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起名字往往是中國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中國人的名字,既承載著長輩的美好期望,也留存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抗生、解放、建國、援朝、衛(wèi)國、躍進、向東、繼紅……這些并不是動詞,而是作為人名普遍存在于我們的身邊。這些名字誕生于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與一個個歷史事件相關(guān)聯(lián),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依琳、文博、天逸、嘉怡、夢潔、睿聰、珺瑤、昊天……這些充滿美好寓意和鮮明個性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80后”、“90后”、“00后”身上。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人們的個性得以張揚的表現(xiàn)之一。
中國人的名字,折射歷史事件,反映社會發(fā)展;中國人的名字,蘊含中華文化,彰顯漢字優(yōu)美。
近日,微博中一個名為“你聽過最美的名字”的話題成為熱門,引來眾多網(wǎng)友的轉(zhuǎn)發(fā)和討論?!癅成都微吧”列出百余個名字,“之柔、夏青、妙菡”等,令不少人直呼“好美”;也有不少人開始懷念起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充滿中國文化底蘊和詩意的名字,如“岱川”、“景梵”、“江憐南”等。
起名字往往是中國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中國人的名字,既承載著長輩的美好期望,也留存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從名字可以判斷年齡
每一個漢字都有著獨特的形音義內(nèi)涵。“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中國人的名字既是家族血脈傳承的符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發(fā)展和時代變遷的記錄儀。
過去中國人大多按照家譜或族譜來起名字,經(jīng)常會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來區(qū)別同一個家族的不同輩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個字表示輩分,而用另一個字表示取名所標示的含義。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來表示同一輩分。這類名字突出的是家族縱向血脈傳承功能。
新中國成立后,名字的事件紀念功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叫建國、國昌、國強、建華的男孩子,大多出生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的一位叫“國昌”的老領(lǐng)導(dǎo)就是新中國的同齡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叫張建國、李建國、王建國分別有7萬多人;叫張國強、李國強的也各有4萬多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叫援朝、反帝、衛(wèi)國的人與這一歷史事件有著直接聯(lián)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上萬的人叫張衛(wèi)國、李衛(wèi)國、王衛(wèi)國,也有近千人叫李援朝、王援朝、張援朝。
叫衛(wèi)紅、衛(wèi)兵、文革、衛(wèi)東、繼紅的人,大多出生于1966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許多人為了表示對“文革”的擁護而把自己原來的名字改成上述名字。
起單字名的人,多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之后。當然,單字名也帶來了重名問題,據(jù)學校老師反映,有時一個班里就有兩個叫李揚的學生,只能以大李揚、小李揚加以區(qū)分。
改革開放以來,仿照英文名字發(fā)音起名開始在城市流行,出現(xiàn)了查理、文迪、羅斯、安妮等一批帶著洋味兒的名字。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優(yōu)美的3字名重新開始流行。
2000年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后出生的獨生子女陸續(xù)進入婚育年齡,出現(xiàn)了父母雙方的姓再加名字的4字名,如馬李文博、孫富亞雄、楊吳依雪等,既體現(xiàn)男女平等,也彰顯了這些年輕父母的個性……
從這些帶有明顯時代特征的名字中,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他(她)的年齡。這也是中國人名字中的一個獨特而有趣的現(xiàn)象。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所長、中國民俗學會常務(wù)理事蕭放說,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名字是中國人人格理想、審美情趣、信仰觀念的具體化,同時也是中國人利用漢字形音義的韻味傳承中華文化的獨特方式。
冷僻字入名有弊端
近年來,現(xiàn)代人追求個性的特征在起名字方面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不少人喜歡在名字中用生僻字、異體字,甚至是廢棄字。也有些人迷信所謂命運的好壞與名字筆畫、寓意有關(guān),于是花錢請人為自己重新取名,而所取的名字往往都是一些冷僻字、異體字、廢棄字,如公式、緈、碭、蓪等字紛紛入名。上海閔行區(qū)的一名小學老師,為了在新學期伊始能正確地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不但準備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還去買了《康熙字典》和《生僻字字典》。
針對這一現(xiàn)象,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語言學教授郭風嵐指出,以冷僻字、異體字、廢棄字入名弊端很多,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一系列麻煩,造成社會運營成本增加。首先,因為電腦字庫里沒有這些冷僻字、異體字、廢棄字,在戶口登記、身份證輸入、銀行開戶時會大費周折;其次,孩子上學后首先要學會寫自己的名字,而冷僻字、異體字、廢棄字往往筆畫繁多,孩子掌握起來十分困難,等于人為地給孩子設(shè)置了障礙;第三,別人讀不出或讀不對自己的名字,會造成雙方的尷尬,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交際,甚至會造成其心理陰影。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鋒表示,名字既有文化內(nèi)涵,也是一個人的社會符號,并不是越生僻、越有個性就越好。其實,一些朗朗上口的好名字并不包含冷僻字,卻既有文化底蘊,又有詩意。
外國人喜歡的中國名字
一個美國學生上世紀80年代初來到中國留學,他十分喜愛中華文化,崇拜毛澤東主席,認為毛姓是中國第一姓,因此給自己起名“毛天賜”,自我感覺很牛。但朋友們都叫他“阿毛”,聽上去像叫鄰家小孩,多了一分親切,少了一分神氣。這令他多年后提起此事仍然耿耿于懷。
近年來,學中文的外國人日眾。像大多數(shù)學英文的國人先要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一樣,學中文的外國人也希望自己擁有一個中文名字。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北京中國學中心教師江偉紅已經(jīng)記不清曾給多少留學生起過中文名字。她說,給學生起中文名字,一般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學生英文名字的發(fā)音,二是學生本身的氣質(zhì)和特點。比如一個女生英文名字叫“Rachale”,人又長得白凈文氣,我給她起名“瑞雪”。該中心的楊曉輝老師則介紹了留學生喜歡的中國名字。她說,許多留學生都知道中國功夫和功夫明星李小龍,也了解龍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所以不少人喜歡在自己的中文名字中帶一個“龍”字,叫“張小龍”、“唐小龍”的很多,有的甚至直接起名“李小龍”。
有些學中文的外國人喜歡自己起名字,但由于中外文化差異和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起的中文名字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很搞笑,比如電機、熊貓、白兔……有一個男生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虎血”,因為他覺得英文“TigerBlood”很酷??墒窃谥袊丝磥恚@個名字卻不太恰當。
中文名字包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元素。起一個既個性化又優(yōu)美動聽的中文名字,講解為什么起這個名字和這個名字背后聯(lián)接的中華文化,可以提高外國人學習的興趣,拉近他們和中國文化的距離,一舉兩得。起名字的過程,也是他們學習中文的過程。海內(nèi)外的對外漢語教師們,可別小看給洋學生起中文名字這件事。
>>>相關(guān)鏈接
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怎樣給子孫取名
習近平夫婦為女兒取名“明澤”的緣由——“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們對女兒的期許,也是他們質(zhì)樸家風的寫照。
庫恩所作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也曾披露江澤民的家庭狀況以及他給兒子取名的由來。1949年12月,23歲的江澤民與王冶坪結(jié)婚。1952年,年輕的江澤民夫婦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他取名為“綿恒”,意思是“綿和恒久”。1954年,他們的第二個兒子也出生了,他們給他取名為“綿康”,意思是“綿和康健”。
中共第一代領(lǐng)導(dǎo)人如何給孩子取名較多地見諸公開報道。毛澤東跟楊開慧生有三子:長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三子毛岸龍。岸取高大、偉岸之意,英是才智過人,青則為年輕、長久,龍具騰飛之意。作為炎黃子孫圖騰的龍,是華夏民族的象征。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名字,很有些毛澤東的氣概。
葉劍英的孫女葉明子于1979年出生在北京。戰(zhàn)功顯赫的爺爺希望她“明月如心”。明子是爺爺?shù)恼粕厦髦?,從小在老人身邊長大。
“鄧小平故居”陳列著小平全家合影的照片。他的家庭是在戰(zhàn)爭年代中建立的。他的夫人卓琳生有兩男三女。長子樸方,生于劉鄧大軍的軍營中,鄧小平求劉伯承賜名,劉說中國有句吉祥話為“純樸方正”,就叫“樸方”如何?后來,次子降生,鄧小平以“質(zhì)樸”配對,定名為質(zhì)方。
鄧小平是講男女平等的,既然男孩由自己做主命名,女孩命名就全權(quán)交給卓琳了。卓琳就以己名為女名,一曰“林”,一曰“楠”,一曰“榕”,林、楠、榕皆為神州大地林木,其意是望女成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