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由指揮弗里德·貝尼爾斯創(chuàng)建,目前共有80名團員。合唱團演唱曲目廣泛,從17世紀至21世紀的作品均有涉獵,涵蓋歌劇、清唱劇、民謠等多種音樂類型。團員們所具有的精湛演唱技巧為詮釋不同年代風格的作品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每一位團員均具備高水平獨唱的能力。憑借極具感染力的音色,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以其獨特的風格躋身當今杰出演唱團體之列。
I ART:最初是怎樣的一個契機促使你創(chuàng)建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的?
弗里德·貝尼爾斯:1968年,我建立了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當時我還在上學。我希望借此提高人聲在演繹各年代和各種形式作品時的技巧和表演水平,媲美專業(yè)的器樂演奏。剛開始我們只演唱無伴奏人聲作品,后來才慢慢拓寬演出曲目和類型。
I ART:在你看來,一個優(yōu)秀的合唱團體應當具有哪些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又是如何在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中體現(xiàn)出來的?
弗里德·貝尼爾斯:一個優(yōu)秀的合唱團需要完美的和聲、成員出眾的個人能力,也要能適應不同曲目。
斯圖加特合唱團演唱曲目涵蓋了17世紀至21世紀的作品,除了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外,他們幾乎演唱所有的曲目。然而,合唱團的靈活性不僅在于風格,也在于音樂種類,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可以演唱歌劇和清唱劇,也可以進行無樂器伴奏清唱。每一位合唱團成員都可以進行高水平的獨唱。
從目前的80位團員中我可以自由地從中挑選所需的音色以符合各種年代風格的人聲作品。比如,由20人所組成的無伴奏合唱團;專攻19世紀或20世紀人聲作品的歌手;對巴洛克作品學有專精的歌手(由假聲男高音擔任女低音,加上其它專攻巴洛克形式音樂的歌手)。有時可能需要60人的編制演出18世紀到20世紀的神劇和歌劇作品。
I ART:從此次演出曲目中可以看出,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演唱曲目的風格及類型非常多元,請談談合唱團在自身特色及定位方面的思考。
弗里德·貝尼爾斯: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在1968年成立。之后,我又分別成立了另外兩個樂團。1991年,斯圖加特巴洛克樂團和斯圖加特古典愛樂樂團建立。巴洛克樂團演奏的主要是18世紀的樂器,古典愛樂樂團演奏的是19世紀至21世紀的音樂,運用的是現(xiàn)代的樂器。
相比這兩個演奏曲目相差甚大的樂團,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演出的作品更具有包容性。一方面是經典作品,無論是指揮蒙特威爾第、巴赫、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的聲樂作品,還是指揮門德爾松的舞臺音樂,或是亨德爾的交響曲,我總是注意將原作作為最理想的音樂,忠于原作。同時,我也致力于重現(xiàn)18世紀的歌劇作品,并投身于當代作曲家音樂作品的首演。所以,合唱團演出的作品既有巴洛克作品,也有神劇和歌劇作品,同時也會有民謠作品和現(xiàn)代作品。
I ART:每一部作品的成功上演無疑需要指揮家與演唱者們的默契配合,可否談談你與合唱團成員在平日排練時的工作方式?
弗里德·貝尼爾斯:我們的團員來自德國各地,有時也來自鄰近各國。經過征試并與指揮進行長達數(shù)小時的一對一排練,才能成為本團的正式團員。這種系統(tǒng)不僅能保有風格上的彈性,同時也能避免各自所養(yǎng)成的表演既定模式。
對于已有的團員,我們保證足夠的練習,也會聆聽大量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一些音樂,特別是巴洛克音樂,其音樂色彩是很難把握的,所以我更希望團員領會聲音中的色彩,讓這些色彩融在身體里,用身體自然的反應去演唱。(采訪/編輯: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