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磊
博格達,在蒙語中意為“神靈”,而矗立在新疆天山山脈東段的博格達峰,是一座被當(dāng)?shù)厣贁?shù)名族稱為“祖峰”的圣山,海拔達到5445米,頂部終年積雪,巍峨雄壯。在博格達峰周邊,遍布著深不可測的冰裂縫、高聳的達坂、清澈的溪流、郁郁蔥蔥的森林和連綿起伏的高山草甸,是理想的徒步穿越之地。多年以來,博格達一直敞開博大的胸懷,接納著絡(luò)繹不絕的登山者、探險家、科學(xué)家和徒步者。
2014年夏,高溫天氣持續(xù)不停,我和15位驢友攜手同行,從博格達峰南坡下的起點“三個山村”出發(fā),進入到“三個岔河谷”,穿過一號冰湖,然后翻越簡單達坂,向北下行至后山冰湖,最后到達終點——白楊河溝口。
大自然是講究平衡的:你若想欣賞美景,就必須付出艱辛的代價。一路上,我們幾番經(jīng)歷生死考驗,那驚心動魄的瞬間至今難忘,但就在我們涉險的同時,博格達也把它壯觀的美景毫不吝嗇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三個山村→一號羊圈→二號羊圈
傍晚時分,天空出現(xiàn)了一抹紅霞,與碧綠的草地相映成趣,壯麗的美景瞬間驅(qū)走了我們的疲乏,隊員們紛紛跳出帳篷,草地頓時喧鬧了起來……
從達坂城西溝鄉(xiāng)的“三個山村”出發(fā)時,太陽正緩緩西沉,雖然天色將晚,但大家的心情異常亢奮,領(lǐng)隊和我背著近20斤的大包,行走在最前面。沒走多久,一片遮天蔽日的白楊林映入眼簾,青白色的樹干高達五、六米,十分挺拔,穿梭此間,猶如走進童話世界,原來是到了“三個岔河谷”。在這里短暫流連之后,我們徑直向一號羊圈行進。
沿著亂石灘一路前行,路邊布滿形態(tài)各異、色彩繽紛的野花,它們隨風(fēng)搖曳,仿佛是在招手歡迎遠道而來的我們。路途上,不時有晚風(fēng)送來清爽的氣息,讓人心情格外爽朗??上Ш镁安婚L,遠處的天際突然涌出大片烏云,不一會兒,傾盆大雨直瀉到遠處的山頂上,而我們這邊的天色也開始暗下來。大自然就是這樣反復(fù)無常,讓我們不敢對后面的行程掉以輕心。
步行約5公里,到達一號羊圈。隨后,坡度急劇上升,我們進入了哈薩克牧民的牧場。天色越來越陰沉,我們加快步伐,終于在晚上8點趕到了第一天的宿營地——二號羊圈。營地海拔約2500米,附近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兩側(cè)的山坡上,還有許多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巖畫。遺憾的是,我們沿途沒能一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北山羊的真容。據(jù)說,北山羊擅長跳躍和攀登,腳趾像鉗子一樣有力,能夠在陡峭的巖石間靈活奔跑,因此也被叫做“懸羊”。由于亂捕濫獵和肆意開發(fā)高山牧場,嚴重威脅到了北山羊的生存,它們已被列為我國的瀕危物種。
傍晚時分,天空幻化出一抹紅霞,與碧綠的草地相映成趣,壯麗的美景瞬間驅(qū)走了我們的疲乏,隊員們紛紛跳出帳篷,用相機留下這難忘的美景,而后三三兩兩地散步、聊天,草地頓時喧鬧了起來。正當(dāng)我們還在陶醉時,山腳下有兩個哈薩克牧民正騎馬向我們走來,領(lǐng)隊便熱情地招呼他們,遞馕、倒酒,圍坐在一起閑聊。
哈薩克族天生能歌善舞。酒過三巡,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牧民展開喉嚨唱了一曲。雖然聽不懂哈薩克語,但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節(jié)奏明快,愉悅動聽,特別是唱到某些音節(jié),眉毛還會隨著韻律輕挑一下,仿佛在和你講故事一般,讓我們感受到了哈薩克人熱情奔放、質(zhì)樸爽朗的性格。
二號羊圈→三號羊圈→碎石達坂→三個岔山口→一號冰湖→登山大本營
“三個岔”四面環(huán)山,四季飄雪,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冰川。一號冰湖就位于“三個岔”后面,湖水順著峭壁直瀉而下,發(fā)出“轟隆隆”的巨響。
來到博格達峰,倘若不去體驗冰湖上行走的快感,就等于沒來過這里。在博格達峰腳下,點綴著大大小小的冰湖,在陽光下泛著碧藍色的光澤,神奇而美麗,同時也暗藏殺機。
也許是想早點邂逅冰湖,第二天大家起得很早。我們沿著山溝前行,攀過一段漫長的山地,來到海拔3000米的坡頂,此時,一大片橘黃色的野花突然映入眼簾,別樣的美讓人意外而驚喜。遠處,博格達峰也露出一角,巍峨挺立,那神秘而莊重的氣勢,讓我們既興奮又驚奇。之后,我們在地勢較為平坦的馬道上行走,一邊是高山草場,一邊是陡峭的峽谷,一些隊員擔(dān)心錯過這絕佳的風(fēng)景,一路走一路拍,還有的隊員大步流星,享受著“自虐”帶來的暢快。
越過一段橫切路之后,地勢變得平坦,一片深綠色的高山草甸出現(xiàn)在眼前,讓人為之一振。穿過草甸前行約2公里后,再渡過一條小河,就抵達了博格達峰南坡的腳下。山上的冰川順勢而下,在我們面前融化成河水。這里三面環(huán)山,曠古幽靜,青草繁茂。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聽著潺潺的水聲,看著藍天白云和雄偉的雪山,還有遠處山腰上悠閑吃草的牛羊,多希望時間可以停在這里——這一刻,什么也不用想,只要靜靜地享受大自然的脈脈溫情就可以了。
戀戀不舍地離開草甸,繼續(xù)我們的旅程。峽谷開始變窄,在馬道的左邊,一條巨大的冰河出現(xiàn)在眼前,冰河厚約一米,表面粗糙,有的地方已經(jīng)干枯,形成一個斷裂帶。在炎炎的夏日,這里卻是冰雪世界,真讓人心曠神怡!我想:徒步的樂趣,就是你在途中遇到意外和驚奇,神秘多彩的景象不斷地刺激著你的感官神經(jīng),滿足你的好奇心。
順著冰河旁的碎石路前行,就到了碎石達坂。雖然碎石達坂只有100多米高,但此前一直在較為平坦的路上行走,猛然出現(xiàn)了陡坡,加上一路疲憊,還是給大家增加了不少壓力。
翻過碎石達坂,我們登上了海拔3500米的“三個岔山口”,凜冽的寒風(fēng)卷起白雪,不斷向我們呼嘯而來?!叭齻€岔”是一處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也是博格達峰分水嶺的發(fā)端。這里四季飄雪,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冰川,一號冰湖就位于“三個岔”后面,湖水順著峭壁直瀉而下,發(fā)出“轟隆隆”的巨響。
走在一號冰湖的邊緣上,發(fā)現(xiàn)微風(fēng)已經(jīng)吹醒了大地,嫩綠色的小草鉆出了地表,使得這片冰雪世界多了幾分生機。馬道漸漸模糊起來,最后在一處巨石旁沒有了痕跡。領(lǐng)隊看了看那塊石頭,用登山杖戳了戳冰面,琢磨片刻后,決定繞過巨石,從冰面上穿越冰湖。
領(lǐng)隊叮嚀大家不要在冰面上亂跑,一定要跟著他的腳印走,以免掉進冰湖。此時,湖面已開始部分融化,如果不慎掉下去,刺骨的湖水會讓人瞬間失去知覺,不僅沒有體力爬上來,還會連累隊友。所以隊員之間相互拉開了一定距離,以避免危險。
一步一步行走在冰面上,腳下不時傳來流水聲,讓我們提心吊膽。由于應(yīng)力作用,一些地方有湖水被冰層擠壓出來,又被冷空氣凍結(jié),看上去晶瑩剔透。
小心翼翼到達對岸后,沿著碎石路行走不久,一條清溪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是從博格達峰山腳下的二號冰湖流出來的。此時正值夏季,溪水流速不算太高,我們輕松地渡過溪流之后,穿過一段冰川,翻過一個小山包,約半小時就抵達了登山大本營。此時,博格達峰已經(jīng)完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它的壯美、巍峨和肅穆,真的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在大本營,我們看見了3位香港登山隊員的墓地,他們是在一條通往博格達峰的十分險峻的雪槽上失蹤的。如今,他們的靈魂在這片無垠的雪海中,向每一位過客訴說著勇者們曾經(jīng)的艱辛和無畏的精神。一位登山家說過,面對詭譎多變的自然,更能體會到生命的真實。
太陽漸漸西沉,漸隱的余暉灑在博格達峰頂上,金光閃閃,分外耀眼。這樣神奇的景觀,總會觸發(fā)身體里的每一根感官神經(jīng),讓你覺得亦幻亦真。
登山大本營→二號冰湖→簡單達坂→后山冰湖
我先把右腳踩在那塊突起的石頭上,正當(dāng)左腳隨著重心移過來的那一剎那,石頭突然垮掉了,瞬間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心里一沉:“完了!”
太陽從山脊線上徐徐升起,發(fā)出刺眼的光芒,陽光照射下的博格達峰通體閃著銀光,顯得神圣、壯麗。領(lǐng)隊一臉嚴肅地說:今天的旅程堪比過鬼門關(guān),或許會遭遇可怕的冰裂縫和雪崩。大家聽后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上午8點,我們離開營地,沿著二號冰湖旁的碎石路走了約2公里,抵達冰巖混合地帶,我看見冰巖中間有一條河順著冰川的走向流淌……
在冰川之間的斷裂帶上,總是布滿無數(shù)的冰裂縫,冰裂縫下面就是深不見底的冰河和垂直的冰洞,可謂危機四伏。上世紀(jì)80年代,日本登山隊員白水滿子就是掉進了這樣的冰裂縫遇難的。尤其可怕的是,由于許多冰裂縫被積雪覆蓋,根本看不見,這就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領(lǐng)隊在前面探路,后面的隊員緊緊跟隨,并采用結(jié)組的方式通過。領(lǐng)隊選了“多多”、“北極熊”和我組成一隊,由他在前面探路,我們緊跟其后,相互之間系上結(jié)實的繩索。這樣的方式可以保障在一人掉進冰縫時,其他人能夠快速援助。
領(lǐng)隊在前面拿登山杖試探,某一個地方,他的登山杖一下就插進去一米多深,趕忙扭過頭來對我們說:這里有冰裂縫,一定要踩著前方隊員的腳印前進……不多久,領(lǐng)隊又再次高喊:這里有條冰裂縫!喊完后,他繼續(xù)在前方和左右探路,不一會兒,他突然站起來,朝遠方看了看,表情凝重地說:“小心,這邊有條大斷裂帶!”我們跟著他往右側(cè)迂回,還沒走出兩步,就看見他的身體突然一下子就陷到了半腰處,我下意識地順勢側(cè)臥在雪地上,緊緊抓住動力繩,做好支撐,同時向后面高喊:領(lǐng)隊掉進冰裂縫了,快拉!
沒料到的是,因為這一聲高喊,我差點被勒死——因為我處在結(jié)組的第二個位置,只要我拉緊繩子,領(lǐng)隊就不會繼續(xù)往冰縫里掉,可是在我后面的“多多”和“北極熊”也開始使勁拉繩子,兩股拉力就把我緊緊勒住了,我憋著半口氣高喊,他們才趕緊松開。我喘了一會兒粗氣,平復(fù)下來,開始將前面的繩子一點點往上拉,“飛翔”終于從冰裂縫鉆了出來,他拍拍身上的雪,面不改色地對大伙說:“一定要按著前面隊員的腳步走,別到處瞎跑,這里有條巨大的冰裂縫!”不過沒走多遠,我也不慎掉進了一條冰裂縫,幸好有前車之鑒,很快就被隊友拉了出來。
大約4個小時后,我們到了攀登博格達峰的C1營地,也就是簡單達坂的腳下。休整半小時后,開始進行翻越。但由于簡單達坂的垂直坡度有七、八十度,而此地海拔也超過了4000米,缺氧和高原反應(yīng)很快就襲來:步伐異常沉重,每往上走一步都很吃力,大家就像毛毛蟲一般向前慢慢挪動。剛爬到達坂的半腰,又遭遇一片崖壁,需要橫切過去。那突兀的冰巖,看著就讓人膽顫心驚。領(lǐng)隊踩著一塊突起的巖石,身體跟著一橫,便輕松地過去了。輪到我,看看下面剛爬過的路,幾乎垂直的山體讓我心里瑟瑟發(fā)涼,但沒有退路,只能咬緊牙、硬著頭皮過去。我先把右腳踩在那塊突起的石頭上,正當(dāng)左腳隨著重心移過來的那一剎那,石頭突然垮掉了,瞬間我的大腦一片空白,眼前已是一片漆黑,心里一沉:完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只強有力的手拉住了我的背包,原來是“多多”抓住了滑墜的我——如果不是“多多”出手相救,后果不堪設(shè)想。此時,在威嚴的大自然面前,我們只能謙卑、謹慎。后來聽一個女隊友說,看見我滑下去的那一瞬,她的心都差點跳了出來。這個簡單達坂,可真不簡單??!
過了這段驚險的冰巖,再往上攀爬約半小時,就到了海拔4115米的簡單達坂頂部。站在達坂頂上四望,周圍一片皚皚的雪原,蔚為壯觀。而達坂北面的積雪比南面要厚很多,所以我們下行時會更加艱辛。
領(lǐng)隊依舊在最前面踏雪,為我們開路。北面的山坡,比南面更陡峭,氣勢更恢宏,崖壁上還積著厚厚的雪,可能是受到了我們行走時的震動,前方突然傳來一陣陣沉悶有力的巨響,像是大樹被折斷時發(fā)出的聲音。領(lǐng)隊說那是雪崩的前兆,但不用害怕,因為那里離我們還很遠。一路上,我們踏著小腿深的積雪和無盡的碎石,來到冰川的最邊緣,然后開始漫長、單調(diào)的行走。要穿越崎嶇不平的石頭,需要一定技巧,一旦失去平衡就很容易崴傷腳。一路向北下行了900米后,終于抵達了當(dāng)天的營地——海拔3200米的后山冰湖。
晚上的氣溫很低,估計只有零下1℃。匆匆吃完晚飯,我們就早早休息了。躺在睡袋里,臉痛得火辣辣的,如同被無數(shù)細針扎過一般——臉部被嚴重曬傷,脫了一層皮。這一路的旅途,可真是鳳凰涅槃一般的煉獄!
后山冰湖→高山草場→白楊河溝口
高山草場上鋪滿五顏六色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山腰悠閑地吃草,遠處的氈房升起裊裊炊煙,這田園牧歌似的畫面,真讓人流連忘返。
走出寒冷的后山冰湖,隱隱約約聽到了牛羊的叫聲,領(lǐng)隊斷定前面有草場,前行不久,果然有一片高山草場映入眼簾。草場上鋪滿五顏六色的野花,其間的馬道清晰可見,沿著馬道一路下行,成群的牛羊在山腰悠閑地吃草,一個哈薩克牧民正騎著馬尋找走失的羊羔,遠處的氈房升起裊裊炊煙,這田園牧歌似的畫面,真讓人流連忘返。
在草場盡頭,從一個山坡下行100多米,就進入了長滿杉樹的河谷。河谷深處不時傳來馬鹿的呦嗚,有時還能看到神秘的動物在樹林間穿梭,領(lǐng)隊叮囑大家千萬不要走散,以免遭到野獸的攻擊。大家原本平靜的心,立刻緊張起來。在一個小坡處,冰川融化的雪水開始匯集成涓涓細流,往下蔓延,滋養(yǎng)著沿途各種動植物,直到與遠方的大河相交匯。
最后一天的行程雖然有20公里,但是一路都是下坡,比起前幾天輕松愜意了很多。穿過幽寂深邃的峽谷森林,我們便到達了終點白楊河溝口,此次徒步穿越之旅也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坐在返回烏魯木齊的車上,喝著用博格達峰上的冰雪配兌的啤酒,心里五味雜陳:在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之后,身心已徹底放松了下來,在收獲了美景的同時,更領(lǐng)略到了大自然的狂暴與溫存,那份甘苦并存的感受,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體會。
人們對精神的渴望,其實并不亞于對物質(zhì)的需求,靈魂也需要有地方休養(yǎng)和放空。行走在純潔的山谷間,時間可以變得靜止,生命可以變得純粹而豐富。再見,博格達峰!不久的將來,我一定還會再來探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