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七棵松(外二篇)

2014-11-17 11:07:01張品成
椰城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黃鎮(zhèn)翠微紅軍

■張品成

瑞金往北約十五公里的地方,有個由四個村民小組組合的小村,叫華屋。車入其境,始還不見,但汽車拐過一片樹叢,駛過一座小橋,村子就擁至視線里了。

和別處的客家老村落一樣,一些土坯房零零落落散布在山腳。山呈弓形,兩邊低中間高,當?shù)厝朔Q其“蛤蟆山”是有道理的,看去確實像一只窩開兩腿蹲趴在那的巨大蛤蟆。蛤蟆的“脊背”,長著一片茂密的林子。在客家,村村祠堂依坡而建,坡嶺上的林子都非常蔥郁,那叫風水地,樹叫后垅樹或者叫喉嚨樹,意指那是全村的風水寶地,一草一木是動不得的,所以,一般沒人砍樹削土,生態(tài)就尤其好。

就是在那片林子里,長著十七棵大松樹,松樹長了整整八十年了,主人指給我們看,果然那些松木殊然,遠遠能看到與其它雜木多不同之處。

主人給我們講了那個感人的故事,八十年前,有十七個華屋的青壯……其實我知道那一年的真實情況,在瑞金和周邊的蘇區(qū),村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青壯”了,多是些未成年的少年。擴紅的那些日子,蘇區(qū)人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蘇區(qū)和紅軍,就沒有了田沒有了地沒有了一切,重新回到過去。毅然決然,這個詞就是當年十七個后生的心理寫照。那時他們十三四歲年紀,初生牛犢,意氣風發(fā)。

同是五月,我所知道的歷史,那時也正是禾青荷綠的時節(jié)。擴紅如火如荼。藍衫劇社的后生妹子走村串戶連軸轉(zhuǎn)了忙于演出,以歌喉和舞姿鼓舞前線和后方軍與民的斗志。但局勢不像歌舞里呈現(xiàn)的那么美好,不僅不好,而是十分糟糕。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雖然取得勝利,但兵員耗損嚴重,白軍連年的嚴密封鎖,蘇區(qū)經(jīng)濟已經(jīng)面臨崩潰……顯然,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已經(jīng)感覺到空前的危機。但后方的瑞金風平浪靜,田里禾和煙葉正是竄長的時機,綠盈田野,荷開始萌蕾開花,小荷才露尖尖角,三兩點早開的粉紅和玉白急不可耐地綻放了綴在濃綠間,有蜂蝶飄飛,蜻蜓更是招搖,偏喜好棲停荷尖角地方……一切與戰(zhàn)爭相隔甚遠,一切都頗有詩情畫意。偶爾山間古道上飛馳的快馬,會讓大家心上那么一顫,但連年來的戰(zhàn)事,使后方的人民已經(jīng)有了某種習慣,但最近的快馬,傳遞的都是些令人不安的消息。就在5月的第一天,國民黨部署第五次對蘇區(qū)的“圍剿”,糾集了數(shù)倍于歷次圍剿的兵力,處心積慮,精心謀劃,兵臨城下,蘇區(qū)危在旦夕……人們顯然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這一切,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勝仗,紅軍不是戰(zhàn)無不勝嘛?不是從此當家作主了嗎?不是說國民黨反動派已經(jīng)日薄西山窮途末路了嗎?有紅軍在有蘇維埃哩。他們聽到這樣的答復。他們還想問些事情,但他們終沒多問。就是,有紅軍在有蘇維埃,一切就都在,人們堅信這一點。所以,他們愿意傾盡一切保衛(wèi)蘇維埃保衛(wèi)自己的政權(quán)。糧食、衣被、金銀首飾……交公糧,賣公債……一切可以拿出的都和盤拿出。當然,前線最最需要的是兵源,擴紅是重中之重。

十七位少年就是華屋最后的奉獻。紅軍卓有成效的宣傳手段和百姓這些年所得到的實惠,以及客家人自古來固有的犧牲精神還有祠堂的榮譽。當然,也是形勢所迫。八十年前的六月六日,中共蘇區(qū)中央局作出《關(guān)于擴大紅軍的決議》,提出“創(chuàng)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zhàn)”和“動員所有模范營模范赤少隊整營整團加入紅軍”的號召,其實,早在五月二十號,紅軍就成立了少共國際師,大張旗鼓地擴紅。所以,一切都順理成章,華屋僅存的十七位少年,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隊伍。他們胸戴大紅花,但內(nèi)心卻很復雜,當然,榮耀掛在臉上,心里卻很復雜,酸甜苦辣難以訴說……其實,他們內(nèi)心十分清楚,此一去難說建功立業(yè),甚至能否活著回故里也無把握。那天一定是個晴好天氣,但由誰最先提議的已經(jīng)不可而知,十七個即將奔赴前線的少年,相約在村后的那片山地里種植松苗。這種提議至今想來寓意非凡。也許他們已經(jīng)感覺到一點什么,村里出外當紅軍的后生不在少數(shù),在他們之前,已經(jīng)數(shù)批的本村后生奔赴前線。但從沒有人在村里種樹,這一回十七個后生卻有了這種意愿。他們捏著十七棵松苗,悄然來到祠堂后面的坡嶺,種下了十七棵松樹。那十七棵樹,表達了他們的情思和意愿,青松不老,此一去視死如歸。

十七位華家的后代,沒有一個人再回家鄉(xiāng),但那十七棵松卻櫛風沐雨歷雪經(jīng)霜八十載。八十年過去,現(xiàn)在這些小松已長成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我站在那些樹下,想起兒時常在耳畔回旋的那段唱詞,那來源于京戲《沙家浜》?!耙獙W那泰山頂上一青松”那段唱腔,其中有句“俺十八個傷病員,要成為十八棵青松!”在華屋這是十七,也不是傷病員,也不可能再歸隊殺敵,更不可能榮歸故里。十七個血性方剛的年青人,十七個活跳跳的后生,全盡犧牲在當年的戰(zhàn)場上。

那十七棵松,成了他們的象征。

人們說,十七棵松是十七座豐碑,這當然沒錯。但親臨其地,我卻有了另一種想像。如果說蛤蟆山是張弓,那條小河是弓弦,那十七棵聳入云端的松難道不是十七根特殊的箭?我在想,那十七個后生當年一定想著許多,他們想到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想到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所以,他們相約來到后垅山,每人種下一棵松。人未歸來,但松卻在,魂卻在。松立高處,看日出日落看華屋歲月風云……

我不知道他們經(jīng)年的俯瞰內(nèi)心是一種怎么樣的感觸。

當年,瑞金是擴紅的模范縣,當?shù)厝嗣駧啄觊g源源不斷地把自己的優(yōu)秀兒女送往前線,華屋是個縮影。當時僅有4 3戶的華屋家家都有人參加革命,有的是一家?guī)讉€兒郎慷慨從軍。我們在瑞金的第二天,熱情的主人專門為我們演了一場《八子從軍》,這出戲說的是當年瑞金下肖區(qū)一位楊姓貧農(nóng)八個兒子當紅軍的故事。蘇區(qū)時期幾兄弟或父子同參軍的情況很普遍,八子參軍,一個未回。華屋十七少年入伍,也不見一人歸來。蘇區(qū)時期,這很普遍。就拿華屋來說,當時僅有四十三戶的華屋村,家家都有人參加革命,且大多數(shù)子弟一去無回。四十七戶人家烈士就有四十二個,而在華屋所屬的黃沙村,四百五十三戶人家中有三百零六戶烈屬。

無可爭議的事實是,缺乏青壯勞力且又受到反動派的清洗、排擠和歧視,經(jīng)濟迅速跌至赤貧,生活難以為繼。多年以前,我曾寫過一部小說,寫的就是紅軍走后,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以男性勞力為社會生產(chǎn)力的蘇區(qū),因為青壯的銳減,道德體系和經(jīng)濟等一落千丈。這部書雖說有很多的批評意見,但我覺得對蘇區(qū)的真實,是有所呈現(xiàn)的,所揭示的內(nèi)容,也是積極的。比如,華屋應(yīng)該就是如此。男人多去從軍,一去不回。以原始農(nóng)耕為業(yè)的華屋人,由于缺少勞動力,生產(chǎn)受到極大影響,收入每況愈下,以至波及其它。甚至在此后的八十年間,一直沒有擺脫貧困的魔影。沒有錢,自然談不上接受很好的教育,教育程度低,至富的條件幾無。惡性循環(huán),每況愈下。直到八十年后,華屋依然沒有擺脫貧困。當年,華屋的十七個少年和贛南所有的子弟一樣,質(zhì)樸而單純,他們懷著理想,揣著樸素的至富目標,謀求幸福的意愿投入戰(zhàn)爭,但他們不會想到,一切似乎并不像他們當初所憧憬。

我站在那十七棵松樹下,手撫樹干,仰望,樹干上松脂如淚。我不敢想像那是十七位英烈的眼淚,要真是淚,我在想,他們是為什么而哭泣?

所欣慰的是,去年始,國家已經(jīng)重視到贛南及其它老區(qū)的現(xiàn)狀,出臺了那個“規(guī)劃”,更出臺了相關(guān)的政策。我們?nèi)r,直觀的變化就是一些土坯房已經(jīng)推平,正準備大興土木為村民建設(shè)一定標準的新居??h和鄉(xiāng)的干部,蹲點或者下鄉(xiāng),指導村民依托烈士林周邊的森林資源,大力發(fā)展臍橙、油茶、毛竹等綠色生態(tài)產(chǎn)業(yè)。這種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初現(xiàn)規(guī)模。今年,村里打算乘著土坯房改造的東風,在烈士林下建起一座休閑旅游特色文化村莊。

我很難想像幾年后華屋的變化,但蛤蟆嶺上的十七棵松,它們在看著。

翠微峰

翠微峰是值得一游的。

如果說梅江是贛江的源頭,如果說贛江如一根串繩,串連了諸多的“珠璣”,那繩頭上的兩顆“瑰寶”,一是永寧寺,二就是翠微峰了。

翠微峰,古名金精山,后因“林木蔥蔚,蒼翠輝明”而易名翠微。

明代末年當?shù)厝诵张砻碌娜?,首度在該峰鑿劈開蹬,從絕壁而上峰頂,在那結(jié)廬筑屋。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的電影人就在那拍了一部電影,叫《翠崗紅旗》,讓翠微峰名聲在外。

提到翠微峰,不得不說到兩個人,一是魏禧,二是黃鎮(zhèn)中。

魏禧生于明末,算是古人了,明亡后,這個清高的文人不滿清朝統(tǒng)治,卻又別無出路。他確也才高八斗,確能想出與旁人不一樣的點子。文人總有些風骨,他不屈于“外辱”,但要食人間煙火,就欲找一個合適自己的去處。去哪呢?那時候,清兵蝗蟲似的遍布江南。想想,古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魏禧呢?就找到離城不遠的這處地方,糾集其兄其弟,也糾集其友其朋,隱居于翠微峰。清順治三年,寧都“三魏”——魏祥、魏禧、魏禮三兄弟,外加魏禧的文朋筆友邱維屏、李騰蛟、曾汕、彭任、彭士望、林時益一共九人,共同出資買下翠微峰,于主峰太陽峰峰頂建易堂、東房、芍庭、吾廬等建筑,辦館興學,研究易經(jīng),潛心著作,欲與世隔絕,隱身山野。這九個人,時稱“易堂九子”。

翠微峰風景本來就非同一般,更因為魏禧和易堂九子名聲在外。攀爬過翠微主峰的人都知道,主峰難爬,但爬到頂峰,卻別有洞天。當然不是洞,是絕壁峭崖上的一方綠洲,那兒有足球場大小的地方,茂竹修林,草青花紅,很難想像絕壁斷崖之上,竟然有泉,巖石上還鑿有一方凹地有一汪水,說井不井,說池不池,但肯定當年盤峰而居的先賢們的生存的必需。絕壁峰頂,有泉經(jīng)年不斷,是很難想象的。據(jù)說先賢們曾在山頂做過水稻,這可能過于夸張,但種時令菜蔬,卻是可以肯定的。那些殘磚碎瓦間,依稀能見菜園子的氣息,不然怎么有一建筑叫“芍庭”?易堂九子是別出心裁的,他們找到個獨特的地方講經(jīng)論道。那是方圓百里最高的地方,在那能一覽眾山小不說,且能看見縣城,甚至能看到街子上蟻動的人群。想象先賢們的心境,他們是輕松的,異族和大小漢奸橫行于市,也只是存活于九子們的胯下,雖然有些阿Q,但先賢們卻以此讓自己神清氣定心平氣和,不為世俗所誘,也不為強權(quán)所懼,更不為陰霾所惑。至于清貧,孤寂,暑熱冬寒……更是不在眼里。因此能在峰頂云端,潑墨以作文,說古論今,談笑天下事,真可謂云端峰巔處,泉潤好文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那個年代的魏禧,終和汪琬及侯方域被世人稱為散文三大家。

中學時期我是在寧都度過的,那時常去翠微峰,但一直沒攀過主峰。高中畢業(yè)那年,我和同學又去了一回,那回咬著牙爬過翠微主峰,當時是膽顫心驚的。有傳說那里有屈死鬼陰魂不散,總有人攀崖時墜入深壑命亡山野,最典型的說法是文革中紅衛(wèi)兵長征,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將攀登此峰,結(jié)果真有人失足摔死。中學時期在翠崗的游玩,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印象了。前年我陪天津的作家王松到翠微峰,他提議要攀爬主峰,卜谷和兩位女同志也附和。卜谷是贛南小有名氣的作家,小時得過小兒麻痹,一條腿不是太方便。但他奮勇在前,這我就沒得話說了,只好硬著頭皮爬。其實登主路雖然陡,但爬起來并不那么難。攀上頂峰,我們很快就不說難呀險的什么了,不是因為風景,是因為爬至山頂,赫然看見一老婦,問之,年齡八十有二,也是自己爬上來的。面對這么個老者,還能有什么好說?

黃鎮(zhèn)中是在金線吊葫蘆那被解放軍生擒的,那地方叫金精洞,其實管那叫洞還不如叫洞天,那并不是個洞,是幾塊擠靠一起的巨石,巧奪天工竟然存有一“洞口”,進去,卻是一片天地。所以,真真是別有洞天。那么一個地方,很容易讓人有世事與己無關(guān)的臆想,置身“洞里的天地”,也讓人物我兩忘身輕飄魂飛揚,不知天之高地之厚,不知自己人否仙否……洞天是個好去處,古來多少人向往之,才有曠世美文《桃花源記》。但洞天也容易讓人想入非非,對世事難于正確判斷,有時就難說迷惘,會帶來致命禍害。所以,洞天并不都是福地,也可能是禍殃之所。

說的是黃鎮(zhèn)中。

黃鎮(zhèn)中小時過繼給其叔黃華澤為養(yǎng)子。養(yǎng)父在贛州市出水寺做住持時,將七歲的黃鎮(zhèn)中帶至出水寺讀書,由一位藍姓秀才教授十年。之呼者也……讀了些老莊孔孟,有些儒學功底。在寺廟里度日,算是有過半僧半俗的經(jīng)歷。后年輕時又在老家長勝仙壇做“鸞主”,這與道家又沾了些關(guān)系。這么看來,黃鎮(zhèn)中這個人也算具佛道儒于一身了,這似乎注定了這個人物的復雜性。

這個人的經(jīng)歷也十分復雜,當過紅軍,甚至還有過教導員之類的官職,但因故脫離隊伍,從此游離于紅白之間。投靠白軍,但不安心于曹營,率眾行紅軍之舉,劫富濟貧。此人和近代偉人毛澤東有一共同之處,信奉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嗜槍如命。也精曉農(nóng)民和窮苦大眾的所思所想,對外族和富人有與生俱來的仇恨;天不怕地不怕,舍得一身寡,敢把皇帝拉下馬……所以,在當時,能做農(nóng)民和無業(yè)游民的首領(lǐng),一呼百應(yīng)。他很狂妄,膽大包天,這多年來成就了他“寧都王”名聲,但成也簫何敗也簫何,因此,解放大軍南下,他不放心上。不逃,更不降。被沒落的王朝利用。委任為江西豫章山區(qū)綏靖中將司令官的黃鎮(zhèn)中,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籌集了足夠3 0 0 0人3年需要的軍需糧草,貯于翠微峰金精洞內(nèi)。發(fā)誓與解放軍作長期對峙。

當然,還有足夠的武器。

黃鎮(zhèn)中愛槍,每有好槍必奪。最經(jīng)典的故事是,抗日戰(zhàn)爭中,黃鎮(zhèn)中的隊伍被收編為國民黨陸軍獨立第三十三旅,戰(zhàn)區(qū)司令上官云相派三十三旅往蘇南煤山破壞廠礦的設(shè)備,以空城撤退迎敵,可黃鎮(zhèn)中卻“破而不壞”,乘機將機器運往他處改設(shè)修械所私造武器,將戰(zhàn)場上所獲殘破武器全盡修好,悄悄運往江西老家。

其后,黃鎮(zhèn)中“解甲歸田”,手里有諸多槍炮,有了本錢也有了底氣。有了槍有了人,就可以擁兵自重,以“寧都王”自居,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覺得這還了得,更忌黃鎮(zhèn)中坐大,有意約束。趁剿紅軍余部之時,對黃鎮(zhèn)中的保安團進行改編,委派一批心腹到該團“滲沙子”,其親外甥張鵬祺被委任為寧都保安司令部參謀。

黃鎮(zhèn)中不樂意了,不樂意的黃鎮(zhèn)中把委任狀撕個粉碎,拒不接受熊式輝委派的官佐。熊式輝也不樂意了,不樂意的熊主席調(diào)了五個團對寧都進行包圍,準備以武力鎮(zhèn)壓。但黃鎮(zhèn)中竟然不畏不懼,針鋒相對。那一天,黃鎮(zhèn)中在“烈士紀念碑”落成的典禮之際,將參加慶祝會的軍政首腦及各界知名人士軟禁。當即召開大會,公開宣布“倒熊”,并當場將熊外甥張鵬祺槍決。

黃鎮(zhèn)中很不簡單,其人其事至今也讓年輕網(wǎng)民驚詫,有人說:這個人了得!紅軍的人,殺;熊式輝的人,殺;新四軍的人,殺;日軍的人,殺;美軍的人,殺;老蔣的人,殺;共產(chǎn)黨的干部,殺;自己的副官手下小老婆七姑八大姨的,犯事了全殺……在他看來,天地間只有我黃鎮(zhèn)中,順我者昌,逆我者王。

1 9 4 9年,解放軍渡江南下,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但黃鎮(zhèn)中沒放眼里。紅軍當年在那座山上還沒三千兵馬呢,槍呀炮呀糧草物資的更不用說。紅軍那一套我會用,不僅會用,而是精通,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出奇不意,攻其不備……力挽狂瀾,救國救民于水火舍我其誰?

黃鎮(zhèn)中確是那么想的,但事實是,解放軍的攻山部隊1 4 4師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下了他眼里固若金湯的天險翠微峰。在金精洞中活捉了黃鎮(zhèn)中。

金線吊的不是葫蘆了,金線縛的是梟雄。

翠微峰剿匪的故事解放初期被拍成電影《翠崗紅旗》,片中的大段情節(jié),說的就是解放軍剿滅黃鎮(zhèn)中匪幫的真實故事。當然,成者王侯,敗者匪寇,自古來以此論人論事,是非功過,難于評說。但黃鎮(zhèn)中作為人物,依然可供后人咀嚼談?wù)摗?/p>

與翠微緊密相聯(lián)的兩個人物魏禧和黃鎮(zhèn)中,一文人一武夫,同途殊歸,一因文章而名垂千古;一因狂妄而遺臭萬年。古人所云: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翠微峰也是一面好鏡子。

寧都東龍

去過東龍的人都很喜歡那個古村。那年,為找電影的外景地,我和制片人馬寧帶了外景組在贛南諸縣奔波。電影反映的是蘇區(qū)時期紅軍的故事,當然是要合適于那個年代的背景,一些村莊老屋和新房參雜,線路亂搭亂拉;一些地方搞的紅色景點,土屋是土屋,建筑也和當年的一模一樣,還特意將管線什么的都埋于地下,但看去就是假。就跟現(xiàn)在的某些演員一樣,雖然也穿了當年紅軍的衣服,但一出場就不是那么回事。怎么會那樣呢?是化妝師工作做得不細?不是。是演員表演不到位?好像也不是,有人說:是缺少精氣神。這話是有道理的,后來搭建的紅色景點,表面看去是老屋子周邊也有那么些當年的老樹,但田野沒了,菜園子沒了,鋪了草地,種植了花卉,磚縫瓦檐都收拾得天衣無縫。原始的味兒沒了,弄得公園不像公園,鄉(xiāng)村不像鄉(xiāng)村,何談精氣神?

東龍不一樣。一直在鄉(xiāng)間公路上盤繞,那地方是山區(qū),樹長得很好,路卻很不好走。路不好走的山多有好風景,山勢面對面,峰巒錯落……就是畫家常常喜歡入畫的那種地方,我們的車繞了一座山又繞一座山,正在疲憊時候,突然眼前豁然開朗,一些老房子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鋪陳眼前。主人告訴我,那就是東龍。

東龍有保存得很好的老房子,現(xiàn)在老房子似乎一下成了寶貝。老房子如果完整成片,就會被冠之古村落,成為景點,要是再點綴有油菜花荷花還有映山紅什么的野花,那就更是美不勝收,成為游客蜂擁而去的地方。婺源就是那樣,老尺子古村落,春有油菜花映山紅,夏有荷花芙蓉秋有金菊銀菊……先是影視劇組的青睞,被納入重要的場景里做背景,以致更是“錦上添花”。游人紛至,感覺注意到感受到另外的一種東西。老房子配以成片的鮮艷當然漂亮,但還有另一種內(nèi)在的東西,重要的是,老房子凝集了數(shù)百上千年的人氣,有種只可意會難于言表的東西,那就是精氣神吧!

精氣神皆足的還有李良錦先生,他是東龍小學的退休老師,老先生把自己自嘲為“東龍瘋子”,所謂瘋子,就是見有游人來東龍,必要作業(yè)余講解,不厭其煩。他是東龍人,從小在這長大,且有心研究家鄉(xiāng)的歷史。對于東龍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如數(shù)家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當年劇組來東龍看外景時,就是李良錦自告奮勇陪給我們解說指點的,后來我又來過東龍幾次,也都是他義務(wù)解說。他的解說聲情并茂,看得出他對家鄉(xiāng)充滿了感情。

下面的這些文字得益于老先生的講述,其實我只是作了點歸納和疏理。

東龍的老房子有具體的數(shù)字,其中祠堂四十八座,書院、義倉各兩座,古塔一座,廟宇三座,涼亭五座,石橋、寨堡各四座,店鋪和居民建筑共一百四十多間。這些老房子,都保留著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

東龍坐落在江西寧都縣與石城縣交界處。村人中大姓是李,李氏先人自北宋年間遷居東龍。李氏先祖中肯定有高人,砌屋立柱前,一定進行仔細勘察細致的規(guī)劃。一切都很有講究??图胰酥v究龍脈,他們在眾多山嶺中選擇了來路最長、山勢最雄偉的東龍嶺和南橋嶺作為村莊的兩大龍脈,依照其走勢,一處建民宅,另一處建宗祠,與宗祠對應(yīng)處則建神廟,他們刻意精心,把那些建筑弄成人居、祭祖、敬神三個相互獨立的空間。

你如果注意那些阡陌道路,你會發(fā)現(xiàn)這也有精心的設(shè)計,人居、祭祖、敬神三個相互獨立的空間就是用阡陌道路串連起來,看似零散,實際統(tǒng)一。村子里有一百多口池塘。一般的人以為掘塘是為了養(yǎng)魚,贛南山區(qū),年節(jié)的魚產(chǎn)品多是水塘養(yǎng)供。但東龍的池塘主要功能是為了村莊的旱澇的調(diào)節(jié)和防火。

東龍在風水大師們看來確是有風水的,既然南北兩面的高山之上有溪,東龍先人巧妙地引來那兩條清溪,讓其像兩條盤龍,彎彎曲曲從村邊流過。這就是古人稱絕的山環(huán)水繞。也像珠寶上的串線,把風光和建筑天衣無縫地串連了起來。使“以人為本”的村落布局與“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更加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東龍明清建筑最集中也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東里一望”,這一望的“望”字應(yīng)該是動詞“看”嗎?這么說當然說得過去,往東一望,望見的是鱗次櫛比成片老屋。黑瓦青墻,氣勢宏偉,因由祠堂廊房廂房繡樓仆人房庭院等一百多間房屋組成,人稱“百間大屋”。百間大屋的大門朝東,所以,我在想,“東里一望”應(yīng)該解釋成東龍里的一旺族更恰當。當然,人家那是望字哩??晒艜r李家先人因了某種難言之隱故意將“旺”偕音成“望”,也很是難說的事情。東龍李氏的興旺,是從其留下的百間老屋而可見一斑的。

王勃所著《滕王閣序》,有名句“人杰地靈”,說的是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的地方必沾其靈氣成名勝。而地靈呢?我覺得地靈也必出人杰。李氏的后人李良錦先生很自豪地告訴我,東龍聚山水之靈氣,在明清兩代,僅李氏下祠就出過文武舉人五人,庠、廩、增生三百名,貢生四十名,其中授予官職者達八十多人。這些人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清代理學家李大集和著名文學家李騰蛟,清順治三年,寧都“三魏”——魏祥、魏禧、魏禮三兄弟邀朋呼友,上翠微峰結(jié)廬辦學,隱身山野的九人中就有李騰蛟,史稱“易堂九子”。

后來,我的那部系列電影在東龍拍了兩部,劇組本來還想堅持多利用東龍?zhí)赜械纳叫魏屠衔?,但后來,一場意外結(jié)束了劇組的拍攝,一直以來,劇組的工作人員很懷念那個地方。

那部系列電影在電影頻道播出,很多人問起電影的外景地,我跟他們說到東龍,有人說你一定要帶我去看看。我沒食言,帶了很多朋友去過東龍,去過的朋友沒有一個不叫絕稱奇的。

他們都說一定還得來,我說的是,你們來,我一定陪你們再來。

猜你喜歡
黃鎮(zhèn)翠微紅軍
長相思·別故鄉(xiāng)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少寨紅軍橋
十送紅軍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洪潮山水畫作品
更 正 啟 事
中國駐美聯(lián)絡(luò)處主任任上的黃鎮(zhèn)
黨史縱覽(2009年1期)2009-02-11 10:02:14
曲水县| 屏山县| 菏泽市| 涡阳县| 天镇县| 遵义市| 泰和县| 安国市| 定远县| 浪卡子县| 伊通| 平陆县| 若羌县| 凭祥市| 日土县| 锦州市| 新蔡县| 桓仁| 永清县| 隆尧县| 乡宁县| 肇源县| 木兰县| 崇义县| 闻喜县| 大方县| 昭平县| 武宣县| 辉县市| 大同市| 洪雅县| 阿拉善右旗| 桦南县| 凤庆县| 连江县| 桃江县| 克东县| 桂平市| 杭锦后旗| 衢州市|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