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榮
武夷山茶百戲 ,一個失傳已久的古代點茶、斗茶文化的技藝,如今卻在章志峰的努力下使之重現(xiàn),中國的茶文化技藝又增添了絢麗的一筆。
僅用茶水顯現(xiàn)的文字和圖騰
茶爐、茶瓶、茶筅、茶罐(合)、茶盞、盞托、茶巾、茶杓、水盂??這些點茶、分茶的道具著實讓初次接觸茶百戲的筆者有些眼花繚亂。而這些道具都分門別類、整齊地擺放在“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的家里。
“點茶是用沸水沖點抹茶,并打成泡沫飲用的飲茶方式。斗茶是評比茶葉品質和比試品飲技藝的一種活動。分茶是能使茶湯形成圖案的一種特殊技藝?!闭f起茶百戲,章志峰總是難掩內心的激動:“茶百戲興于宋朝,而出現(xiàn)的時間則更靠前。它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道,特點就是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湯中顯現(xiàn)出文字和圖像。茶百戲是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稀缺的茶文化資源。但是元代以后分茶逐漸衰落,自清代至今未見詳細文獻記載?!?/p>
30多年前,還在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讀書的章志峰第一次聽說了茶百戲,第一次知道茶湯還能顯現(xiàn)字畫,而且還是宋代的品茶時尚,上至一國之君的皇帝,下至市井文士,不少人都精于此道。章志峰請教了許多老師,都沒能給出明確的解釋,只是告訴他,點茶法在中國已消失幾百年了,要了解這一文化可以從日本茶道中尋找線索。
生在武夷山,長在武夷山的章志峰自小就對茶有著特殊的感情。只要是和茶沾邊的事,他都感興趣。即便工作以后,都沒能讓章志峰放下“茶百戲”這一困擾自己的謎題。
19 84年畢業(yè)后,章志峰先后到農(nóng)業(yè)局、經(jīng)作局從事茶葉等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工作。工作之余,開始收集一些有關茶百戲的資料。由于古詩文對茶湯中文字圖案的形成只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描述,他始終沒有找到突破口。
后來,章志峰讀書時從陸游“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詩句產(chǎn)生了疑惑—究竟什么是分茶?于是他開始翻閱古籍研究。了解到宋代的點茶法在日本茶道中保留較好,大學時代,他便特意學了日語,1997年,章志峰夢想成真。通過日本駐華大使館的文化考試之后,他爭取到了公派赴日本做茶文化交流的機會,研修農(nóng)業(yè)管理和茶學等,有幸親眼見證了日本抹茶道,并對日本蒸青綠茶的加工技術有了一定了解。
因為時間原因,章志峰無法對日本茶道做深入了解。2004年,他受外交部派遣,作為中國首位茶學專業(yè)的國際交流員到日本講授中國茶文化。再度來到日本的章志峰決心要把握住這次機會,一定要解開“茶百戲”之謎。
在日本的那些日子,章志峰從日本茶道的點茶法和竹筅、水注、茶盞等點茶工具中受到啟發(fā),2005年回國后,開始了中斷多年的茶百戲實驗。
章志峰說:“在武夷山工作,為我的茶百戲研究提供了很多其他地方?jīng)]有的便利?!睂嶒瀼脑搭^做起。他開始選擇合適的茶園,對茶樹的栽培管理、采摘蒸青團餅茶制作進行了對比試驗。3年的時間就在一次次的實驗中溜走。
2009年,章志峰的茶百戲研究終于有了收獲——茶湯中顯現(xiàn)清晰的圖案,并且能保持十幾分鐘。又經(jīng)反復實驗,章志峰的茶百戲圖案能夠保存2到4個小時了。
點宋代分茶、傳中華文化
章志峰卻并沒有就此止步。古代分茶的演示只有綠茶,武夷山盛產(chǎn)的是烏龍茶、紅茶。身為武夷山人的章志峰開始琢磨怎樣用家鄉(xiāng)的茶演示茶百戲。沒想到,這次章志峰又遇上了難題。烏龍茶鮮葉原料粗老,總是達不到章志峰想要的效果。不服輸?shù)恼轮痉彘_始在原料加工、溫度、濕度等各個方面找原因。終于在攝氏4°,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的條件下,烏龍茶湯表現(xiàn)的圖案也能清晰穩(wěn)定,保存時間可延長到2-6小時。自此,消失數(shù)百年的茶百戲終于完整地用現(xiàn)有的六大茶類再現(xiàn)于世人眼前。
“茶百戲是液態(tài)表現(xiàn)中國字畫的藝術,在同一個茶湯中通過不斷攪拌,形成多個圖案,有靈動和變幻的特征,使得繪畫形式從固態(tài)轉到液態(tài),能很好地突出韻味和內涵。既是古典的歷史文化,也是新穎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章志峰說。
茶百戲雖然“復活”了,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永遠“活”下去。它失傳過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于是,章志峰很快進入了“傳承人”的角色。
2010年10月茶百戲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10年章志峰先后在《中國茶葉》《茶葉科學技術》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茶百戲的學術論文三篇,2013年1月茶百戲技藝正式獲得國家類33家發(fā)明專利,茶百戲專著《復活的千年茶藝——茶百戲》于2012年底出版發(fā)行。
茶百戲技藝深受張?zhí)旄!⑶跁x、王岳飛、葉乃興、李遠華等國內著名茶學專家的好評,茶界泰斗張?zhí)旄@锨拜叾啻斡H臨觀看茶百戲,為茶百戲題字:“點宋代分茶、傳中華文化”,并為茶百戲專著寫序。
雖然分茶是中華千年歷史的經(jīng)典文化,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性。但是,目前宣傳不足,這一文化沒有得到開發(fā)利用,章志峰認為,需要擴大宣傳,讓世人知道中國有這一神奇的文化。同時,他希望在政府或企業(yè)支持下盡快設立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茶百戲文化的場所,讓更多的人共享這一經(jīng)典文化。
為了更好地傳播這一文化,章志峰先后在武夷山、福州、廈門、北京、南昌、開封等地的各種大型活動中展示茶百戲,給浙江大學茶學系、武夷學院茶學系等舉辦各類茶百戲講座。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上門來向章志峰求學,他說:“我希望能為茶百戲搭建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讓這個失而復得的千年茶藝流傳開來,傳承下去?!?/p>