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至民國楚雄州彝族服飾考釋

2014-11-25 17:00金永鋒
黑龍江史志 2014年9期

金永鋒

[摘 要]從古代地方志記載資料研究少數(shù)民族服飾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試圖通過清代至民國楚雄州舊方志有關(guān)彝族服飾資料的收集整理、歸納研究,力求勾勒出清代至民國楚雄州彝族服飾的概貌。

[關(guān)鍵詞]舊方志;彝族服飾;考釋

楚雄彝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色彩絢麗、特色顯著、內(nèi)涵豐富的服飾文化。本文僅按照現(xiàn)今縣域范圍對清代至民國楚雄州舊方志記載的彝族服飾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歸納研究,力求勾勒出清代至民國楚雄州彝族服飾的概貌。

一、楚雄州(略同明清楚雄府)

(一)明·徐栻、張澤纂修,杜晉宏校注《隆慶楚雄府志》載:“夷亻羅雜處,言語侏離,披氈執(zhí)弩,忽耕織而務采獵……”[1]這是楚雄州現(xiàn)存最早記載彝族服飾的明代地方志。夷亻羅服飾最明顯特征是披披氈。

(二)清·張嘉穎纂修,芮增瑞校注《康熙楚雄府志》:“倮亻羅有二種:有白有黑,……纏頭跣足。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被羊皮,嫁女與皮一片、繩一根,為背負之具?;蛴霉S殼為帽,衣領(lǐng)以海蟲巴飾之??椔椴?、麻線市賣之?!_武狀類倮亻羅:女不著褲,系桶裙,衣不開胸襟,從首領(lǐng)而掛之?!Σ欤汉陟嘀畡e種也?!蚊泊趾凇D信郧喟撞脊^,不知盥櫛……”[2]

清康熙時期楚雄府彝族倮亻羅支系男女服飾特征為穿麻布衣褲,披羊皮褂,赤足。區(qū)別在于頭飾和領(lǐng)飾:婦女衣領(lǐng)飾海貝巴,辮發(fā),纏頭,用布裹頭;男子纏頭。彝族羅婺支系女子服飾特征為穿麻布貫頭衣,系麻布桶裙,赤足。貫頭衣、桶裙是其主要特征。男子服飾狀類倮亻羅。摩察是彝族支系之一,服飾估計為麻布或土棉布質(zhì)地,男女以青白布裹頭。

二、楚雄市

(一)清·蘇鳴鶴纂修,熊次憲校注《嘉慶楚雄縣志》:“一曰倮亻羅……纏頭跣足,婦人辮發(fā),男女皆披羊皮。嫁女則與羊皮一張、皮繩一條,以為背負之具。衣領(lǐng)飾以海蟲巴,衣襟當胸處繡花,廣數(shù)寸或尺余。績麻線,織麻布、羊毛布、火草布,市賣之。…….一曰羅武狀類倮亻羅,第女衣筒裙……”。[3]

(二)清·沈宗舜纂修,張海平校注《宣統(tǒng)楚雄縣志述輯》:“本籍曰倮亻羅,有黑、白各種。……纏頭跣足。男帶刀,女辮發(fā),皆披羊皮。嫁女則與羊皮一張、皮繩一條,以為背負之具。衣襟飾海蟲巴。繡花、績麻、織布,或市洋(羊)毛布、火草布為交易。…….本籍曰羅武,性獷悍,帶短刀,女衣桶裙……”。[4]

清嘉慶、宣統(tǒng)時期楚雄市彝族倮亻羅支系男女服飾特征為穿麻布、羊毛布、火草布質(zhì)地衣褲,婦女衣領(lǐng)飾海貝和胸部繡花,披羊皮褂,跣足。刺繡是其特色。羅婺支系服飾與《康熙楚雄府志》所載大體一致。

三、姚安縣

(一)清·甘雨纂修,張海平校注《光緒姚州志》:“彝種有八,……。彝人種麻,自能織紡。又多畜羊,寒暑皆衣羊皮、麻布?!蛬D老者剃發(fā)如尼僧。冬月被重氈,系以兩帶,如以襁負小兒然。少者喜著紅綠,領(lǐng)、帽飾以貝。耳環(huán)大如釧,有重至三四兩者?!盵5]

清光緒時期姚安彝族女子服飾特征為戴飾貝帽,穿麻布衣褲,女青年穿紅綠色衣褲,領(lǐng)飾海貝,披羊皮褂或披氈,赤足。男子服飾特征為穿麻布衣褲,披羊皮褂或披氈,赤足。

(二)民國·段世璋纂修,卜其明校注《民國姚安縣地志》:“衣裳純用棉布,夏不衣葛,冬僅衣帛。老人貴胄,亦有衣裘者。夷人多衣羊皮,服麻布。夷婦御冬,被重氈,系以兩帶如襁狀。少婦喜著紅綠,領(lǐng)帽飾以貝或銀泡?!盵6]

民國時期姚安彝族男子服飾特征為穿麻布衣褲,披羊皮。女子服飾特征為穿麻布衣褲或紅綠布衣褲,披羊皮或被重氈,領(lǐng)和帽飾以貝或銀泡。

(三)民國·由云龍總纂,芮增瑞校注《民國姚安縣志》:“……清《職貢圖》女曼且蠻,居姚安府?!袐D皆纏頭,衣麻布衣褲,披羊皮,跣足?!陮W生青年,多著制服,間尚西裝;青年婦女皆剪發(fā),多衣旗袍,彝人服飾多漢化。”[7]女曼且蠻為彝族支系之一,清代女曼且蠻男女服飾特征為纏頭,穿麻布衣褲,披羊皮褂,赤足。到民國時接近城郊的彝族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服飾趨于漢化。

四、大姚縣(含永仁縣)

(一)清·吳殿弼纂修,張海平校注《康熙大姚縣志》:“……彝人多不冠,男婦以布帛束首,披氈跣足,山行如飛。除夕,……彝人是日宰牲祀祖,以松葉鋪地,蓬頭跣足,……著采衣,吹蘆笙,男婦攜手舞蹈,和歌團繞,此彝俗之陋也。”[8]

(二)清·郭存莊纂修,張海平校注《乾隆白鹽井志》:“倮亻羅性馴多愚,著氈衫,帶短刃,常以竹木野蔬入市貿(mào)易。”[9]

清康熙時期大姚縣彝族男女服飾特征為用布束發(fā),穿麻布衣褲或繡花彩色衣褲,披披氈,赤足。清乾隆白鹽井(今石羊)彝族服飾也大致相同。

(三)清·劉榮黼纂修,陳九彬校注《道光大姚縣志》:“白倮亻羅,性馴而愚。男子裹頭,跣足,披黑羊皮。婦人辮發(fā),青布纏頭。披白圍氈片,胸前束圍腰布,結(jié)帶,綴五彩纓拂,四、五歲即嫁娶。常男女偕入市,貿(mào)麻布、麻線、蜂蜜、松明之類。黑倮亻羅,……衣麻布,披羊皮,男女不甚異。時入市,售竹木、野蔬、麻布等物。傈僳,即力,性狂悍,不通漢語,男蓬頭垢面,袒胸跣足,衣麻□□□□□□,以氊衫,以毳為帶,束其腰。婦女裹白麻布衣?!_婺,……男子結(jié)束高頂,戴笠披氊,衣火草布。婦人辮發(fā),兩綹垂肩上,方領(lǐng),黑衣,長裙,跣足,居山林高阜,牧養(yǎng)牲畜為業(yè)。蠻子,……男女皆衣麻布長衣,以麻布裹腿,帶刀辟山地,種干糧。[10]

清道光時期大姚彝族白倮亻羅支系女子服飾特征為辮發(fā)后用布纏頭,穿麻布衣褲,系圍腰,圍腰綴彩色纓絡,披白色披氈,赤足。男子服飾特征為裹頭,穿麻布衣褲,披黑羊皮褂,赤足。黑倮亻羅支系服飾大致與白倮亻羅相似。傈僳支系男女服飾大致與黑、白倮亻羅相似,傈僳人后來多數(shù)融入到彝族當中。羅婺支系男子服飾特征為纏發(fā)成髻狀,戴斗笠,穿火草布、麻布衣褲,披披氈,赤足。女子服飾特征為辮發(fā)成兩綹下垂至肩,穿麻布或火草布衣,系麻布或火草布裙,赤足。蠻子即現(xiàn)今居住于永仁縣永興等地北部方言彝族男女服飾特征為纏發(fā)成髻,類似今涼山彝族頭飾,穿麻布長衣,著麻布褲或裙,披披氈,打綁腿,赤足。

(四)民國·郭燮熙纂修,杜晉宏校注《民國鹽豐縣志》:“夷人:男子衣用羊皮、麻布,女子著色布衫,背上亦著羊皮……”[11]

民國時期鹽豐(今大姚石羊)彝族男子穿麻布衣褲,披羊皮褂;女子穿彩色麻布或土棉布衣褲,披羊皮褂。

(五)民國·大姚縣署纂修,張海平、卜其明校注《民國大姚縣地志》:“白倮亻羅性馴而愚,男女均裹頭跣足,披羊皮、麻布……。黑倮亻羅,……衣服與白倮亻羅同,皆居山谷中。……傈梭即力,獷悍不通漢語,蓬頭垢面,袒胸跣足,衣麻布,披毯衫,以毳為帶,束其腰。婦女裹白麻布,……”[12]上述記載與《道光大姚縣志》所記大致相同。

五、南華縣

(一)清·陳元、李猶龍纂修,曹曉宏、周瓊校注《康熙鎮(zhèn)南州志》:“一為倮亻羅,……纏頭跣足,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織麻布為衣,……一為羅武,……女不著褲,系桶裙,衣不開胸襟,從首領(lǐng)而掛之,狀類倮亻羅,然羅武狡而倮亻羅樸?!盵13]

(二)清·李毓蘭總纂,甘孟賢纂修,曹曉宏、周瓊校注《光緒鎮(zhèn)南州志略》:“服飾:士安樸素,女不艷妝,農(nóng)多短褐,以便操作。夷服羊裘,冬夏不易。”[14]

清康熙時期鎮(zhèn)南(今南華)彝族倮亻羅支系男女服飾特征為纏頭,辮發(fā),用布裹頭,穿麻布衣褲,披羊皮褂,赤足。羅武支系女子服飾特征為辮發(fā)纏頭,用布包裹,穿貫頭衣,系桶裙,赤足。男子服飾狀類倮亻羅。到咸豐、光緒時期,鎮(zhèn)南彝族先民服飾有所變化,但披羊皮褂之俗未變,依舊“夷服羊裘”,羊皮褂是楚雄彝族的重要服飾。

六、元謀縣

清·莫舜鼐纂修,王弘任續(xù)補,李在營校注《康熙元謀縣志》:“……白彝:性狡,包頭洗面,不挽長髻,……黑彝:即黑倮亻羅。雜處山箐中,纏頭跣足,挽髻捉刀。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嫁女與皮一片、繩一根,為背負之具。衣領(lǐng)以海蟲巴飾之??椈鸩萋椴紴樯??!盵15]

清康熙時期元謀彝族黑彝支系男女服飾特征為穿麻布或火草衣褲,衣領(lǐng)飾海貝,赤足,婦女辮發(fā),纏頭,挽髻,用布包裹,男子纏頭,不用布包裹。白彝服飾為“包頭,不挽長髻”,其它部分應與黑彝相似。

七、武定縣

(一)清·王春賢、陳淳纂修,曹曉宏、周瓊校注《康熙武定府志》:“傈蘇:潛居深山,板片為屋,種蕎、稗為食?!镭槊妫涸诤颓佄鳌⒂勒?,祿勸之硝井等處為多。耕種山田,肩挑背負,采薪揀菌,貿(mào)易鹽米?!滓停杭窗棕榱_倮,住和曲之麻地、法朗,祿勸之大彌陀、龍?zhí)兜忍?。性狡,包頭,洗面不挽長髻。…….黑彝:即黑亻羅倮,雜處山阱中。纏頭跣足,挽發(fā),捉刀,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嫁女與皮一片、繩一根,為負背之具,或用筍殼為帽,衣領(lǐng)以海蟲巴飾之,織火草麻布為生。”[16]

(二)清·郭懷禮、孫澤春纂修,趙志剛校注《光緒武定直隸州志》:“……彝俗,舊不務蠶桑紡織。知府王清賢設(shè)法委曲教導之,始稍知習業(yè),……白彝:即白倮亻羅。住雞街之麻地、法朗,祿勸之大彌陀、龍?zhí)洞宓忍?。性狹,包頭,洗面,不挽長髻?!谝停杭春谫镭榱_。雜處山箐中。纏頭跣足,挽發(fā)捉刀。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嫁女與皮一片,繩一根,為背負之具?;蛴霉S殼為帽。衣領(lǐng)以海蟲巴節(jié)(節(jié)應為飾)。織火草麻布為生?!湶恚鹤“咨场HD以牝牛為聘,吹笙飲酒。擔柴荷蕢,治生勤苦?!盵17]

康熙、光緒時期武定白彝與元謀白彝服飾大致相同。黑彝服飾也與元謀黑彝大致相同,僅頭飾增加用筍殼為帽。從康熙到光緒近200年時間內(nèi),武定彝族服飾并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

八、祿豐縣

(一)清·李銓纂修,張海平校注《康熙廣通縣志》:“土人,不一種?!镭榱_,有黑、白二種,重黑而輕白。白狡而黑撲。山居田少,食蕎,纏頭跣足。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嫁女,以皮一片、繩一根,為背負之具?;蛴霉S殼為帽,衣領(lǐng)以海蟲巴飾之??椔椴?,麻、麻綿(疑為棉)市賣之。羅武狀類倮亻羅,擴(獷)詐好訟。有字書。女不著褲,系桶裙。衣不開襟,從首領(lǐng)而褂之?!瓔D辮發(fā)數(shù)道,圍繞纏頭。耳墜銅環(huán),形如鈴,有下墜及肩者。…….摩察,黑爨之別種也。蠻音“□舌”。形貌黑。男女以青白布裹頭?!盵18]

清康熙時期祿豐彝族黑白倮亻羅支系服飾基本特征與清代康熙《楚雄府志》記載基本一致,羅婺支系頭飾更加清楚即婦女辮發(fā)數(shù)道纏頭,耳墜鈴形耳墜。摩察為彝族支系之一,男女以青白布裹頭,可能穿麻布衣褲。

(二)民國·伍作輯纂修,卜其明校注《民國廣通縣地志》:“……種類廣,屬種族有四類:……(二)土夷即倮亻羅,四方雜處、多在山坳,語言各異。……(三)羅武人口極少,居于高嶺,約男女共五百八十四丁口。耕田而食,織麻而衣,語言奇異,俗尚戈獵,散處于縣屬西、北兩區(qū)。”[19]記載彝族羅武支系織麻而衣,即穿麻布衣褲。

九、牟定縣

(一)清·張彥紳纂修,卜其明校注《康熙定遠縣志》:“有倮亻羅,黑、白二種。白者一名撒毛朵,……男人纏頭跣足,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有羅婺種類倮亻羅,……男子纏頭跣足,女人織毛布為衣,裹頭用布,下綴櫻花,腰著桶裙,手綰銅鐲,居家亦知有禮?!盵20]

(二)清·李德生纂修,卜其明校注《道光定遠縣志》:“倮亻羅,黑白二種。白者一名撒毛朵,……男人纏頭跣足,被黑羊皮。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背白團氈,胸前束圍腰,布結(jié)帶,綴五采瓔珞,四、五歲即嫁聚(應為娶)?!磕耆露巳眨俺悄蠔|岳廟趕會,賣蓑笠羊氈麻線?!_武種類倮亻羅,其性愚樸,……男子纏頭跣足,女人織毛布為衣,裹頭用布,下綴櫻花,腰著桶裙,手銅鐲,居家亦知有禮?!盵21]

清康熙時期定遠(今牟定)彝族白倮亻羅支系(撒毛朵)男女服飾特征為婦女辮發(fā),用布裹頭,男子纏頭,無布包裹,估計為麻布衣褲,赤足。到清道光時,婦女服飾增加了背飾白團氈,胸前束圍腰,用布做系帶,圍腰及圍腰帶綴彩色纓絡,說明至遲到清道光時,定遠彝族即使用了彩色纓絡裝飾物。男子服飾與清康熙時大致相當,清道光時增加披黑羊皮褂,羊皮褂早已有之,只是編撰者未記錄而已。清道光方志增加了買賣蓑衣、斗笠、羊氈,紡織麻線等內(nèi)容,定遠縣歷來是手工業(yè)發(fā)達的地方,工匠較多,制作蓑衣、斗笠、羊氈,紡織麻布是其特長。清康熙、道光時期定遠彝族羅武支系女子服飾特征為用布裹頭,包頭插櫻花束,穿麻布或毛布上衣,系麻布或毛布桶裙,手飾銅鐲,赤足。男子服飾應與白倮亻羅大體一致。

(三)民國·趙培元纂修,卜其明校注《民國牟定縣地志》:“種類:縣屬人民,統(tǒng)分漢夷兩種?!拿窬铀姆种?,概居西、北兩鄉(xiāng)山間,……男人纏頭跣足,被黑羊皮。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背圍黑白氈,胸前束腰布?!盵22]與《康熙定遠縣志》、《道光定遠縣志》記載大致相似。

十、雙柏縣

(一)清·張倫至纂修,楊壬林、張海平校注《康熙南安州志》:“亻羅亻羅:有種,有白有黑,白狡而黑撲。……纏頭跣足。婦人辮發(fā),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嫁女,以皮一片、繩一根,為背負之具?;蛴霉S殼為帽。衣領(lǐng)以海蟲巴飾之??椔椴?、麻線市賣之?!_武:狀類亻羅亻羅。……女不著袴,系桶裙。衣不開襟,從首領(lǐng)而褂之。”[23]

康熙時期南安(今雙柏)彝族支系黑白倮亻羅、羅武服飾特征大致與楚雄市、南華縣、祿豐縣、牟定縣相似。說明了彝族黑白倮亻羅、羅武支系在今楚雄州分布較廣,具有共同的服飾文化特征。

(二)民國·王國棟纂修,楊壬林校注《民國摩芻縣地志》:“摩邑人類,以漢人為最多,漢人而外則有羅羅、窩尼、羅武、扯蘇、阿車、擺夷數(shù)種?!滹L俗,男子以羊毛彈而作冠,女子以帕復頂。嫁娶不用輿馬,且嫁女不備妝奩,僅以繩一根、皮一張給以女為背負之具。娶婦不備禮金,獨以牝羊一對,酬養(yǎng)育之勞。器用一似漢人,飾物多以海蟲巴為之,男女俱隨時跣足而行?!盵24]民國時,雙柏彝族服飾應與康熙時期大致相似。

從以上清代至民國楚雄州舊方志有關(guān)彝族服飾資料記載中可歸納出清代至民國楚雄州彝族服飾的基本特征:

一、共性特征:(一)質(zhì)地。對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和當時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依賴度較大。質(zhì)地主要有麻布、火草布、土棉布、羊毛布、皮革制品、搟氈制品。(二)款式。頭衣區(qū)別不大,即男子多為纏頭或蓬頭,而女子頭衣則多為辮發(fā),纏頭,用布束發(fā)或包裹;黑白倮亻羅支系上衣多數(shù)為麻布衣、火草衣、毛布衣、土棉布衣,少數(shù)系圍腰,披羊皮褂或披氈,羅婺女子穿較原始的麻布貫頭衣;黑白倮亻羅支系下衣多數(shù)為麻布、火草布、毛布、土棉布褲,而羅婺女子則為麻布或火草布桶裙;部分彝族足衣打綁腿,多數(shù)為赤足??傮w來說,主要有衣褲式和衣裙式,披羊皮褂或披氈,赤足。(三)色彩。主要以黑褐色為主,喜黑色羊皮褂,到清中晚期后,出現(xiàn)了五彩裝飾,女子服飾喜著紅綠,較明代服飾有一定的變化。(四)工藝。主要有紡織、縫制、硝揉、搟氈、裝飾等工藝。紡織麻布、火草布,縫制麻布衣、火草衣是當時彝族人民的重要手工業(yè),具有成熟的技術(shù)。畜牧業(yè)在彝族生產(chǎn)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羊毛和羊皮豐富,加之彝族多數(shù)生活在高寒山區(qū),對保暖有較高要求,故對羊皮硝揉加工和羊毛紡織或搟氈具有獨特的技藝。(五)文化內(nèi)涵。彝族服飾是彝族文化和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現(xiàn)。在漫長的發(fā)展中,楚雄彝族服飾在原料、款式、色彩、紋飾、內(nèi)涵等方面形成了自成體系的符號系統(tǒng)。如崇拜老虎、馬櫻花、黑色、火塘、羊神等。以黑色為美為貴,主要體現(xiàn)了歷史上形成的等級觀念,黑倮亻羅為貴族。以羊皮褂、披氈為代表的彝族服飾文化符號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差異特征:(一)支系差異。區(qū)域不同,自然環(huán)境、生產(chǎn)生活方式、歷史發(fā)展也不盡相同,其文化差異就會表現(xiàn)在服飾上。彝族是一個典型的符合民族,在歷史發(fā)展中融入了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經(jīng)過歷史的分化整合,從彝族先民中分化而形成其它民族,同時其它民族也融入到彝族中形成彝族的不同支系。清代楚雄州舊地方志主要記載黑白羅羅、羅婺等彝族支系的服飾。每一種服飾均有自身的一些特色,不可能完全一致。(二)時代差異。歷史車輪總是不斷向前,由于自身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它民族的影響等原因,清代至民國楚雄州彝族服飾在300余年中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如定遠(今牟定)彝族先民白倮亻羅(撒毛朵)在清康熙服飾的基礎(chǔ)上,婦女服飾增加了背飾白團氈,胸前束圍腰,用布做系帶,圍腰及圍腰帶綴彩色纓絡,說明至遲到清道光時,定遠彝族即使用了彩色纓絡裝飾物。其物從現(xiàn)有民族學資料分析,其原料當來自內(nèi)地,在本地融入民族元素制作而成。至民國時,接近城郊或與漢族長期雜居的彝族服飾已趨漢化。

參考文獻:

[1][明]徐栻、張澤.隆慶楚雄府志[A].杜晉宏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楚雄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29

[2][清]張嘉穎.康熙楚雄府志[A].芮增瑞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楚雄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97

[3][清]蘇鳴鶴.嘉慶楚雄縣志[A].熊次憲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楚雄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644

[4][清]沈宗舜.宣統(tǒng)楚雄縣志述輯[A].張海平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楚雄卷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994

[5][清]甘雨.光緒姚州志[A].張海平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姚安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498

[6][民國]段世璋.民國姚安縣地志[A].卜其明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姚安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914

[7][民國]由云龍.民國姚安縣志[A].芮增瑞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姚安卷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576

[8][清]吳殿弼.康熙大姚縣志[A].張海平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大姚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8-10

[9][清]郭存莊.乾隆白鹽井志[A].張海平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大姚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421

[10][清]劉榮黼.道光大姚縣志[A].陳九彬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大姚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77-179

[11][民國]郭燮熙.民國鹽豐縣志[A].杜晉宏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大姚卷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122

[12][民國]大姚縣署.民國大姚縣地志[A].張海平、卜其明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大姚卷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693

[13][清]陳元、李猶龍.康熙鎮(zhèn)南州志[A].曹曉宏、周瓊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南華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3

[14][清]李毓蘭、甘孟賢.光緒鎮(zhèn)南州志略[A].曹曉宏、周瓊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南華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16

[15][清]莫舜鼐纂修,王弘任續(xù)補.康熙元謀縣志[A].李在營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元謀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48-49

[16][清]王春賢、陳淳.康熙武定府志[A].曹曉宏、周瓊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武定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44-46

[17][清]郭懷禮、孫澤春.光緒武定直隸州志[A].趙志剛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武定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50

[18][清]李銓.康熙廣通縣志[A].張海平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祿豐卷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83-384

[19][民國]伍作輯.民國廣通縣地志[A].卜其明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祿豐卷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424

[20][清]張彥紳.康熙定遠縣志[A].卜其明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牟定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4

[21][清]李德生.道光定遠縣志[A].卜其明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牟定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62-163

[22][民國]趙培元.民國牟定縣地志[A].卜其明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牟定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74

[23][清]張倫至.康熙南安州志[A].楊壬林、張海平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雙柏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5-16

[24][民國]王國棟.民國摩芻縣地志[A].楊壬林校注//.楊成彪.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雙柏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