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春
在遲到了幾周后,“滬港通”終于正式開啟,11月17日開始滬港通將正式開通。也拉開了香港和內地金融市場融合的序幕。從4月份宣布開始準備,到受不確定因素推遲,到最終落實,兩地市場等待超過半年時間。
“滬港通”作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一部分,在提議之初是更多的解讀為了提振低迷的A股市場,引導更多國際長期資金進入A股市場。但經(jīng)過了半年的預熱,A股市場已經(jīng)擺脫了年初的低迷,指數(shù)創(chuàng)3年新高,日成交量創(chuàng)5000億人民幣以上的天量。反觀港股市場,指數(shù)缺乏方向,成交量持續(xù)處于600億港幣左右的水平。似乎現(xiàn)實意義上看,港股更需要“滬港通”來刺激。
本周受到了“滬港通”正式開通的刺激,港股終于持續(xù)的出現(xiàn)了資金流入。首當其沖的當屬券商類股,今年7月以來A股市場成交持續(xù)的放大,各大券商的營收也紛紛的創(chuàng)出了年內新高。加上業(yè)務結構的改革以及產品的創(chuàng)新,券商明顯的感受到了市場的“錢景”。港股市場兩地上市的內地券商股主要是海通證券(6837)和中信證券(6030),單獨香港上市的銀河證券(6881)和次新股中州證券(1375)。相對于A+H的海通證券(6837)和中信證券(6030)僅在本地上市的銀河證券(6881)和中州證券(1375)表現(xiàn)則強勁許多,特別是中州證券(1375)從6月底上市以來反復走強,從2塊港幣附近一路上漲到接近5港幣水平。
相對于內地券商的強勢而言,本地券商雖然也受到“滬港通”的刺激,但本周表現(xiàn)并不強勁,一方面是過去半年已經(jīng)累積了不小的漲幅,另一方面則是滬港通對于本地券商來說并不能簡單認為完全利好。放開了部分港股市場以后本地券商內地攬客的競爭壓力將增加,加上內地券商傭金水平非常之低也將打壓本地券商的競爭優(yōu)勢。除了券商外,港交所(0388)和主要的結算銀行,如中銀香港(2388)的確將受益于“滬港通”,當然股價上也隨之表現(xiàn)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