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求
鄭振鐸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又是著名作家、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國內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他一生的貢獻是多方位的,而對《紅樓夢》研究的貢獻也很值得一談。
鄭振鐸一生嗜好買書、藏書。他收藏有一冊古本《石頭記》,后來定名為《鄭振鐸藏殘本紅樓夢》,簡稱“鄭藏本”,是現(xiàn)存12種《紅樓夢》早期抄本中的一種,十分珍貴。鄭藏本原來的回數(shù)不詳,僅殘存第二十三、二十四回兩回,共31頁,木刻烏絲欄抄寫,白皮紙,質地細膩,薄似蟬翼。兩回回首分別頂格寫有“石頭記第二十三回”、“石頭記第二十四回”字樣,但在預先印好的抄寫紙的中縫卻印有“紅樓夢”的書名。這種“石頭記”與“紅樓夢”兩個書名混用,表明底本形成期與此書的抄錄期的時間間隔較長,書名的稱呼在這一時期已發(fā)生變化。從字體看,兩回抄手不同。從抄寫的款式看,每面8行、每行24字,在12個早期抄本中,它與“舒序本”相同。第二十三回回目首聯(lián)缺2字,回目雙行并列,只有“庚辰本”、“列藏本”和它一致。鄭藏本雖僅存兩回,但很有研究價值。它是—個白文本,沒有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其正文屬脂評本系統(tǒng)。對校別本,它與“夢稿本”有較多的共同異文。抄本的人物名字與它本有若干相異處,如賈薔作賈義,賈芹之母周氏作袁氏,花兒匠方椿作方春,秋紋作秋雯,檀云作紅檀。茗煙與焙茗的用法也特別,其它抄本在二十三回前稱寶玉的隨身小廝為茗煙,第二十四回起便改名為焙茗了,而鄭藏本統(tǒng)稱焙茗。第二十三回結尾處,沒有黛玉聽《牡丹亭》曲子的那段描述,比“庚辰本”少了271字,這樣正文便與回目“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失去關合。第二十四回回末無紅玉改名小紅的原因和身世遭遇的內容,夢見賈蕓還帕的一段描述也與其它早期抄本有異,文字顯得較為簡短。
鄭振鐸曾把此書借給俞平伯閱讀。1954年1月俞平伯在《讀紅樓夢隨筆》中曾提及:“近承鄭西諦(振鐸)兄惠借此本,即記所見,”“質之西諦,以為如何?”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12月在北京影印出版鄭藏本時,即以俞平伯的這篇隨筆作為代序,題為《舊抄紅樓夢殘本兩回》。序中,俞平伯分四點敘說鄭藏本與其它抄本的不同后,概括了此書的版本意義:
從上面說的來看,這飄零的殘葉,只賸了薄薄的一本,短短的兩回,卻有它鮮明的異彩。它是另一式的抄本,可能從作者某一個稿本輾轉傳抄出來的,非但跟刻本不同,就跟一般的脂評本系統(tǒng)也不相同(甲辰本雖不題脂評,實際上也是的)。這是此本最特別之點。書既零落,原來有多少章回當然不知道,卻不妨武斷為八十回本。再者,書名石頭記,又稱紅樓夢,這也是舊抄本的普通格式。書無題記,年代也不能確知,其原底必在一七九一年程偉元拓印本以前,也似乎不成問題了。
鄭藏本現(xiàn)存國家圖書館。在第二十三回回目下原有“皙庵”白文圖章,朱色淺淡;鄭振鐸收藏后,又鈐上“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圖章;藏北京圖書館后,復鈐上“北京圖書館藏”圖章。
《紅樓夢》古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是早期抄本中批語最多、面貌最完整的版本,被紅學界稱為“三真本”之一,極其珍貴。它的歸藏也浸透了鄭振鐸的心血。此書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于1933年初于北京東城隆福寺地攤以8塊銀幣購得,格外珍視。1949年5月5日,經(jīng)過鄭振鐸先生的介紹,燕京大學圖書館折價黃金二兩購自徐氏后人之手,現(xiàn)藏北京大學圖書館。1982年,由馮其庸教授主持校注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本《紅樓夢》,其底本即是根據(jù)這個庚辰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已出三版,印29次,總印數(shù)達五十多萬冊,是國內現(xiàn)今最權威的紅樓夢通行本。李一氓先生說:“對于鄭先生,我以為他是中國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闭\如所言,鄭振鐸的心血中有書,書中也有他的心血。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是鄭振鐸的代表作之一,但只寫到明代為止,沒有涉及《紅樓夢》一書。鄭振鐸也沒有寫過《紅樓夢》的專題文章,但他研究過《紅樓夢》卻是無疑的,所以他對《紅樓夢》的版本別具只眼。他不滿意當時一統(tǒng)天下的程乙本,而推崇程甲本。方繼孝先生曾說,2004年,他曾用一冊民國初年外國人以長江三峽為背景拍攝的老照片,換了鄭振鐸、司馬文森、杜鵬程等人寫給當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王任叔先生的信札數(shù)封,其中有一封鄭振鐸的鋼筆信。信中說:
《紅樓夢》的通行本,自應以高鶚的一百二十回本為主。此本有“程甲本”、“程乙本”兩種,以后各本,均從“程甲本”出。敝意,最好以“程甲本”為祖本,而校以“程乙本”、“道光本”等,有異同處,均仿《水滸全傳》,注在每回之后。
為什么鄭振鐸不贊同用程乙本而主張用程甲本為祖本進行??蹦??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很不簡單。眾所周知,曹雪芹寫出紅樓夢后,三四十年間一直是以抄本的形式在親友間傳閱,原名《石頭記》,帶有脂硯齋等人的批語,被稱為脂評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偉元“竭力搜羅”,又與高鶚合作,“截長補短”、“抄成全部”,定名為《繡像紅樓夢》,由萃文書屋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史稱“程高本”,初版被胡適稱為“程甲本”。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程偉元、高鶚又出版程甲本的修訂本,即“程乙本”。在《紅樓夢》的版本史上,程甲本與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抄本“甲辰本”《紅樓夢》比較接近。對比石頭記更早的抄本,甲辰本與程甲本都已經(jīng)刪削得很厲害了,但仍屬脂評本系統(tǒng)。而程乙本就不同了,它對《紅樓夢》的改篡已經(jīng)嚴重到令人不堪的地步。隨便舉個例子:第六回,賈蓉向鳳姐借玻璃坑屏、臨走時鳳姐又把他叫回的那段,程甲本是:“賈蓉忙轉回來,垂手侍立,聽何指示。那鳳姐只管慢慢地吃茶,出了半日神,方笑道:‘罷了,你且去罷……’”程乙本刪改了18個字:“賈蓉忙回來,滿臉笑容的瞅著鳳姐,聽何指示。那鳳姐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臉一紅,笑道:‘罷,你先去罷……’”對賈蓉和鳳姐的曖昧情態(tài),程甲本含蓄得耐人尋味,程乙本卻直白而拙劣,其高下可見一斑。程乙本改得更多的是將文言詞盡量改為白話或俗語,如把“若、與、亦、此、口、何、如何、如此、葳蕤……”分別改為“要、給、也、這、嘴、為什么、怎么、這么著、委瑣……”說是“通俗”了,卻實在不敢恭維。程乙本又增加了許多“兒”字,隨處“兒化”,其意是要使京味更突出,但畫蛇添足,絕對不可取。汪原放先生于1927年曾將程乙本與程甲本對勘后,將兩者的異文作了統(tǒng)計:程乙本較之程甲本改動(包括增與改)21506字,其中前八十回改動15537字。這就使小說文本偏離原來的脂評本越來越遠,相信曹雪芹如果在世,非要上法庭控告不可。不過,程乙本出現(xiàn)后,原先影響并不大,后來出的《紅樓夢》印本基本上都是根據(jù)程甲本翻印翻刻的,以致形成了程甲本的一統(tǒng)天下。137年后的1927年,胡適將自己珍藏的程乙本推薦給亞東圖書館老板汪元放,汪元放便將程甲本與程乙本仔細對勘,加上新式標點,予以出版。胡適還為該書寫了《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大力加以推薦,從此程乙本便取而代之,人們讀的都是程乙本。這個狀況一直持續(xù)到198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由馮其庸教授等校注的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紅樓夢》出版后,才徹底打破了程乙本的一統(tǒng)天下。所以我常對人說,如果你是1982年以前讀的《紅樓夢》,都要重讀。也就是讀程乙本以外的《紅樓夢》。當時,鄭振鐸為什么不選其它更早的版本而選程甲本為祖本呢?一是由于早期古抄本大多不完整,最多只有八十回,程甲本有高續(xù)后四十回,故比早期古抄本又顯得完整,有利于傳播。二是因為程甲本雖然不如更早的古抄本更加接近曹雪芹的原著,但比程乙本要好得多了。所以,從文本返璞歸真的角度而言,鄭振鐸的眼光不能不說要比紅學嗜宿胡適高出一籌。
鄭振鐸對著名紅學家俞平伯研究《紅樓夢》曾助過一臂之力。1953年2月,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文學研究專業(yè)機構——文學研究所成立,鄭振鐸被任命為所長。鄭振鐸親自點將,聘請俞平伯擔任古代文學組研究員,并建議他繼續(xù)研究《紅樓夢》,整理新校本,并給他配備助手,提供資料,還把自己收藏的一套程甲本《紅樓夢》送給俞平伯。俞平伯在20年代出版的《紅樓夢辨》是和胡適的《紅樓夢考證》齊名的“新紅學”代表作。1953年3月,俞平伯在《新建設》上發(fā)表《<紅樓夢>簡論》一文,受到李希凡、藍翎的批評。1954年10月16日,毛澤東寫了著名的《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開頭就說:“這是三十多年以來向所謂《紅樓夢》權威作家的觀點第一次認真的開火……”矛頭直指俞平伯。從此開始,毛澤東又領導發(fā)動了一場對胡適派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的廣泛批判。鄭振鐸對這場批判運動,頗感意外。俞平伯是他的老友,是他親自請到文學所工作的;進所后,又是他請俞平伯繼續(xù)研究《紅樓夢》的。俞平伯如果有錯誤,自己也有責任。他頂著重重政治壓力,沒寫批判文章。接著全國掀起批判“胡適反動思想”高潮。鄭振鐸仍沒寫批判文章,只靜觀其變。在他和副所長何其芳的保護下,俞平伯整理《紅樓夢》的工作得以繼續(xù)。1956年,所里評級時,雖有人反對,仍舊評俞平伯為一級研究員。1958年2月,俞平伯的《紅樓夢八十回校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后,得到海內外的高度評價。當時胡適在臺灣看到此書,盛贊它為“第一善本”。因此,說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成果有鄭振鐸的一份功勞絕非溢美之辭。
此外,還有一段佳話值得一提:為了《紅樓夢》,鄭振鐸曾經(jīng)輸?shù)粢蛔谰葡D鞘?926年的一天下午,開明書店老板章錫琛對鄭振鐸說,茅盾能背誦《紅樓夢》,鄭振鐸不信。章錫琛當場提出愿以一桌酒席為賭,請錢君匋作證人。鄭振鐸欣然同意。于是開明書店設酒席一桌,就座的有茅盾、鄭振鐸、章錫琛、舒同、夏丏尊、徐調孚、錢君匋等人。酒至半酣,章錫琛說:“吃清酒乏味,請雁冰兄助興?!鄙蜓惚婆d正濃,便說:“好啊,以何助興?”章錫琛說:“聽說你會背誦《紅樓夢》,來一段怎么樣?”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鄭振鐸拿過書來點回目,沈雁冰隨點隨背,一口氣竟背了半個多小時,一字不差。同席者無不為他的驚人記憶力所傾倒。其實,自清代乾隆開始,就有人把抄寫《紅樓夢》當作日課,熟讀的人更不在少數(shù)。茅盾生活的那個時期,人們也是把《紅樓夢》當成寫作教科書,天天研習。茅盾背《紅樓夢》也是在熟讀的基礎上背的,他為寫作而精研《紅樓夢》,當然是天才的做法和明智的選擇,他能整本背下來自無可懷疑。鄭振鐸輸?shù)粢蛔谰葡?,讓我們領略了《紅樓夢》審美活動的一幕奇觀,值,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