人會說:別人都接送,我們不接怎么辦?
我們的社會一直是從眾地生活,雖然各家的日子略有差別,但在細處,我們有公共的規(guī)范和共有的生存模式。因此,我們才不孤立。
不吃老人的、不喝老人的、不讓老人帶孩子……這種獨立的人格當然值得尊敬,但在這種生活的背后,是把羽翼未豐的年輕人推向了孤立無援的困境中。
難以想象,一個生病隨便貼一劑膏藥、掛一瓶消炎藥、不敢請假不敢向家人訴說的年輕人,他對待生活還能有多少方法?
亦舒的小說《噓》中,幾個兒女帶著各自家庭回到父母身邊去爭奪財產(chǎn),看上去人人寸步不讓,但翻開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苦苦掙扎的無奈。在這個社會上,除了親人,再無人可托付。
更重要的是,“啃老”是在提前為養(yǎng)老生活做準備。不超過10年,養(yǎng)老壓力就會擺在第一代獨生子女面前。如果現(xiàn)在不把錢向一塊兒湊,勁兒向一處使,合力去完成一個新家庭的建設,那么在10年以后,這個新家庭面臨的壓力就是多重的,不光是不能行動的老人需要照顧,家庭建設沒有完成,還有親情的凝聚沒有提前去營造,家里一直過得你是你我是我,兒媳與婆婆沒有往來接觸,丈母娘與女婿只是點頭之交,這時要養(yǎng)老,可以想象矛盾會有多少。
某些“啃老”,的確有助于親情的凝聚、家庭的和諧,比如子女需要老人幫助帶孩子。只有這種相互扶植相互依靠的愛,才能使家庭煥發(fā)活力、家人都感受到家的魅力。
(吳孟榮薦自《中老年時報》)
責編:易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