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 要:“推門聽課”能較實際地呈現(xiàn)教師課堂授課的原生態(tài),是幼兒園檢查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途徑?!胺窒砺犝n”作為近年興起的聽課方式,是幼兒園管理者人文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筆者試從兩種聽課方式的實施效果、主導者、理念體現(xiàn)三方面比較其各自的優(yōu)劣,進而闡述如何準確把握聽課的目的與原則,使幼兒園管理者在理念更新的實踐中達成統(tǒng)一。
關鍵字:推門聽課;分享聽課;比較
“推門聽課”是指事先不打招呼,在接近甚至已到上課時間,直接進入教室聽課的一種課堂管理方式?!胺窒砺犝n”是指老師們根據(jù)個體的發(fā)展階段、擅長愛好確定自己的研究領域或?qū)n},較充分地設計、準備好活動后,主動邀請組內(nèi)老師或?qū)ο嗤I域有較濃厚研究興趣的老師、園長來班里分享課堂的聽課模式。兩種聽課方式在效果、主體、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1 兩種聽課方式之比較
1.1 從聽課效果上看
“推門聽課”在一定程度上,它避免了個別老師刻意準備、重在表演等過激行為,能較實際地呈現(xiàn)教師課堂授課的原生態(tài),是幼兒園檢查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途徑。但是它必然會帶來對授課教師的壓力,甚至是干擾。由于沒有足夠的準備和“非學生之他者”的突然闖進,老師的緊張自然加重,原本準備好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因為緊張而處理得也不夠到位。所以課后雖然園長總以常態(tài)課的要求評價著老師,但總會時不時地扭曲老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好的、鼓勵性的評價當然好,但不太好的評價甚至是很差的評價卻讓人頭痛,甚至增加抵觸,認為“園長有意為難”。
而分享聽課則是“邀請?zhí)裘 钡穆犝n活動,由執(zhí)教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了充分的設計和準備之后,邀請管理者、教師同行來“挑毛病”的。無論從環(huán)節(jié)設計、組織實施、效果體現(xiàn)各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準備,即使在眾人面前的些許緊張,教師也會自我調(diào)整和克服;還有的教師將自己教學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展現(xiàn)給大家,希望得到認可或者評價,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體驗。這樣的聽課活動我們會看到很多教師的教育智慧在閃光。
但是必須承認,在現(xiàn)實中,精彩的展示下也會出現(xiàn)教師精心編排下不真實的表演成份,教師因“一味求好”、“別丟人”的心理而采取一些在現(xiàn)實教學中并不適用的教學策略,比如減少幼兒數(shù)量、動用多人配課等,造成教學投入的浪費等等。
1.2 從主導者來看
“推門聽課”是幼兒園管理者為了深入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完成常態(tài)下的教養(yǎng)任務,提前兩分鐘到教室觀摩隨堂課,這已成為常規(guī)工作。不難看出,“推門聽課”以管理者為主導,以督查教師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為目的,教師完全處于被動位置,完全不知道何時,教室門會被突然推開,園長或者保教主任夾著本子走進來。這樣被動接受的結(jié)果有兩個:一是每天按計劃執(zhí)行、組織活動,免得被領導挑出毛病,教學中只求完成,不求突破;二是那種“突然造訪”在教師心理上造成很大壓力,一些教師對這種突然造訪很抵觸:“怎么老聽我的課?”“昨天的教學活動和孩子們互動得很好,她怎么不來?”。試問這樣的聽課活動會調(diào)動教師的積極性么?
但是“分享聽課”就不同了,聽課的主導者是教師自己,旨在分析、提高,所以分享聽課的效果顯而易見,易于激發(fā)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利于形成良好的研討氛圍,從而達到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高的最終目的。
1.3 從管理理念來看
“推門聽課”中,管理者為了督查教學任務是否按時、按計劃執(zhí)行,是基于將教師的工作消極面作為假設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正如美國管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在 X理論中認為:多數(shù)人天生懶惰,盡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數(shù)人沒有抱負,寧愿被領導、怕負責任,視個人安全高于一切;對多數(shù)人必須采取強迫命令,軟硬兼施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們清楚的看到“推門聽課”常常使園長把深入一線的時間花費在辨別失敗,而不是尋找成功和收獲上。長期以往,老師們免不了產(chǎn)生“課是上給園長聽的”感覺,研討時常常出現(xiàn)“本來我是準備怎么怎么做的,您來了就……”等語言,貶損了老師的自我觀,助長了教學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種事業(yè)的觀點。
“分享聽課”其實正是Y理論的體現(xiàn)。他認為:“人是依靠自己的主動性、天資稟賦與自我督導去工作的,因而在管理上要求由集權(quán)化管理回復到參與管理。”所以,當執(zhí)教者以“被分享”的身份出現(xiàn)時,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困難、疑慮;當教師們以“分享”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中時,會主動地分析并吸取新的、好的、他人的經(jīng)驗來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體系,態(tài)度更真誠、熱切,討論的主題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利用課堂平臺研究和解決實踐中的一個急迫或普遍的問題”有了可能。
同時,“分享”正在成為改善教師生活的一粒種子。經(jīng)常的“分享”讓老師們更加理解、尊重同事,感受到同事的相伴與支持。面對課堂時,老師們多了一份挑戰(zhàn),少了些許威脅,受到強烈的自我成長內(nèi)驅(qū),爭先恐后地報名申請“分享聽課,并主動地參加研討和交流,老師們的理由是“有誰愿意自己在教學上永遠是個一般般的人呢?”“每個人總想在某個方面做點成績的?!崩蠋焸儭靶男刈兊脤拸V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滿教師的心房”。
2 融合運用,將“聽課”成為展現(xiàn)教師風采的平臺
面對各有優(yōu)劣的兩種聽課方式,我們不能只推崇其一,排斥其他。而是應該以包容、寬廣的視野接納多種管理理念。
2.1 針對不同的教師情況,采用不同的聽課方式
首先,對于剛畢業(yè)或剛進入崗位的新教師想法比較多,疑問也不少,并抱有一腔熱情,迫切希望有人多指點,可又擔心課上的不夠成熟,給園長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因此,園長要多聽新教師“有準備”的課,力爭與新教師一起討論活動方案,從而增強自信。
其次,對于那些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了一定想法甚至做法,并且熱衷于探索的老師,每學期或每學年安排一節(jié)“研究課”,展現(xiàn)自己的教學創(chuàng)新。
再次,對于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她們的課堂大多是平實可信,但難以突破,可以定期組織她們通過公開的“示范課”積累、總結(jié)、提煉教學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同時,對教師中偶爾存在的消極怠工、投機取巧現(xiàn)象,園長會不定期采取“推門聽課”的方式,督促老師們精心準備好每堂課,給老師們適度的壓力,得到最原始、真實的課堂狀態(tài),總結(jié)、推廣常態(tài)下教育教學中的好做法,也是可取的。
2.2 做好“有準備”的聽課和被聽課。
1、有準備的聽課。筆者認為,管理者無論采取何種聽課方式,都應在進班聽課前做好兩個明確:
首先,明確此次聽課的目的:“在這節(jié)課中我希望看到什么?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的體現(xiàn),還是貫徹落實教育理念的實踐體現(xiàn)?……”
其次,明確要聽課的內(nèi)容。提前了解一下教師曾上交的教學計劃,或者與執(zhí)教教師進行溝通,知道教師的活動內(nèi)容、目標是那些?大體安排是怎樣的?有時對有關知識要進行必要的學習和儲備,避免聽課者“茫然地聽,不明就里的評”。
有準備的“被聽課”,是指教師為了讓園長全面看到自己的教學狀況,所做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教師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包括周、日及活動,認真執(zhí)行既定計劃,不論領導何時來看,以何種方式來聽課,自己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心中有數(shù)而不慌亂。
其次,在邀請領導來進行“分享聽課”中,要明確:活動展現(xiàn)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能夠提供給大家怎樣的一個信息?教學實踐中我這樣的嘗試是否合適?我會以怎樣的教學經(jīng)驗和大家共享?
2.3 聽課后的評價轉(zhuǎn)變?yōu)椤敖虒W研討”
不論何種聽課方式,聽課后的評析、探討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必不可少,而且是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讓執(zhí)教教師先表達自己的教學設想、組織實施中的體會。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營造氛圍,提供平臺,大家共同成長,整體得到提高。
總之,作為幼兒園的領導者,工作應該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而不是威脅性的,而且必須伴之以強烈的感情,這樣才會讓每個人都不受威脅所困,每個人對學習、工作的激情都得到鼓勵,都能帶著煥然一新的活力投入工作。
分寸在于把握。不論采用何種聽課方式,最終,都是讓幼兒園成為每位成人和孩子都漸漸成長、學習、改變、發(fā)展并在發(fā)現(xiàn)中找到快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