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上了梁山要入伙,小肚雞腸的王倫推脫不過,便要他“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討紙筆來寫,以為要張保證書存檔;朱貴在一旁點撥:是教你下山殺人,提個人頭來!《水滸》講的是“逼上梁山”,其實不少是被投名狀逼的。罪犯朱仝幸遇滄州知府恩典,將愛子小衙內(nèi)交與他帶出玩耍;不料中了宋江、吳用的圈套,孩子被李逵哄了去,一斧劈成兩半。朱仝頓足捶胸,被裹脅上山。還有那懸壺濟世的安道全,本與煙花女子李巧奴恩愛纏綿,答應去山上搶救一個叫宋江的,幾日便回;張順為斷其歸心,當夜殺了巧奴等4人,蘸著血在墻上寫:殺人者安道全也!4張投名狀逼安道全上山做了軍醫(yī)。初時他憤懣不已,日子長了也就安心做強盜,是謂一不做、二不休了。
一不做二不休是一種決絕,在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也是當兵的必修課。讀過一篇小說,講的是一個后生參加抗日,一拿槍手就發(fā)抖,從小他連雞都沒殺過。月黑風高的荒野,一個罪大惡極的漢奸捆綁在地,鋤奸隊長把槍交給他行刑。后生內(nèi)心掙扎了許久,終于扣動了扳機。他跨過了這道坎,從此穩(wěn)穩(wěn)地端著槍,在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
當下社會里,人們的心態(tài)趨于平和與理性,“一不做,二不休”常跟另一些勵志格言——義無返顧、破釜沉舟、志在必得、開弓沒有回頭箭等并列,成為創(chuàng)業(yè)人士的座右銘。但這種心理狀態(tài)在特殊情景下,也將事情推向了反面與極端。惡徒綁架女孩作了性奴,決心把她馴服成幫兇。于是在綁架、勒索了另一女孩后,用刀逼他的“女奴”手仞了她。女奴手上沾了血,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從此由受害者變成了共犯。還有那藥家鑫,不慎撞人后若停車救助,說不定今天早擺脫了車禍陰影。但為脫掉干系,他一不做、二不休殺人滅口,走上了不歸路。再看許多落馬官員,當年也曾信誓旦旦清廉一世,第一筆臟錢入囊時也曾告誡自己“下不為例”;但混將下來一個個都成了貪婪的無底洞,說是身不由己,只能一不做、二不休,隨濁流而瀉了。
其實有過污點甚至大惡之人,也不必自暴自棄,一條道走到黑。不妨重溫臺灣呂代豪的故事:青少年的呂代豪偷車、傷人、開應召站、暴力討債、坐過牢、逃過獄,鄉(xiāng)親們當他是兇神惡煞,父母親為他傷心欲絕。他是一不做、二不休,徹底的無可救藥了。此時,呂遇到了一個基督少女,在他靈魂深處看見了善良的種子,開始鍥而不舍地給他牢里寫信;寫到250封時,終于感動了他,為所犯的過錯深深痛悔,決心重新做人。呂出獄后發(fā)憤向上,學得一口流利的英、日語,拿到教育學碩士,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牧師。
號稱蔣介石文膽的陶希圣當年深陷漢奸泥淖、后來果斷抽身的故事,也教人感嘆。高(崇武)陶(希圣)皆汪精衛(wèi)摯友,日寇大舉侵華后,二人跟隨汪搞“曲線救國”,賣力地策劃成立賣國投敵的偽政權(quán)。1939年末,他們獲知了汪日密約,不由腳步遲疑,深知踏前一步將成千古罪人。密謀之后,二人決定反水,悄然離滬返港,接著在《大公報》公布了密約。事件震動中外,也成高陶人生的轉(zhuǎn)折點。蔣介石親自將陶從通緝名單里勾掉,給一筆錢讓高去美國做了寓公。陶事后比喻說:“好比喝毒酒,我喝了一口,發(fā)覺是毒藥,死了一半,不喝了;汪喝了一口,發(fā)覺是毒藥,索性喝了下去?!贝四颂找患抑?,姑妄聽之;但緊要關(guān)頭沒有選擇一不做、二不休,倒真是“回頭是岸”了。
陶希圣、呂代豪的事太遠太沉重。看看我們周圍,放松心態(tài)、棄舊圖新、與生活和解已日漸成風。《天下收藏》節(jié)目里專砸贗品的“護寶錘”收起了;小夫妻生活脫軌并沒“破罐子破摔”,而是小心彌合感情的裂痕。我們?yōu)楹尾荒芤采拼^往,“且行且珍惜”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