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仲杰,黃厚旭,趙 松,胡亞凈
(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遼寧阜新 123000;2.河南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一地質(zhì)礦產(chǎn)調(diào)查院,河南洛陽 471023)
截止1996年我國“三下“壓煤量高達137.9×108t[1-2],隨著村鎮(zhèn)規(guī)模的擴大和新礦井的建設,目前壓煤量遠高于這一數(shù)字。面對我國緊張的能源局勢解放“三下”壓煤迫在眉睫。傳統(tǒng)的開采方法易造成嚴重地表破壞[3]。充填開采是使煤炭行業(yè)轉入綠色發(fā)展道路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對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的研究較少。傳統(tǒng)的矸石和水砂充填使用較多,人們在工程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而高水膨脹材料充填是近年來才開始使用的一種新充填技術,其減沉效果目前在理論方面缺少研究。本文基于彩屯礦的充填開采實踐,通過FLAC3D數(shù)值模擬對高水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彩屯礦位于遼寧省本溪市。采取高水膨脹材料充填開采,采區(qū)平均走向長750m,平均傾向長660m,工作面沿走向推進,保護煤柱周圍采空區(qū)都經(jīng)歷了30年以上的壓實時間。開采技術條件如表1,煤巖層頂?shù)装褰M成及物理力學參數(shù)如表2。
表1 保護煤柱開采技術條件Table 1 Protective coal pillar condition
根據(jù)規(guī)范[4],考慮該礦區(qū)地表變形移動角和邊界角等因素確定模型走向長1440m,傾向長1350m。
表2 煤巖力學參數(shù)Table 2 Coal mechnical paraments
本次模擬采用FLA3D軟件和摩爾-庫倫屈服準則。即:τf=σtanφ+c;τf為抗剪強度,σ 為巖土體某點所受正應力,φ為巖土體摩擦角,c為巖土體內(nèi)聚力。
(1)同一巖土層為性質(zhì)均一的彈塑性體;
(2)當巖土層中含夾薄層時仍視為一個巖土層;
(3)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分析,該采區(qū)不受斷層等地質(zhì)構造和地下水的影響;
(4)將三個工作面簡化為規(guī)則的四邊形。
(1)模型傾向為x方向,對傾向兩側面施加x方向的應力,以等效邊界約束和地應力;
(2)模型走向為y方向,對走向兩側面施加y方向的應力,以等效邊界約束和地應力;
(3)約束模型底面z方向的位移;
(4)在得到初始地應力的基礎上實施開采充填。
本次模擬了三種充填方案:低強度充填、中強度充填、高強度充填,低強度充填體參數(shù)參考矸石充填體強度[5-7],高強度充填體參數(shù)參考高水膨脹材料強度,中強度充填體參數(shù)取二者平均值,此處指廣義強度包括強度和剛度。充填體力學參數(shù)如表3。最終得到FLAC3D模型如圖1。
表3 充填體特性Table 3 Properties of the backfilling body
圖1 FLAC3D模型Fig.1 FLAC3Dmodels
將采用不同強度充填體進行充填開采時地表變形的豎向位移提取出來并將其轉化為三維地表下沉模型圖(圖2~圖4)。從圖2~圖4可以看出無論采用何種強度的充填體進行充填開采時地表都會出現(xiàn)中間低而四周高的盆狀,這與開采沉陷理論相符并與在彩屯礦現(xiàn)場觀察到的情況是基本一致的。
如圖2所示當采用低強度充填體進行充填開采時地表變形明顯,盆地中心下沉值最大(超過0.4m)但盆地中心范圍狹小而尖銳,在三維圖上的盆地形狀表現(xiàn)出明顯的“開口小、底部尖、深度大”的特點。這說明較低強度的充填體無法有效的減小地表沉陷深度。
圖2 低強度充填時三維地表下沉Fig.2 3-D subsidence value of the ground with low strength backfilling body
當采用中強度充填體進行充填開采時地表變形比采用低強度充填體時明顯有所減小(圖3)。此時盆地中心的最大下沉值小于0.2m,比圖2中最大下沉值減小了0.2m以上,而盆地的開口和中心范圍相比于圖2中均有所增大,即隨著充填體強度的增大盆地的開口和平底范圍有所增長但深度卻減小了。
圖3 中強度充填時三維地表下沉Fig.3 3-D subsidence value of the ground with medium strength backfilling body
如圖4所示當采用高強度充填體進行充填開采時,相比于前兩個地表沉陷三維圖此時的地表沉陷變形不再明顯,圖4中的最大下沉值僅為0.05m,比圖2和圖3中的地表最大下沉值分別減小了0.35m和0.15m,但此時盆地的平底范圍卻比圖2和圖3中都要大,地表沉陷三圍圖的形狀不再尖銳,表現(xiàn)出隨著充填體強度的進一步增長盆地的開口范圍和平底范圍進一步擴大,但深度也進一步減小,即在高強度充填體充填開采時表現(xiàn)出明顯的“開口大、底部平、深度小”的特點。
圖4 高強度充填時三維地表下沉Fig.4 3-D subsidence value of the ground with high strength backfilling body
從圖2~圖4可以看出,隨著充填體強度的增加,地表最大下沉值逐漸減小,三維沉陷盆地的開口范圍和底部范圍都不斷增加。通過增大充填體的強度能有效的減小地表最大下沉值但地表沉陷變形的范圍卻逐漸增大了。所以應該根據(jù)控制地表變形的實際需要采用不同強度的充填體進行充填開采。
不同強度充填和垮落法開采時的最終下沉值及對應地表下沉系數(shù)如表4。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計算式為:
式中:
qc——充填開采下沉系數(shù);
Wmax——地表下沉最大值;
M——煤層采厚;
α——煤層傾角。
表4 不同開采方法的地表下沉和地表下沉系數(shù)Table 4 The ground subsidence value and its coefficient of the different mining method
從表中可以看出,qc/△Z大概為一常數(shù)??迓浞ㄩ_采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主要是根據(jù)實踐中的地表沉降監(jiān)測值和煤層采厚等參數(shù)計算得到,它已經(jīng)考慮了垮落法開采時開采沉陷體系(開采沉陷所涉及的地質(zhì)條件和工藝等)對地表下沉系數(shù)的影響。而充填開采相對于垮落法開采,開采沉陷體系中增加了充填體和充填工藝對地表下沉系數(shù)的影響,這兩個影響因素可以通過等效采厚比(△Z)加以考慮。等效采厚比的計算式為
式中:
Me——煤層的等效采出厚度;
M——煤層真實采厚。
煤層的等效采出厚度包括:充填完成時充填體與頂板間的空隙(U1)、充填前頂?shù)装逡平亢兔罕趬嚎s量(U2)、充填體壓縮量(U3)。等效采厚比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此處等效采厚比的適用范圍為:0.04≤△Z≤0.07。
為進一步研究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與等效采厚比之間的關系,在不改變地質(zhì)條件的前提下以上述高強度充填體為原型通過改變其彈性模量進行數(shù)值模擬得到了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和等效采厚比的數(shù)據(jù)如表5,表中q為垮落法開采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通過觀察彩屯礦垮落法開采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q=0.67)。
表5 充填體強度和地表下沉系數(shù)Table 5 Backfilling body’s streng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subsidence coefficient
將表5中充填體的彈性模量和對應的地表最大下沉值繪成散點圖并進行多項式擬合如圖5。
圖5 地表最大下沉值隨充填體彈性模量變化圖Fig.5 The variation of maximum subsidence value with the filling body elastic modulus
從擬合曲線可以看出隨著充填體的強度增加地表最大下沉值將逐漸減小,且以彈性模量約為3.0GPa為最大下沉值減小速度的分界點,曲線的下降表現(xiàn)出明顯的“前急后緩”趨勢。說明當充填體的彈性模量較小時通過增大彈性模量來減小地表的最大下沉值效果比較明顯,但當彈性模量達到一定值時再通過增大充填體的彈性模量來減小地表最大下沉值效果將有所減弱。
將等效采厚比與垮落法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的乘積作為橫坐標,以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為縱坐標,將數(shù)據(jù)繪于圖6并進行多項式擬合,得到了其函數(shù)關系式(公式3),同時給出了相關系數(shù)的參考值。
式中:
qc——充填開采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
K1,K0——系數(shù),參考值分別為0.59267、0.00439。
圖6 qc與△Z×qFig.6 qcand△Z×q
垮落法開采時地表的下沉系數(shù)q是一個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值,在同一礦區(qū)一般當作定值處理(如在彩屯礦垮落法開采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q=0.67),而不同礦區(qū)的q值一般不同。從圖6可知在同一礦區(qū)充填開采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隨等效采厚比的增大近似呈線性增長,在沒有進行過充填開采實踐的礦區(qū)可以根據(jù)垮落法開采的下沉系數(shù)以及等效采厚比來初步預測該礦區(qū)進行充填開采時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等效采厚比是影響充填開采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減小等效采厚比能優(yōu)化充填開采的減沉效果。
(1)地表最大下沉值隨著充填體強度的增加而減小,但減小的幅度隨著充填體強度的增加并不相同。當充填體強度較小時,增加充填體強度能明顯的減小地表沉陷,當充填體強度超過一定值時減沉效果不再明顯。
(2)當充填體的強度逐漸增加時,地表下沉盆地的深度減小,下沉盆地的范圍卻不斷增大,實踐中應根據(jù)減沉的具體需要進行充填體強度的選擇。
(3)將同一礦區(qū)等效采厚比與垮落法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的乘積和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進行了多項式擬合,建立了兩者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給出了相關參數(shù)的參考值。通過該多項式可以由垮落法開采時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以及等效采厚比初步預測在某礦區(qū)進行充填開采時的地表下沉系數(shù)。
(4)為了使由等效采厚比計算得到的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更為準確,更好的為實際工程服務,實踐中應根據(jù)地表移動變形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對函數(shù)關系式3中的相關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和修改,進而建立并完善適合各礦區(qū)自己的參數(shù)系統(tǒng)。
[1]當代世界煤炭工業(yè)課題組.當代世界煤炭工業(yè)發(fā)展趨勢[J].中國煤炭,2011,37(3):119-124.The modern world coal industry group.The modern world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J].China Coal,2011,37(3):119-124.
[2]常慶糧.膏體充填控制覆巖變形與地表沉陷的理論研究與實踐[D].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CHANG Qingliang.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ining induced overlying strata deformation and surface subsidence with paste backfilling[D].XuZhou: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9.
[3]陳俊杰,陶宛東,黃成飛.巨厚松散層下開采地表損害機理研究[J].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2013,24(1):51-55.CHEN Junjie,TAO Wandong,HUANG Chengfei.Study on surface damage mechanism of mining under thick alluvium[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3,24(1):51-55.
[4]金連生,牟金鎖.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guī)程[S].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0.JIN Liansheng,MOU Jinsuo.Buildings,water,railway and main shaft and leaving coal pillar and press coal mining regulations[S].Beijing:Coal Industry Publish House,2000.
[5]郭廣禮,繆協(xié)興,查劍鋒,等.長壁工作面矸石充填開采沉陷控制效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8,3(11):805-809.GUO Guangli,MIAO Xiexing,CHA Jianfeng,et al.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mining subsidence with waste stow for long wall workface[J].Sciencepaper Online,2008,3(11):805-809.
[6]張吉雄,繆協(xié)興,郭廣禮.矸石(固體廢物)直接充填采煤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9,26(4):395-401.ZHANG Jixiong, MIAO Xiexing, GUO Guangli.Development status of backfilling technology using raw waste in coal mining[J].Journa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2009,26(4):395-401.
[7]余偉健,王衛(wèi)軍.矸石充填整體置換“三下”煤柱引起的巖層移動與二次穩(wěn)定理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30(1):105-112.YU Weijian,WANG Weijun.Strata movement induced by coal-pillar under three circumastance exchanged by gangue backfill and quadratics stability law[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1,30(1):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