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杰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作文一直是他們的難題,而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這無疑也是讓他們頭疼的一項任務。寫什么,怎么寫呢?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十幾年來,我也一直在摸索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方法,怎么樣讓低年級的孩子知道寫什么并樂于寫呢?而看圖說話練習就是作文訓練的第一步,能有效的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以后的作文寫作打下好的基礎。所謂看圖說話,就是把從圖中看到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也就是將圖畫中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畫面,轉(zhuǎn)換成豐富感人的文字??磮D是為書面習作鋪路搭橋的奠定基礎。所以,在低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我把看圖說話作為作文訓練的重點。
看圖說話的第一步就是看,也就是觀察,但是,低年級的同學觀察能力是有限的,他們看到一幅圖往往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下手,可以說無目的、無順序,東看看,西看看,抓不到重點。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出示圖畫,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邊看邊思考,這是看圖說話的關(guān)鍵一步。指導看圖,首先要從圖的整體入手,引導學生按順序全面地觀察整幅圖畫,使學生對整幅圖先有一個總體的了解。了解畫面的主要意思,為進一步思考、設計說話或?qū)υ拑?nèi)容,確定話題打下基礎。如果是多幅圖畫,要讓學生將幾幅圖連貫起來觀察、思考,對故事的內(nèi)容先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分別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再仔細、深入地觀察畫面的各個部分。最后,讓學生從對各個部分觀察、思考中,再回到圖的整體上系統(tǒng)觀察。
指導觀察時提出的問題,可以先提一個,等學生觀察思考以后,再逐步深入。也可以總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運用多幅圖訓練說話,可以先出示第一幅或其中的某一幅,讓學生觀察思考圖意,啟發(fā)學生想像下一幅圖的內(nèi)容。這樣,伴隨學生的合理想像逐一出示其它幾幅圖,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
例如,一年級的看圖說話《放學后》,圖上有放學路上小學生背著書包過馬路,有在路邊拍球,有回家認真寫作業(yè)······題目的要求是:仔細看圖,說說圖里都有什么,再寫下來。 一些學生這樣寫:“有三個人放學回家?!边@么一幅圖就這樣白白浪費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想必須在指導學生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使他們通過仔細看圖,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nèi)容,并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寫出新鮮生動,具有個性的語言。課本上的圖片素材非常豐富,有單幅圖和多幅圖。凡圖文并茂并又適合對學生進行看圖說話訓練的課文,我首先利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看圖說話訓練再講讀課文。針對單幅畫面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我具體的作法是:單幅圖的指導步驟: 第一步,找一幅畫,讓孩子能說出畫中的內(nèi)容,而且注意說話要有條理,有先后順序,不斷增加難度。首先觀察全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先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比如,這次看圖說話,要求我們看看這四幅圖,說說四幅圖畫中四個小同學放學以后都在干什么。說話時,要把每幅圖的圖意說清楚,做到語句完整、通順。 第二步,細看畫面,弄清畫面內(nèi)容。
首先,觀察按順序。為的是寫話更有條理性??磮D和觀察客觀事物一樣,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使學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間順序觀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內(nèi)到外;按主次觀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發(fā)展先后順序觀察,可先怎么樣,再怎么樣。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說話前要仔細看圖 為了能把圖看明白,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圖時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近到遠、從人到物、從中間到四周等順序來看。還是這次看圖說話訓練,我們可以按照從人到物的順序來觀察每一幅圖畫。觀察時要先看清圖上畫的是什么人?是大人還是小孩?是男的還是女的?接著再仔細看看每一幅圖上人物的動作、表情和他們周圍還有什么物品;最后把每一幅圖中的物品和圖上的人物聯(lián)系起來想想,就能知道他們放學以后干什么了。通過一步步引導這三組例話都用完整、通順的語言,說出了圖上的人物放學以后在干什么。三名小同學認真觀察圖畫,抓住了圖畫上的主要內(nèi)容。他們還能聯(lián)系圖上的事物,動腦筋思考,準確地表達圖意。尤其是有一位同學不但準確地說清楚了圖中人物放學以后干什么,而且還具體地說出了他們在哪兒,干得怎么樣。這樣,就更加具體地表達了圖意
其次是想,根據(jù)話題中心,結(jié)合畫面的內(nèi)容,看準體現(xiàn)主題的主要內(nèi)容和動人細節(jié),仔細觀察,分清主次,全面、細致、有序地觀察,并逐步發(fā)展到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重點。在把握主題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情景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和想像,想像出畫面上的豐富內(nèi)容,想像出人物具體思想感情和可能說出的話語。經(jīng)過討論之后,要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想像知道的內(nèi)容進行安排,確定好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三年級的語文課本里的看圖說話以多幅圖居多,且多幅圖之間的聯(lián)系需要學生發(fā)揮聯(lián)系和想象,情節(jié)性較強。以《離群的小雞》為例,圖畫共四幅,第一幅,老母雞帶領一群小雞出去玩,一只小雞離開了大家;第二幅,一只大花貓躲在大樹后看見了,想吃這只小雞;第三幅中母雞發(fā)現(xiàn)了,急忙趕走了這只大花貓;第四幅這只小雞回到了雞群中。這四幅圖如果表達完整就是一個完整故事,但要表達成文不僅需要構(gòu)思,而且還需要想象和聯(lián)想。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關(guān)于看圖之間的聯(lián)系既要講究科學和技巧,又要講究藝術(shù),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聯(lián)系,又要發(fā)揮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
看圖作文中不論是人、物還是風景都是靜止的,只有想象才能讓他們動起來,低年級的學生對于色彩和動態(tài)的東西才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牽動他們的想象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