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沖
[摘要] 目的 分析臨床干預對于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影響。方法 收集該院收治的新生兒咽下綜合征患兒10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51例,對照組患兒予以常規(guī)處理,觀察組患兒予以綜合干預措施,對比分析兩組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的持續(xù)嘔吐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結論 對新生兒咽下綜合征實施綜合性的臨床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癥狀,并降低新生兒綜合征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咽下綜合征;新生兒;臨床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111-02
新生兒咽下綜合征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如處理不當或者處理不及時,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低血糖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等,嚴重時還可引發(fā)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1]。該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月間對新生兒咽下綜合征實施早期綜合性臨床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新生兒咽下綜合征102例,其中,男嬰53例,女嬰47例;14例為早產(chǎn)兒,出生時孕齡在37~42周之間,平均為(39.5±1.2)周;出生時體質量為2 500~4 790g之間,平均為(4 150±200)g。除外顱腦出血、新生兒胃腸道閉鎖或者畸形、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純弘S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1例,其中,男嬰26例,女嬰24例,平均孕齡為(39.1±1.4)周,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為(4 125±215)g;對照組51例,其中,男嬰27例,女嬰23例,平均孕齡為(39.6±1.5)周,新生兒平均出生體質量為(4160±205)g。兩組的出生時孕齡、性別構成以及出生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予以常規(guī)處理,予以暫時禁食,并取側臥位,待嘔吐停止以后再予以正常喂食,對于嘔吐癥狀持續(xù)時間在24h以上者,應予以洗胃。觀察組患兒予以綜合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 洗胃 對于新生兒出生時所吸收的羊水較多,特別是羊水污染較為嚴重者,在出生以后1~2 h內待其呼吸心跳基本趨于平穩(wěn)后即進行洗胃。而對于出生時所吸收的羊水較少,出生后心跳不穩(wěn)定者,在出生后3~4 h進行洗胃。洗胃時,患兒取側臥位,并保持后頸抬高,自口腔插入胃管直至胃底部。即取前額發(fā)際直至臍體表進行測量,深度控制為15~19 cm,妥善固定胃管,并取左側臥位,將胃內容物吸凈,以0.9%的生理鹽水作為洗胃液,控制溫度在37~39℃之間,洗液量為10~20 mL/次,注意注入后應進行等量回抽,通常3~5次即可,洗出液為白色黏液或者淡黃色的液體,量最多為15 mL,在吸出以后,經(jīng)胃管注入5 mL 5%的葡萄糖溶液以及5 mL生理鹽水,然后再拔出胃管。
1.2.2 氧療 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度,并及時將口腔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以及吸入物。予以吸入低流量氧,1~2 L/min,并以鼻導管進行氧療,在氧療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氧流量以及鼻導管通暢與否。
1.2.3 保暖 在各項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新生兒保暖,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完善,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此外,其皮下脂肪比較薄,而體表面積較大,肌膚容易散熱,因此應注意控制好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變化,宜控制室溫在22~24℃左右,對于存在硬腫癥者,應將其置入暖箱之中,以減少其耗氧量,有利于改善患兒的缺氧癥狀。
1.2.4 禁食及喂養(yǎng) 患兒接受洗胃后應予以進食4~6 h,此后予以少量喂奶,每次不應超過10 mL。在每次喂奶以后,應抱起患兒并輕拍其背部,以促進氣體的排出,并取右側臥位,以促進胃部排空,以免發(fā)生嘔吐,對于無嘔吐者,可根據(jù)需要予以哺乳。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并記錄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并經(jīng)t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經(jīng)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平均為(12.6±4.4)h,較對照組的(18.3±4.1)h明顯提前(t=6.77,P<0.05),且嘔吐持續(xù)時間在12 h以內的病例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比較[n(%)]
2.2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51例患兒均未發(fā)生新生兒低血糖,僅2例(3.9%)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經(jīng)光療以后癥狀消失;對照組3例新生兒低血糖,4例高膽紅素血癥,經(jīng)對癥處理后康復,總發(fā)生率為13.7%。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5.98,P<0.05)。
3 討論
3.1 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病理基礎分析及病因
由于新生兒的胃容量比較小,其胃排空時間將有所延長,可導致食管松弛,其胃部往往呈現(xiàn)水平位置,而在站立后將逐漸變成垂直位。其幽門括約肌發(fā)育相對較好,但賁門括約肌發(fā)育相對較差,食管下段括約肌的發(fā)育尚不成熟,其腸道的蠕動神經(jīng)調節(jié)功能的以及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功能均還比較差,其消化道的自主神經(jīng)調節(jié)機制尚未發(fā)育成熟,新生兒的消化道對于激素以及酶等的反應還較為遲鈍,由于這些生理及解剖特點,新生兒、特別是早產(chǎn)兒,極易發(fā)生嘔吐等[1-2]。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在宮內能夠吞入少量的羊水,這對于胎兒的胃粘膜并無明顯的刺激,但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如胎兒吸入了過多的羊水或者被胎糞污染甚至已經(jīng)被感染的羊水,或者吸入了含有母血的羊水,將導致胃粘膜受到刺激,致使胃酸以及粘液的分泌亢進,從而導致嘔吐發(fā)生,即新生兒咽下綜合征。多見于存在窒息史、難產(chǎn)史以及過期史等新生兒[2]。該組102例患兒中,多存在羊水吸入過多或者吸入污染羊水,與相關研究報道相符,故應加強臨床監(jiān)護工作,以便及時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endprint
3.2 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干預措施
對于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干預,在其頭部娩出但肩部尚未娩出前,即應現(xiàn)將其口腔以及氣管內已經(jīng)被污染的羊水吸凈。對于1 min Apgar評分未超過6 min者,或者胎糞較為厚稠者,則應直接在喉鏡下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氣管內吸引,直至氣管完全清潔[2]。待患兒出生以后,應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并取抬高上半身取右側臥位,以免嘔吐物嗆入到氣道中而導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該組經(jīng)上述護理均未發(fā)生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
通常情況下,正常嬰兒在娩出以后30 min~2 h之內的吸吮反射最強,應及早予以母乳喂養(yǎng),可有效刺激乳頭從而促進泌乳素的釋放,有效建立起泌乳反射,對于預防新生兒低血糖具有重要作用。觀察組患兒均早期予以母乳喂養(yǎng),均未發(fā)生低血糖癥狀。故認為當新生兒成功順產(chǎn)并結扎臍帶以后或者剖宮產(chǎn)婦回到病房后,應使新生兒盡早接觸、吮吸并盡早開奶,不僅可鞏固新生兒的吮吸反射,還可刺進新生兒的胃腸蠕動,避免發(fā)生嘔吐等[3]。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以后24 h內予以吸吮母乳,能夠刺激其吞咽反射以及腸道蠕動,并可排出出生時所吞咽的羊水等污染物質。由于人工喂養(yǎng)往往難以準確掌握適宜溫度,極易引起新生兒發(fā)生嘔吐、腹脹等,而母乳的溫度較為適宜,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在分娩7 d內的母乳又稱為初乳,其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而糖及脂肪的含量較少,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含量適宜,熱量較低,較容易被消化,能夠滿足新生兒出生后幾日內的生長發(fā)育要求,且具有輕瀉作用,可促進肽糞的排出 [2-4]。一旦發(fā)生嘔心、嘔吐等,應及時予以溫水灌腸,以促進其腸道蠕動,以便及早排空胎便,可增加患兒的饑餓感,還可有效預防新生兒低血糖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等的發(fā)生。出生24 h內者應進行肛溫測定,以促進其排便反射,有效促進胎便及早排出,從而避免發(fā)生嘔吐,亦可顯著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的發(fā)生率。此外,予以早期洗胃還能夠促進排出患兒的胎糞,有利于減輕新生兒黃疸[5]。該研究對觀察組患兒予以洗胃、氧療處理,并配合合理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措施,結果顯示,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其中,78.4%的患兒嘔吐持續(xù)時間在12 h以內,24 h后嘔吐癥狀大部分消失,僅2例患兒仍存在輕度嘔吐,而對照組12 h后有超過半數(shù)的患兒嘔吐癥狀未停止。提示對于咽下綜合癥新生兒,早期予以洗胃、氧療、糖水喂養(yǎng)、保暖、禁食、喂養(yǎng)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綜合干預措施,可有效縮短患兒的持續(xù)嘔吐時間,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艷.新生兒咽下綜合征84例早期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5):86-87.
[2] 王燕萍,王素萍,陳玉飛,等.咽下綜合征新生兒不同途徑置管洗胃的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9):663-664,667.
[3] 李樹娟.盡早洗胃預防和治療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效果評價[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0):77.
[4] 姬忠平,張健.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5):624-625.
[5] 盧瓊芳.新生兒咽下綜合征164例洗胃的護理與管理[J].廣西醫(yī)學,2013,35(2):239-240.
(收稿日期:2014-03-04)endprint
3.2 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干預措施
對于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干預,在其頭部娩出但肩部尚未娩出前,即應現(xiàn)將其口腔以及氣管內已經(jīng)被污染的羊水吸凈。對于1 min Apgar評分未超過6 min者,或者胎糞較為厚稠者,則應直接在喉鏡下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氣管內吸引,直至氣管完全清潔[2]。待患兒出生以后,應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并取抬高上半身取右側臥位,以免嘔吐物嗆入到氣道中而導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該組經(jīng)上述護理均未發(fā)生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
通常情況下,正常嬰兒在娩出以后30 min~2 h之內的吸吮反射最強,應及早予以母乳喂養(yǎng),可有效刺激乳頭從而促進泌乳素的釋放,有效建立起泌乳反射,對于預防新生兒低血糖具有重要作用。觀察組患兒均早期予以母乳喂養(yǎng),均未發(fā)生低血糖癥狀。故認為當新生兒成功順產(chǎn)并結扎臍帶以后或者剖宮產(chǎn)婦回到病房后,應使新生兒盡早接觸、吮吸并盡早開奶,不僅可鞏固新生兒的吮吸反射,還可刺進新生兒的胃腸蠕動,避免發(fā)生嘔吐等[3]。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以后24 h內予以吸吮母乳,能夠刺激其吞咽反射以及腸道蠕動,并可排出出生時所吞咽的羊水等污染物質。由于人工喂養(yǎng)往往難以準確掌握適宜溫度,極易引起新生兒發(fā)生嘔吐、腹脹等,而母乳的溫度較為適宜,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在分娩7 d內的母乳又稱為初乳,其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而糖及脂肪的含量較少,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含量適宜,熱量較低,較容易被消化,能夠滿足新生兒出生后幾日內的生長發(fā)育要求,且具有輕瀉作用,可促進肽糞的排出 [2-4]。一旦發(fā)生嘔心、嘔吐等,應及時予以溫水灌腸,以促進其腸道蠕動,以便及早排空胎便,可增加患兒的饑餓感,還可有效預防新生兒低血糖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等的發(fā)生。出生24 h內者應進行肛溫測定,以促進其排便反射,有效促進胎便及早排出,從而避免發(fā)生嘔吐,亦可顯著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的發(fā)生率。此外,予以早期洗胃還能夠促進排出患兒的胎糞,有利于減輕新生兒黃疸[5]。該研究對觀察組患兒予以洗胃、氧療處理,并配合合理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措施,結果顯示,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其中,78.4%的患兒嘔吐持續(xù)時間在12 h以內,24 h后嘔吐癥狀大部分消失,僅2例患兒仍存在輕度嘔吐,而對照組12 h后有超過半數(shù)的患兒嘔吐癥狀未停止。提示對于咽下綜合癥新生兒,早期予以洗胃、氧療、糖水喂養(yǎng)、保暖、禁食、喂養(yǎng)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綜合干預措施,可有效縮短患兒的持續(xù)嘔吐時間,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艷.新生兒咽下綜合征84例早期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5):86-87.
[2] 王燕萍,王素萍,陳玉飛,等.咽下綜合征新生兒不同途徑置管洗胃的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9):663-664,667.
[3] 李樹娟.盡早洗胃預防和治療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效果評價[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0):77.
[4] 姬忠平,張健.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5):624-625.
[5] 盧瓊芳.新生兒咽下綜合征164例洗胃的護理與管理[J].廣西醫(yī)學,2013,35(2):239-240.
(收稿日期:2014-03-04)endprint
3.2 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干預措施
對于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干預,在其頭部娩出但肩部尚未娩出前,即應現(xiàn)將其口腔以及氣管內已經(jīng)被污染的羊水吸凈。對于1 min Apgar評分未超過6 min者,或者胎糞較為厚稠者,則應直接在喉鏡下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氣管內吸引,直至氣管完全清潔[2]。待患兒出生以后,應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并取抬高上半身取右側臥位,以免嘔吐物嗆入到氣道中而導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該組經(jīng)上述護理均未發(fā)生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
通常情況下,正常嬰兒在娩出以后30 min~2 h之內的吸吮反射最強,應及早予以母乳喂養(yǎng),可有效刺激乳頭從而促進泌乳素的釋放,有效建立起泌乳反射,對于預防新生兒低血糖具有重要作用。觀察組患兒均早期予以母乳喂養(yǎng),均未發(fā)生低血糖癥狀。故認為當新生兒成功順產(chǎn)并結扎臍帶以后或者剖宮產(chǎn)婦回到病房后,應使新生兒盡早接觸、吮吸并盡早開奶,不僅可鞏固新生兒的吮吸反射,還可刺進新生兒的胃腸蠕動,避免發(fā)生嘔吐等[3]。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以后24 h內予以吸吮母乳,能夠刺激其吞咽反射以及腸道蠕動,并可排出出生時所吞咽的羊水等污染物質。由于人工喂養(yǎng)往往難以準確掌握適宜溫度,極易引起新生兒發(fā)生嘔吐、腹脹等,而母乳的溫度較為適宜,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在分娩7 d內的母乳又稱為初乳,其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而糖及脂肪的含量較少,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含量適宜,熱量較低,較容易被消化,能夠滿足新生兒出生后幾日內的生長發(fā)育要求,且具有輕瀉作用,可促進肽糞的排出 [2-4]。一旦發(fā)生嘔心、嘔吐等,應及時予以溫水灌腸,以促進其腸道蠕動,以便及早排空胎便,可增加患兒的饑餓感,還可有效預防新生兒低血糖以及高膽紅素血癥等的發(fā)生。出生24 h內者應進行肛溫測定,以促進其排便反射,有效促進胎便及早排出,從而避免發(fā)生嘔吐,亦可顯著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的發(fā)生率。此外,予以早期洗胃還能夠促進排出患兒的胎糞,有利于減輕新生兒黃疸[5]。該研究對觀察組患兒予以洗胃、氧療處理,并配合合理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措施,結果顯示,患兒的嘔吐持續(xù)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其中,78.4%的患兒嘔吐持續(xù)時間在12 h以內,24 h后嘔吐癥狀大部分消失,僅2例患兒仍存在輕度嘔吐,而對照組12 h后有超過半數(shù)的患兒嘔吐癥狀未停止。提示對于咽下綜合癥新生兒,早期予以洗胃、氧療、糖水喂養(yǎng)、保暖、禁食、喂養(yǎng)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綜合干預措施,可有效縮短患兒的持續(xù)嘔吐時間,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艷.新生兒咽下綜合征84例早期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5):86-87.
[2] 王燕萍,王素萍,陳玉飛,等.咽下綜合征新生兒不同途徑置管洗胃的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9):663-664,667.
[3] 李樹娟.盡早洗胃預防和治療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效果評價[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0):77.
[4] 姬忠平,張健.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5):624-625.
[5] 盧瓊芳.新生兒咽下綜合征164例洗胃的護理與管理[J].廣西醫(yī)學,2013,35(2):239-240.
(收稿日期:2014-0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