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柔
有品質(zhì)的生活
●王小柔
一個朋友忽然問我:“你最近做什么小茶點了?”我這才想起來,廚房里放著滿滿當當一柜子烘焙的東西已經(jīng)很久沒用了。我回家熱血沸騰地一樣一樣往外拿。
冰箱的冷凍箱里還存著蛋撻坯子,我把它們像餃子似的排好隊擺著,但突然忘了蛋撻液怎么做了,于是趕緊上網(wǎng)查烘焙名人的微博。查找的時間是漫長的,長到烤盤上的蛋撻坯子都開始流水了。我媽很是淡定從容:“看看冰箱里有什么就放點兒什么吧。但有一點,如果不好吃,你也都得吃進去,不能浪費?!蔽亿s緊再次打開冰箱。4個雞蛋,蛋黃蛋清分離、面粉、吉士粉,開始攪和。
烤箱的計時器“叮咚”一聲,科學實驗就算起頭兒了。我先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蒙”20分鐘,之所以要用“蒙”,是因為我也不知道該烤多長時間,網(wǎng)上有寫讓烤20分鐘的,也有讓烤15分鐘的。當計時器歸位,我媽進廚房,看了看,然后以常年烙餅的經(jīng)驗斷定“沒熟”!隨手又轉(zhuǎn)了10分鐘的定時。
半小時后,我用專業(yè)的防高溫手套把蛋撻端出來。顏色不對??!正常的蛋撻一出鍋,就跟里面盛著雞蛋羹似的,金黃。我做的這個跟盛著碗稀飯似的,白的!在互相勸說下,在座的每人拿了一個。整體評價很快就出來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真惡心!”這時候我媽發(fā)話了:“你把里面雞蛋都吃了,殼大家分分。下次別做了,可惜了雞蛋?!蔽夷笾亲?,一勺一勺給自己灌怪味雞蛋,邊咽邊慶幸沒有在人人都買面包機的春風下也跟著進一個。
我頂討厭那些鼓吹生活品質(zhì)的字句,那些有大把時間和閑情的人不是今天讓大家自己做烘焙,就是明天讓大家都去鄉(xiāng)下田間拔菜,說那種日子才是有機日子。我去過綠色蔬菜的大棚里,說實話,跟我們老家施化肥的大棚蔬菜沒啥區(qū)別,可在城市邊緣,人家管大棚叫“綠色農(nóng)莊”,是生態(tài)旅游的一部分。有一天我跟著一群熱愛生活的人去了,一人領一塑料袋往大棚里一鉆,累累果實就在眼前,摘吧!可那些綠葉菜還沒等我們開車回市內(nèi),已經(jīng)蔫得像被揉爛的紙,蘿卜和黃瓜在這樣一個妖艷欲滴的季節(jié),里面卻都是糠的。
我決定不嘗試“有品質(zhì)的生活”了,熟悉的日子才是踏實的日子,舒服的生活才是最有品質(zhì)的生活。
(摘自《讀者·原創(chuàng)版》 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