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玩具,曾經風靡大街小巷,幾乎人手一個。它沒有絢麗的外表,沒有復雜的結構,更沒有如電子游戲一般令人上癮的聲光效果,但它竟然被稱作是智力游戲界的不可思議之作。也許你領略過它的魅力,也許你對它還不是非常熟悉,但相信你讀過本文之后,一定會想要去買一個來把玩。
對了,它的名字叫“魔方”。
教學工具
魔方并不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游戲。一般認為,它是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筑學院的教授厄爾諾·魯比克教授發(fā)明的。因此,魔方也叫魯比克方塊。而在中國臺灣,魔方被叫做魔力方塊(臺灣人真啰唆……),而在香港,它被稱作扭計骰。
魯比克發(fā)明魔方的時間是在1974年,因為他是建筑學和雕塑學的教授,所以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并順便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記憶力。
哦,原來魔方在被發(fā)明之初,并不是一個玩具,而是用來教學的工具。那么,這個工具又是怎樣變成了玩具的呢?
第一只魔方
咱們繼續(xù)說魯比克教授。
當魯比克教授完成了第一個魔方作品之后,他心滿意足地轉動了幾下,發(fā)現(xiàn)原本齊整的魔方竟然難以恢復,于是好奇心和好勝心大起,左扭扭,右轉轉,非要將魔方恢復到原本的模樣。
耗費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魯比克教授終于如愿以償。這東西可真夠費勁的!他滿意地將魔方放在眼前的桌子上,欣賞著這個由自己發(fā)明的神奇的模型。忽然,他心念一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有趣的工具會走出課堂,成為更有價值的智力玩具,被更多的人所喜愛吧?
于是,他提筆在手,詳細地寫下了這種玩具的詳細說明文件,宣告魔方玩具正式誕生。
數(shù)學家的玩具
轉眼,時間來到了1978年。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辦的一次國際級數(shù)學家代表會議上,匈牙利的數(shù)學家們將魔方展示給了參與會議的專家和學者,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每一個見到魔方的人都被這種玩具精巧、簡單的結構和無窮無盡的玩法所吸引,一場轟動世界的“魔方發(fā)布大會”替代了數(shù)學會議,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話題。
很快,在英國就出現(xiàn)了第一批魔方理論研究小組,在這個小組中,誕生了許多著名的魔方理論研究大師。只不過,此時的魔方,還是一種只在數(shù)學家圈子里流行的小眾玩具。它真正風靡世界,是在1980年代。
風靡世界
從1980年到1982年的短短兩年,魔方的銷售量突破了200萬只,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種智力玩具。1981年,一位名叫帕特里克·波賽特的英國少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你也能夠復原魔方》,累計銷售了近150萬本,成為了許多普通人玩兒魔方的教科書。
此時,魔方玩具所蘊藏的巨大商機被盧比克教授所察覺,他和另外一名合伙人又開發(fā)出了新產品——二階魔方和四階魔方,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那之后,更多品種的魔方越來越多,形成了今天龐大的魔方家族。
魔方家族
魔方其實很簡單,它的核心是一個軸,最常見的一種叫三階魔方,意思是每一面有3×3個方塊。三階魔方由26個小正方體組成,除了每一面中間的方塊不能動,其余的方塊都能扭動,從而變出不同的顏色。魔方的玩法簡單到極點,就是將打亂的顏色湊到一起去,使每一面都是同一種色彩。
除了三階魔方,還有二階、四階、五階等多種魔方,最多的是12階魔方。更特別的是,除了立方體魔方,還有各種多邊形魔方,比如五邊形十二面體魔方,簡稱“五魔”……
最復雜的玩具
你知道魔方的小方塊有多少種組合方式嗎?經過科學家的精確計算,這個數(shù)字足以令心理最堅強的同學(例如你那怎么考試都不緊張的同桌)徹底崩潰——43252003274489856000種!
什么叫天文數(shù)字?這就是!相信沒有一位同學對這一長串數(shù)字有概念,那咱們換算一下,假設某位同學的手夠快,一秒鐘可以轉動三下魔方,那他至少需要4542億年,才可能轉出魔方所有的變化。宇宙也才不過100多億年的歷史呀!
多樣玩法再度流行
在魔方比賽中,競速玩兒法緊張激烈,目前三階魔方復原的最快紀錄是6077秒,是一位名叫菲利克斯·則戴克斯的同學創(chuàng)造的!而最少步驟還原魔方被認為是最艱難的玩兒法,一個三階魔方經過50次扭動,就能達到最亂狀態(tài),而要恢復它的最小步數(shù)被稱作“上帝之數(shù)”。目前,上帝之數(shù)被證明是20。
盲擰是一種令人驚嘆的玩法,這種玩法規(guī)定可以觀看魔方被擰亂的過程,但在恢復時不能用眼睛看,要完全靠記憶與手感!而另一種更牛的玩兒法是單擰,就是用一只手擰魔方,目前這項世界紀錄是11.97秒!
瞧,看似已經沒落的玩具,其實依舊生機勃勃。對了,你是不是已經動心想要體驗魔方的魅力了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