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華
平面向量部分概念多、公式多、運算法則多,向量的運算與實數(shù)的運算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向量的特征,抓住向量的本質(zhì).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錯.老師在教學(xué)實踐中發(fā)現(xiàn),同學(xué)們在向量學(xué)習(xí)中存在概念不清、錯誤類比、以偏概全、對公式(性質(zhì))記憶混淆等所導(dǎo)致的錯誤,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一、對概念理解不清而致錯
例1給出下列說法:①若AB=DC,則A、B、C、D是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②若AB,CD滿足|AB|>|CD|,且AB與CD同向,則AB>CD;③若a=b,b=c,則a=c;④若a∥b,b∥c,則a∥c;⑤在△ABC中,若AB·BC>0,則△ABC是鈍角三角形.正確的序號是.
錯解:∵AB=DC,∴AB
瘙 綊 DC.
∴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故①對;
又∵|AB|>|CD|,∴AB>CD,故②對;
根據(jù)平行的傳遞性知④對.
因此,正確的序號是①②④.
剖析:①判斷錯誤是由于未能正確理解向量相等的概念,因為AB=DC時,A,B,C,D四點可能在同一條直線上;②判斷錯誤是因為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兩個向量不能比較大??;④判斷錯誤是因為b=0時,a與c不一定平行.
正解:兩個向量相等,必須同向且等長,故③正確;AB·BC>0,則AB與BC的夾角為B的補角是銳角,所以B是鈍角,故⑤正確.
故填③⑤.
特別提醒:要正確解答有關(guān)向量的辨析題,必須準(zhǔn)確理解向量的有關(guān)概念及相關(guān)的運算法則,并注意區(qū)分與實數(shù)概念、運算法則的不同.
二、忽視向量共線時的特殊情況
例2已知向量a、b、c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兩所成的角相等,并且|a|=1,|b|=2,|c|=3,求向量a+b+c的模.
錯解:由已知可知a、b、c都為非零向量.又它們兩兩所成的角相等,故所成的角為120°,而(a+b+c)2=12+22+32+2×1×2cos120°+2×1×3cos120°+2×2×3cos120°=3,所以|a+b+c|=3.
剖析:向量a、b、c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兩所成的角相等,有兩種情況,即成120°的角或成0°的角,所以上述解答忽視了a、b、c共線同向的情況,所以要分類討論.
正解:①當(dāng)a、b、c不共線時,解答同上.
②當(dāng)a、b、c共線同向時,即a、b、c兩兩所成的角為0°時,|a+b+c|=|a|+|b|+|c|=1+2+3=6.
綜上所述向量a+b+c的模為3或6.
特別提醒:共線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而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線向量.規(guī)定:0向量與任意向量平行.
三、不考慮向量夾角的范圍及相應(yīng)兩個向量的方向而致錯
例3已知a=(k,6),b=(3,2),設(shè)a與b的夾角為θ,要使θ為銳角,求k的取值范圍.
錯解:∵θ為銳角,
∴cosθ>0,
∴a·b=|a||b|cosθ>0,
得3k+6·2>0,即k>-4.
剖析:本題誤以為兩非零向量a與b的夾角為銳角的充要條件是a·b>0.事實上,兩向量的夾角θ∈[0,π],當(dāng)θ=0時,有cosθ=1>0,對于非零向量a與b仍有a·b>0.
正解:由θ為銳角,得cosθ>0且cosθ≠1,
∴a·b=|a||b|cosθ>0,
得3k+6·2>0,即k>一4.
若a平行b則2k-6·3=0,
即k=9,此時cosθ=1,與θ為銳角相矛盾,
∴k≠9.
綜上,k>-4且k≠9.
特別提醒:要正確解答向量夾角問題,需注意三個方面:(1)明確向量夾角與其余弦值的符號關(guān)系;(2)把握兩個向量的方向;(3)明確向量夾角的范圍.
四、混淆向量的數(shù)量積與實數(shù)乘法而致錯
例4已知a,b都是非零向量,且向量a+3b與7a-5b垂直,向量a-4b與7a-2b垂直,求向量a與b的夾角.
錯解:由題意得(a+3b)·(7a-5b)=0,(a-4b)·(7a-2b)=0,
即7a2+16a·b-15b2=0,7a2-30a·b+8b2=0,
兩式相減得46a·b-23b2=0,移項后兩邊再同時除以b,得2a=b.
則a與b同向,故向量a與b的夾角為0.
剖析:本題誤用實數(shù)的運算性質(zhì)(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實數(shù))導(dǎo)致解題錯誤,如(3,2)·(1,0)=(3,1)·(1,0)時,(3,2)≠(3,1).
正解:由前知b2=2a·b.
代入7a2+16a·b-15b2=0得a2=2a·b,
∴a2=b2=2a·b,
故cosθ=a·b|a|·|b|=12|a|2|a|2=12.
∴θ=60°.
特別提醒:向量的數(shù)量積與實數(shù)的積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解答向量的數(shù)量積問題時要注意運算律或運算法則上的區(qū)別,不要受到實數(shù)的積形成的定勢思維的影響,特別要注意:(1)向量等式兩邊不能同除;(2)|a|2=|b|2只能得出|a|=|b|,不能得出a=b或a=-b;(3)實數(shù)0與向量的積為向量0等.
五、誤用向量的加、減法而致錯
例5四邊形ABCD是以向量AB=m,AD=n為邊的平行四邊形,O是其對角線的交點,M是BD上的一點,且DM=14DO,試用m,n表示AM.
錯解:∵DB=AD-AB=n-m.
DM=14DO=18DB=18n-18m,endprint
∴AM=AD+DM=n+18n-18m=98n-18m.
剖析:根據(jù)向量減法的三角形法則,兩個向量相減,所得向量是減向量的終點指向被減向量的終點所得的向量.
正解:∵DB=AB-AD=m-n,
DM=14DO=18DB=18m-18n,
∴AM=AD+DM=78n+18m.
特別提醒:運用向量加法與減法時要注意:(1)兩個向量相減所得向量的方向;(2)進(jìn)行加法時必須首尾相接,所得向量方向指向最后一個向量的終點;(3)注意向量加減法與實數(shù)加減法的運算律和法則的區(qū)別.
六、忽視向量的方向性
例6如右圖,A1,A2,…,A8是⊙O上的8個等分點,而在以A1,A2,…,A8及圓心O這9個點中任意兩點為起點與終點的向量中,模等于半徑的向量有多少個?模等于半徑的2倍的向量有多少個?
錯解:(1)由已知可得:八邊形A1A2…A8是正八邊形,正八邊形的邊長與對角線均與⊙O的半徑不相等,所以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能是OAi,因此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共有8個;
(2)以A1,A2,…,A8為頂點的⊙O的內(nèi)接正方形有兩個,一是正方形A1A3A5A7,另一個是正方形A2A4A6A8,在題目所述的向量中,只有這兩個正方形的邊的長度為半徑的2倍,所以模等于半徑2倍的向量共有4×2=8個.
剖析:本題考查了分類討論及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在計算兩向量的個數(shù)時,容易漏掉每條邊相對應(yīng)兩個向量這一點.(1)由已知可得:八邊形A1A2…A8是正八邊形,正八邊形的邊長與對角線均與⊙O的半徑不相等,所以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能是OAi與AiO兩類.(i=1,2,…,8)
(2)⊙O內(nèi)接正方形的邊長是半徑的2倍,所以應(yīng)考慮與圓心O成90°的圓心角的兩端的點的向量個數(shù).
正解:(1)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有兩類,一類是OAi(i=1,2,…,8)共8個;另一類是AiO(i=1,2,…,8)也有8個,兩類合計16個.
(2)以A1,A2,…,A8為頂點的⊙O的內(nèi)接正方形有兩個,一是正方形A1A3A5A7,另一個是正方形A2A4A6A8,在題目所述的向量中,只有這兩個正方形的邊(看成是有向線段,每一邊對應(yīng)兩個向量)的長度為半徑的2倍,所以模等于半徑的2倍的向量共有4×2×2=16個.
特別提醒:向量與實數(shù)的不同就在于:向量具有方向性,常常用有向線段來表示向量.
七、忽視向量三角形法則的適用范圍
例7若|AB|=8,|AC|=5,則|BC|的取值范圍是.
錯解:∵|BC|=|AC-AB|,
而根據(jù)AC=AB+BC,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可得A,B,C構(gòu)成三角形.
|AB|-|AC|<|BC|<|AC|+|AB|,
∴3<|BC|<13.
剖析:A,B,C三點不一定構(gòu)成三角形,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求和.不一定三點構(gòu)成三角形,三點共線也可以用三角形法則,本題應(yīng)注意三點共線的情況.
正解:由以上分析知:3≤|BC|≤13.
特別提醒:要分清向量是向量,模是模.A,B,C三點不構(gòu)成三角形,也可以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求和.
八、忽視向量夾角范圍致誤
例8已知向量a=(2cosα,2sinα),α∈(π2,π),b=(0,-1),則a與b的夾角為()
A. 3π2-αB. α+π2
C. α-π2D. α
錯解:∵a·b=|a||b|cos,
∴cos=a·b|a||b|=-2sinα2=sin(-α)=cos(π2+α).故選B.
剖析:∵∈[0,π],而α∈(π2,π),∴α+π2∈(π,3π2).
故α+π2不可能是a與b的夾角.
正解:∵a·b=|a||b|cos,
∴cos=a·b|a||b|=-2sinα2=sin(-α)=cos(3π2-α).
又∵α∈(π2,π),∴3π2-α∈(π2,π),
∴a與b的夾角為3π2-α.故選A.
特別提醒:兩向量之間夾角范圍是[0°,180°],其中,0°表示兩向量同向,180°表示兩向量反向.
∴AM=AD+DM=n+18n-18m=98n-18m.
剖析:根據(jù)向量減法的三角形法則,兩個向量相減,所得向量是減向量的終點指向被減向量的終點所得的向量.
正解:∵DB=AB-AD=m-n,
DM=14DO=18DB=18m-18n,
∴AM=AD+DM=78n+18m.
特別提醒:運用向量加法與減法時要注意:(1)兩個向量相減所得向量的方向;(2)進(jìn)行加法時必須首尾相接,所得向量方向指向最后一個向量的終點;(3)注意向量加減法與實數(shù)加減法的運算律和法則的區(qū)別.
六、忽視向量的方向性
例6如右圖,A1,A2,…,A8是⊙O上的8個等分點,而在以A1,A2,…,A8及圓心O這9個點中任意兩點為起點與終點的向量中,模等于半徑的向量有多少個?模等于半徑的2倍的向量有多少個?
錯解:(1)由已知可得:八邊形A1A2…A8是正八邊形,正八邊形的邊長與對角線均與⊙O的半徑不相等,所以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能是OAi,因此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共有8個;
(2)以A1,A2,…,A8為頂點的⊙O的內(nèi)接正方形有兩個,一是正方形A1A3A5A7,另一個是正方形A2A4A6A8,在題目所述的向量中,只有這兩個正方形的邊的長度為半徑的2倍,所以模等于半徑2倍的向量共有4×2=8個.
剖析:本題考查了分類討論及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在計算兩向量的個數(shù)時,容易漏掉每條邊相對應(yīng)兩個向量這一點.(1)由已知可得:八邊形A1A2…A8是正八邊形,正八邊形的邊長與對角線均與⊙O的半徑不相等,所以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能是OAi與AiO兩類.(i=1,2,…,8)
(2)⊙O內(nèi)接正方形的邊長是半徑的2倍,所以應(yīng)考慮與圓心O成90°的圓心角的兩端的點的向量個數(shù).
正解:(1)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有兩類,一類是OAi(i=1,2,…,8)共8個;另一類是AiO(i=1,2,…,8)也有8個,兩類合計16個.
(2)以A1,A2,…,A8為頂點的⊙O的內(nèi)接正方形有兩個,一是正方形A1A3A5A7,另一個是正方形A2A4A6A8,在題目所述的向量中,只有這兩個正方形的邊(看成是有向線段,每一邊對應(yīng)兩個向量)的長度為半徑的2倍,所以模等于半徑的2倍的向量共有4×2×2=16個.
特別提醒:向量與實數(shù)的不同就在于:向量具有方向性,常常用有向線段來表示向量.
七、忽視向量三角形法則的適用范圍
例7若|AB|=8,|AC|=5,則|BC|的取值范圍是.
錯解:∵|BC|=|AC-AB|,
而根據(jù)AC=AB+BC,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可得A,B,C構(gòu)成三角形.
|AB|-|AC|<|BC|<|AC|+|AB|,
∴3<|BC|<13.
剖析:A,B,C三點不一定構(gòu)成三角形,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求和.不一定三點構(gòu)成三角形,三點共線也可以用三角形法則,本題應(yīng)注意三點共線的情況.
正解:由以上分析知:3≤|BC|≤13.
特別提醒:要分清向量是向量,模是模.A,B,C三點不構(gòu)成三角形,也可以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求和.
八、忽視向量夾角范圍致誤
例8已知向量a=(2cosα,2sinα),α∈(π2,π),b=(0,-1),則a與b的夾角為()
A. 3π2-αB. α+π2
C. α-π2D. α
錯解:∵a·b=|a||b|cos,
∴cos=a·b|a||b|=-2sinα2=sin(-α)=cos(π2+α).故選B.
剖析:∵∈[0,π],而α∈(π2,π),∴α+π2∈(π,3π2).
故α+π2不可能是a與b的夾角.
正解:∵a·b=|a||b|cos,
∴cos=a·b|a||b|=-2sinα2=sin(-α)=cos(3π2-α).
又∵α∈(π2,π),∴3π2-α∈(π2,π),
∴a與b的夾角為3π2-α.故選A.
特別提醒:兩向量之間夾角范圍是[0°,180°],其中,0°表示兩向量同向,180°表示兩向量反向.
∴AM=AD+DM=n+18n-18m=98n-18m.
剖析:根據(jù)向量減法的三角形法則,兩個向量相減,所得向量是減向量的終點指向被減向量的終點所得的向量.
正解:∵DB=AB-AD=m-n,
DM=14DO=18DB=18m-18n,
∴AM=AD+DM=78n+18m.
特別提醒:運用向量加法與減法時要注意:(1)兩個向量相減所得向量的方向;(2)進(jìn)行加法時必須首尾相接,所得向量方向指向最后一個向量的終點;(3)注意向量加減法與實數(shù)加減法的運算律和法則的區(qū)別.
六、忽視向量的方向性
例6如右圖,A1,A2,…,A8是⊙O上的8個等分點,而在以A1,A2,…,A8及圓心O這9個點中任意兩點為起點與終點的向量中,模等于半徑的向量有多少個?模等于半徑的2倍的向量有多少個?
錯解:(1)由已知可得:八邊形A1A2…A8是正八邊形,正八邊形的邊長與對角線均與⊙O的半徑不相等,所以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能是OAi,因此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共有8個;
(2)以A1,A2,…,A8為頂點的⊙O的內(nèi)接正方形有兩個,一是正方形A1A3A5A7,另一個是正方形A2A4A6A8,在題目所述的向量中,只有這兩個正方形的邊的長度為半徑的2倍,所以模等于半徑2倍的向量共有4×2=8個.
剖析:本題考查了分類討論及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在計算兩向量的個數(shù)時,容易漏掉每條邊相對應(yīng)兩個向量這一點.(1)由已知可得:八邊形A1A2…A8是正八邊形,正八邊形的邊長與對角線均與⊙O的半徑不相等,所以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能是OAi與AiO兩類.(i=1,2,…,8)
(2)⊙O內(nèi)接正方形的邊長是半徑的2倍,所以應(yīng)考慮與圓心O成90°的圓心角的兩端的點的向量個數(shù).
正解:(1)模等于半徑的向量只有兩類,一類是OAi(i=1,2,…,8)共8個;另一類是AiO(i=1,2,…,8)也有8個,兩類合計16個.
(2)以A1,A2,…,A8為頂點的⊙O的內(nèi)接正方形有兩個,一是正方形A1A3A5A7,另一個是正方形A2A4A6A8,在題目所述的向量中,只有這兩個正方形的邊(看成是有向線段,每一邊對應(yīng)兩個向量)的長度為半徑的2倍,所以模等于半徑的2倍的向量共有4×2×2=16個.
特別提醒:向量與實數(shù)的不同就在于:向量具有方向性,常常用有向線段來表示向量.
七、忽視向量三角形法則的適用范圍
例7若|AB|=8,|AC|=5,則|BC|的取值范圍是.
錯解:∵|BC|=|AC-AB|,
而根據(jù)AC=AB+BC,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可得A,B,C構(gòu)成三角形.
|AB|-|AC|<|BC|<|AC|+|AB|,
∴3<|BC|<13.
剖析:A,B,C三點不一定構(gòu)成三角形,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求和.不一定三點構(gòu)成三角形,三點共線也可以用三角形法則,本題應(yīng)注意三點共線的情況.
正解:由以上分析知:3≤|BC|≤13.
特別提醒:要分清向量是向量,模是模.A,B,C三點不構(gòu)成三角形,也可以應(yīng)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求和.
八、忽視向量夾角范圍致誤
例8已知向量a=(2cosα,2sinα),α∈(π2,π),b=(0,-1),則a與b的夾角為()
A. 3π2-αB. α+π2
C. α-π2D. α
錯解:∵a·b=|a||b|cos,
∴cos=a·b|a||b|=-2sinα2=sin(-α)=cos(π2+α).故選B.
剖析:∵∈[0,π],而α∈(π2,π),∴α+π2∈(π,3π2).
故α+π2不可能是a與b的夾角.
正解:∵a·b=|a||b|cos,
∴cos=a·b|a||b|=-2sinα2=sin(-α)=cos(3π2-α).
又∵α∈(π2,π),∴3π2-α∈(π2,π),
∴a與b的夾角為3π2-α.故選A.
特別提醒:兩向量之間夾角范圍是[0°,180°],其中,0°表示兩向量同向,180°表示兩向量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